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随着外语院校“国际化办学”越趋明显,师生出国比例逐年增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也成为外语院校党建工作的难题之一。本调研课题重点以外语院校学生流动党员为研究对象,侧重分析本校出国留学访学学生的现状、梳理难点、探究对策,以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使党员教育管理更有力度和温度。
关键词:外语院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一、外语院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现状
(一)流动党员的分布及类型
2018年学校共推出学生出国、出境访学项目78项及短期海外活动17个。从调研数据来看,流动党员的分布呈现为女生多、党龄较短、流动时间跨度较短等特点。具体而言:女生比重超过八成,年纪于20-22岁之间,思维活跃,热衷于互联网,多数是预备党员或者党龄在2年以下。以一学期以上的访学、交换、交流和短期国(境)外文化体验、社会实践为主,毕业出国(境)留学为辅。
(二)流动党员的思想状况及作用发挥
通过问卷调研和座谈访谈,流动党员在流动期间的思想状况呈现为组织归属感强烈,迫切希望得到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保持与国家、学校的紧密联系。流动党员在流动期间的作用发挥情况体现在他们对自身应承担的党员义务有明确的认识,能自觉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员责任和义务。我校法语毕业生在留学期间,一条微博“在葡萄牙某景点上的台北101后面的China被人涂掉了!于是自己把它抠干净,还拿笔重新描好!!”,获赞32万,被@共青团中央@CCTV4@中国青年网等各大知名微博公众号转发评论、点名表扬。我的祖国不允许任何人涂抹,这就是流动党员自身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典范表现。
二、外语院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分析
(一)流动党员的工作重要性难认识
当前,相比于超过178.8万的学生党员总量,流动学生党员数量相对较少,也容易被高校党组织忽视,学生党员又缺乏组织观念,不会主动参加组织生活,也未能将学习、生活、思想情况主动汇报给党组织,容易造成流动党员“无人管”现象。
(二)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难落实
基层党组织主动服务意识薄弱,理顺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落实难。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共管责任无法得到强化,流出地未能及时督促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流入地没有建立党组织或组织怕麻烦不愿接收组织关系,致使流动党员在流动期间对于党组织的归属感下降。
(三)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难开展
流动党员分布分散以及时空局限等原因给酝酿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增加了难度。正常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以及定期支部主题党日、按期交纳党费等均无法定期开展,在国外的流动党员无法及时、全面、透彻了解国内和学校各方面的信息,容易受到境外媒体宣传影响,较易受不良思潮影响和冲击。
三、外语院校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队伍建设,以教育优化人,确保流动党员流而有序
第一,增强仪式感和参与感。一是建立由基层党支部书记、学院(系)辅导员、有出国经历的学生党员等组成海外流动党员管理队伍。二是制定海外党小组管理规定、明确党小组成员职责,加强海外流动党员管理队伍与各海外党小组的沟通与联系,明确具体指导开展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与反馈工作。三是在出征仪式上召开海外党小组成立大会,宣布各海外党小组成员名单、主要负责人,分发成员手册、党章、党徽,让党小组成员重温入党誓词。
第二,增加使命感和责任感。注重加强流动党员离校教育和思想政治外事礼仪,以及前往国家的文化背景、法律、治安等情况的综合培训,进一步增强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确保流动党员坚定信念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正确甄别自觉抵制各类错误极端思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参加外事活动或国际交流活动时,能维护国家荣誉和党的形象。
(二)加强组织管理,以沟通联络人,实现流动党员流而有效
第一,党小组要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采取“定人、定期、定内容”的教育与管理,加强流动党员与党组织、党小组与党员管理队伍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沟通,形成“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管理队伍、管理队伍找党员”的良好氛围。
第二,海外流动党员管理队伍通过实行个性化服务,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着力于搭建桥梁,切实担负起教育、管理和服务流动党员的职责,流动党员则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传递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教育信息,并要求流动党员,在离校期间也要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向党组织汇报思想。
(三)拓展教育内容,以活动提升人,促进流动党员流而有为
首先,高校党组织应指导各海外党小组制定详尽的活动计划,系统规划在海外开展组织活动的主题。以我校西方语言学院为例,2015年,学院正式成立海外党支部,在西欧的3名教师党员、7名学生党员共同负责海外党支部日常工作。海外党支部通过QQ群、微信群等与国内保持联系,组织党员适时学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
第二,高校党组织应当创新和拓展流动党员教育的形式,使流动党员在实践中有所作为。调研结果显示,流动党员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是社会实践活动,希望通过现场专题学习,利用“微聊群、微课堂、微党课、微课本”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政治生日等组织活动搬到“云端”上去。
(四)建立动态机制,以制度规范人,鞭策流动党员流而有进
首先,高校党组织应在海外党小组中建立互动管理机制,保证流动党员教有管理工作的连续性。要理顺高校党组织(流出地)、海外党小组(流人地)与流动党员之间的关系,及时做好流动党员的信息采集和更新工作,开展定期摸查,全面掌握流动党员构成特点、数量、分布、流向,做到知现状、知想法、知去向,建立沟通双向互动、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确保流出地、流人地与流动党员之间的有效对接。
第二,高校党组织要完善对海外党组织管理队伍、党小组的监督评估机制,善于发现和总结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党组织要加强督检和评估,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动态变化,定期分析通报,并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提升为规章制度,进而形成长效机制指导具体工作。流动党员回国后,党组织应要求他们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开展总结交流活动,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高校党组织要探索海外党小组及其成员的作用发挥机制,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和带动更多的流动党员进步。对于表现优异的海外党小组及其成员要给予表彰,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分享他们在海外的成长经历和思想逐步成熟的过程,进一步提升海外党小组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综上所述,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是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研来看,我校出国留学、访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非党员学生,做好这批学生的统一战线工作更是迫在眉睫。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研究,为进一步做好统一战线全面参与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EB/OL]http:// 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522/c1001-31096500.html
[2]谭忠毅."互联网+党建"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J].人民论坛,2018年9期.
[3]项目:2019年绍兴市党的建设研究会调研课题成果;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8年党建和思政专项课题成果。
[4]吕振兴,浙江磐安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政。
[5]王越,浙江绍兴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党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研究方向为地方经济与高校思政
论文作者:吕振兴,王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流动党员论文; 党小组论文; 党组织论文; 海外论文; 党员论文; 组织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