贵州六盘水 水矿总医院口腔科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摘要:目的:研究髁状突解剖复位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口腔结构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68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患者进行解剖复位,对照组患者进行游离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结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x2=4.221, P<0.05);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60~5.314, P<0.05);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394~7.534, 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93~7.678, P<0.05)。结论:髁状突解剖复位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重建口腔结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解剖复位;口腔结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373-02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是常见的下颌骨骨折类型,占下颌骨骨折的18-50%,病因多为对颞下颌关节的直接暴力或对颏部、下颌角的间接暴力,主要引起咬合关系破坏、局部疼痛以及运动功能损伤[1]。复位后内固定是临床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主要方式,由于髁状突的局部解剖结构精细且复杂,复位方式不恰当会造成颞下颌关节疾病、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同时也会影响语言、咀嚼等功能。游离复位术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类复位方式[2]。国内外学者多从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展开研究,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髁状突游离复位和解剖复位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口腔结构及运动功能影响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4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68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包括单侧下颌骨髁状突骨折49例、双侧下颌骨髁状突骨折19例。完善术前检查后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治疗。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研究事项,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16-50(39.41±6.22)岁;骨折侧类型:单侧下颌骨髁状突骨折23例,双侧下颌骨髁状突骨折11例;骨折情况:单纯性骨折18例,合并下颌骨骨折8例,合并肋骨与股骨骨折6例,合并面中部骨折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17-50(39.38±6.25)岁;骨折侧类型:单侧下颌骨髁状突骨折26例,双侧下颌骨髁状突骨折8例;骨折情况:单纯性骨折20例,合并下颌骨骨折7例,合并肋骨与股骨骨折6例,合并面中部骨折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的骨折位置选择入路,包括颌下入路、颌后入路、耳屏前入路,显露骨折部位后,实验组患者按照如下方法进行解剖复位:将细小的骨折碎块摘除,体积较大的骨块尽量保留,通过螺钉或微钛板进行侧向固定以维持升支高度,固定位置选择在髁颈前缘压力带和后外缘张力带上,对关节囊和关节盘进行复位和缝合。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游离复位,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以防止关节粘连。
1.3 观察指标
1.3.1 口腔结构
术后3个月,检查两组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口腔结构,包括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的例数。
1.3.2运动功能
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时,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包括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
1.3.4生活质量
术后3个月时,采用SF-36健康问卷(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3]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10条目)、生理职能(4条目)、躯体疼痛(2条目)、总体健康(5条目)、精力(4条目)、社会功能(2条目)、情感职能(3条目)、精神健康(5条目)等8个维度,各条目赋值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量表经国内外专家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α=0.758~0.926。
1.4 临床疗效
手术后3个月时,参照徐黎[4]文献资料拟定疗效评判标准。显效:骨折处已愈合、口腔结构复位良好、张口度>20mm;有效:骨折处已愈合、口腔结构存在错位、张口度>10mm;无效:骨折处已愈合、口腔结构明显错位、张口度<10mm。有效率为显效、有效所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7例。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x2=4.221, P<0.05)。
2.2 口腔结构
手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会影响颞下颌关节的功能,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治疗。解剖复位和游离复位是临床上手术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两种常用复位方式,不同复位方式会影响局部的解剖结构以及内固定的效果[5]。相关文献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颌骨髁状突骨折。本文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证实,解剖复位用于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游离复位。
颞下颌关节参与颌面部多种生理学功能,髁状突骨折会造成口腔结构改变并影响咀嚼、咬合等生理功能[6]。关节盘和翼外肌的解剖复位能够有效重建关节结构且骨折的断端带有血管,有利于骨折处的术后愈合,对髁状突生长中心的影响也较小;髁状突游离复位会对骨折游离端的血供造成破坏、造成口腔局部解剖结构不可逆的改变,同时也对骨折的愈合造成不利影响[7]。为了明确两种手术方式对口腔结构的影响,我们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型正常、张口度正常、咀嚼正常的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解剖复位能够更为理想的重建口腔结构。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治疗后,良好的复位效果能够保证颞下颌关节的正常运动,而复位不佳则会造成颞下颌关节运动受限[8]。关节盘与翼外肌复位通过重建关节功能与结构,而且骨折段带有血管可以提高术后成活率,对髁状突生长影响相对较小。髁状突游离复位可能破坏游离端血供,导致形态不可逆的异常改变[9-10]。我们对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最大开口度、前伸运动距离、侧向运动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国内外学者也有类似的文献报道[11-12],提示解剖复位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张口程度、前向和侧向运动距离均较大。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知:手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解剖复位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髁状突解剖复位有助于重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口腔结构,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数量较少,且缺乏对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动态观察,可能会影响到结论的准确性,有等于今后扩大样本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刘蔚,陈昶,李明达,等.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特征及治疗的探讨[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2):52-55.
Chen LJ, Zhao MC, Pan XF, et al. X-cephalometric study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upper airway space and changes in hyoid position following mandibular fractures[J].West Indian Med J, 2013, 62(7):642-648.
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11
徐黎.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2):3395-3397
Xiang GL, Long X, Deng MH,et al.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 secondary to surgical treatment of mandibular condylar fractures[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4, 52(3):270-274.
后军,薛浩伟,杨文宇,等. 127例髁状突骨折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7):804-806.
陶敬桥,张海钟. 不同固定材料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疗效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4):3797- 3798.
金泽高,程杰. 不同复位方式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6):33-35.
蒋榕林,李军,沈宁,等.医用耳脑胶在陈旧性髁状突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3,35(5):564-565
Lerhe B, Alshehri S, Delanoe F,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ial nerve damage and transbuccal trocar placement: an anatomical cohort study [J]. Int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5, S0901-5027(15): 01417-4
郭松检,杜一飞,戈杰,等.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J].口腔医学,2015,35(3):187-191
Rao JK, Geholt N, Siwach V. Evaluation of Retro Mandibular Approach to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Condylar Fractur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 J Maxillofac Oral Surg, 2014,13(4): 488-494
论文作者:国秋生1申赵峰2王可彦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患者论文; 颌骨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结构论文; 关节论文; 功能论文; 口腔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