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文化馆 743000
摘 要: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 在课业实践方面,学习中国画是广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绘画种类之一。
关键词:美术 欣赏 德育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求知欲极强。但同时,他们又处于一个向往自由空间、叛逆心极强的年龄段,对一切束缚和说教充满反感和抗拒。因此,对这一特殊年龄段学生的德育尤为重要。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在各种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然而,空洞的说教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开展优化教学,在乐中施教,在教中寓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鲁迅先生曾经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相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的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学十分必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德育在美术教育中,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看法:
一、营造情感氛围,优化导入艺术
欣赏课在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德育思想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德育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二、技法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来临摹塑造形象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其爱国之情。
中学美术技法教学中,教材要求对学生安排一定内容的临摹写生、创作等课业实践。应该说,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 在课业实践方面,学习中国画是广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绘画种类之一。因为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在材料、题材和技法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中国画技法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中国画艺术特征,在讲述其基本技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摹或写生实践。
三、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由上可见,在美术欣赏课与技法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是十分广泛的,还可以在雕塑、工艺、年画、书法等方面广泛进行。那么,如何根据美术课及其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深入钻研教材、体现教学层次、重视情感激发、创设教学情境,寓德育教育于欣赏教学和技法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实效,这是每位教师应该重视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明确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不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熏陶,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美术鉴赏》.2004年,第一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大根 著《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论文作者:王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技法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民族论文; 思想论文; 艺术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