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上的港湾--上海“问题青少年”增多的透视_青少年教育论文

小舟上的港湾--上海“问题青少年”增多的透视_青少年教育论文

小船何处觅港湾——沪上“问题青少年”增多现象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船论文,沪上论文,港湾论文,透视论文,青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近年来,青少年问题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许多事实表明,青少年问题增多的背后最直接原因之一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各种家庭问题导致的子女教育方面的缺陷,使得一些正处于花季的青少年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小T和她的妹妹正值花季, 凡见过她俩的人都说她们是漂亮的小姑娘。父母在姐妹俩很小时飘洋过海“扒洋分”去了,两人住在祖父母家里,父母每月准时寄钱来,她俩倒也衣食无忧。按说这样的女孩子应该是很幸福的,可就是这个小T, 带领几个小姐妹在一所中学门口抢劫敲诈别人的钱财,稍遇到“抵抗”,姑娘们立刻劈头盖脸地一顿打。如此性情暴戾,加之作恶多次,最后小T被有关部门送进了工读学校。

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小T 对管教老师吐露了心里话:“我要是早一些来就不会犯罪了。从我懂事起,就没人告诉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其实我也不缺钱,就是觉得要威风一下,打人时就觉很威风……”听管教老师介绍,小T刚来的时候连基本的坐姿、 待人礼貌等都不知道。发式服装以港台片中的人物为标准。像这样的孩子往往寄住于亲友家里,由于不同原因,容易失去家庭管教。在学校,她(他)们又是“小大款”,一面因成绩不好失去了老师的关心,一面在同学中往往是“头儿”。特殊的身份,宽裕的皮夹,习惯以自己为中心的性格,使他们容易造成行为的出轨。

现在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出国大潮,在诸多衍生物中,家庭的重新组合是个越来越多的现象。如果父亲或母亲本身就在“海那边”除了生计之外还忙着重新建立家庭,那么“留守”孩子的教育就可能成了被家长们遗忘的角落。

2、现住杨浦的小L今年五年级,留过一级的他父母离异,平时住在祖母家。虽然他年龄小,但“人小鬼大”,表现出的却是与他年龄不相称的行为:平时邻里之间没人敢去招惹他,因为一得罪了他,他不是破口大骂,就是趁你不备偷你东西。在校则行为有所收敛,除了有时欺负小同学之外,没什么劣迹。但学校里的几次失窃都与他有关,也有迹象表明他与校外一些不良少年有联系,可回回都因为他“聪明”的辩解混过了关。也就是这个小L,在春节假期里, 连续两次在外因小事用刀划伤、捅伤同龄的街坊小朋友,现正等待处理。

笔者深入到小L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小L的周围并非一片乌烟瘴气。相反他所在小学以校风严谨,教师关心学生出名。他所在的社区则一直保持着良好和睦的氛围。那是什么造成了小L的今天呢?

小L的家庭教育可谓是同类家庭的典型:离异的父母一方是工人,一方是娱乐业的服务人员。平时小L更多地接受父亲的教育, 父亲的教育方式是标准的“棍棒加溺爱”。用小L 父亲的话就是“棒头都勿晓得打断了几根”。可是,更多的时候,小L在父母的庇护下小偷小摸, 即使有几次在学校里偷窃的事东窗事发,也在父亲的“掩护”下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小L开始有恃无恐,脑子活络的他谎话张口就来。 笔者到他所在学校了解情况的那天,正逢班主任对他假期的去向作了解,他的回答是“跟阿拉姆妈去香港玩了”,事实是如前文所说,他正在接受有关方面的严肃处理。

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小B,她的家庭教育也很成问题。小B在父母离异后一直两头住,用她自己的话就是“两个家,两头拿钱”。事实上她奉行“谁管我,我就逃到另一个家”的“政策”。可时间久了,老办法也有失效的时候,于是自杀成了新法宝。几次未遂的自杀,使得父母两方彻底投降。当熟人问小B真的不怕死吗?回答令所有人大跌眼镜, 她微笑着告诉问者:“我可是每次都算好他们回来的时间再开煤气的哟。”

3、小X曾令她的家长很是头痛。这位家在崇明的女孩子从小贪玩,家长对她从小实施“棍棒教育”。可姑娘长大了,三天两头地逃夜,父母拿她实在没有办法,最后就干脆用上了铁链,把她锁在家里。可这位小X却照逃不误,虽说麻烦了点, 但对她来说或是是增添了不少刺激吧。最激烈的一次,是在花言巧语骗开了身上的锁链之后,她竟然跳窗而逃。于是“枷锁——逃跑——再加枷锁——再逃跑……”这个循环直到她最后进了管教很严的工读学校才停了下来,小X 这时才定下心来读书。

笔者真为小X的“壮举”捏一把汗,同时也为她叫屈。 哪个小孩不贪玩?如果对待小孩贪玩都用棍棒来解决,教育“质量”真得打个问号。

小W被老师送去有关部门处理时才读初中。 小小年纪的他长得人高马大,平时性情暴躁,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大王”,动辄就挥拳打人,甚至连老师一旦管教得他不耐烦了,他也照打不误。令学校头痛不已的是他的父亲和他一样蛮不讲理,儿子惹了事一点儿不急,儿子打架吃了亏他才生气。校外他帮着儿子“拔拳相助”,校内老师们也被“洗过了脑子”,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事实上还应该送去管教学习的另一个人是小W的父亲。

尾声

在此次采访的最后,笔者找到了上海市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部的主任张炳全。他针对现代家庭的特点向家长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1、沟通不能够仅是以谈话的形式, 要全方位地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而且要不留做作的痕迹。即使对话,也要用孩子的语言,避免留下居高临下的感觉。

2、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应当对症下药, 不可盲目地因循教条,或者不对症地“借鉴”他家的教育方法。

3、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是一些好的行为规范, 家长要在平时以身作则,并非靠一时的教训去灌输。

张炳全的结束语意味深长:“某种意义上,现在的家长们,是在打一场与社会不良面争夺孩子的攻坚战。”

加油啊,家长们。

标签:;  ;  

小舟上的港湾--上海“问题青少年”增多的透视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