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法国开展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在法国开展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法国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国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学生进行论文,对中论文,公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我有不少机会与法国中学生接触,感觉他们与同龄的中国孩子有很多不同。法国孩子大多言谈举止大方有礼,在公共场合表现得有社会公德。当谈论到政治生活和社会事件时,法国孩子往往有自己的判断,有的还能条理清晰地加以阐释。法国中学不设班长和课代表,每班只有两名班代表,负责代表全班与老师和校方“交涉”,许多中学生会说“班代表就和议会议员一样”。很多中学有学生依照法律组成的维权协会,一些学生很早就主动介入校园管理甚至城市生活。法国学生说起话来很多地方“口径一致”,比如他们都会“由衷地认为”法国是世界上最尊重人权、最具博爱精神的国家,且无一例外以《人权宣言》和法国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为证。这不由得让人感叹,法国的未成年人“思想素质教育”比较成功。

实际上,法国青少年所接受的素质教育不单是“要有礼貌、要遵守社会公德”,而是“身为准公民怎样理解和实践法国的价值观”。自1984年起,法国教学大纲规定初中生要上“公民素质”课,高中生要上“公民素质、法律及社会常识”课。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基于如下理念:人非生而为公民,乃习而为公民;公民不仅是身份,更是长期一贯的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将未成年人培养成为负责、自主、有行为能力的公民,不仅要让他们知晓身为公民拥有哪些基本的政治与社会权利、负有哪些相应的责任,更要让他们敢于和善于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法国教育部明确规定了中学公民素质课的教学内容。对初一学生,老师应该在他们入学时把学校当作一个社会机构的典型例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集体生活”、“责任感”等概念初步接触“权利”、“义务”、“平等”的原则,理解“身份”、“国籍”和“公民”等对个人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学习公民对公共生活空间、环境与国家文化遗产的责任,

对初二学生,老师要让他们思考“平等”、“团结”、“安全”等概念,了解法国关于“平等”的立法变革、政府和社会为消除不平等而付出的努力;学会观察分析当今社会现实存在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不公正现象;接触人道主义援助、友好城市等实例,初步了解法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体系,籍此理解团结与博爱的原则;学习保护自身安全不受威胁,并自觉保障自身行为不对他人安全构成危险等。

对初三学生,老师要让他们思考“自由”、“正义”和“人权”,了解法国的司法原则、体系和程序,法国与欧盟有关人权的法律规定,学会以批评的眼光看待媒体,了解新闻报道的局限性。

高中生思辨能力、行动意愿与行为能力增强,尤其高年级同学将满18岁并获得公民政治权利,因此教学大纲要求从公民性与文明行为、社会融入、工作家庭关系和政治参与等5个方面培养其公民意识。要求教师在讲述概念、介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贴近社会与生活的现实,鼓励学生观察和思考公民与社会的矛盾关系,以实际的参与行为“模拟”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调查比较之后,记者认为法国中学公民素质教育很有特色。

一、不论教学大纲还是教学实践,法国公民素质课的侧重点都是告诉学生“身为公民,我能为国家和社会做什么”,而不是“国家和社会不让我做什么”

激发行动欲、培养行动力,这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法国教育界特别强调,“公民性”不仅仅是“讲文明”,公民是一个政治概念,是与国家和社会发生关系,公民个人也是行动的主体。公民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未成年人理解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对矛盾关系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有心理和知识准备,有行动的能力,如社会融入(在多种族、多文化的法国,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国家如何平等对待每个公民、公民如何保护自身权益等。

记者接触到的中学教师都说,“我能做什么”是主动的态度,更适合青少年不服硬性管教、爱行动的天性,更能激发他们主动理解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实际上,准公民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的行动欲、热情、知识和能力完全可以“提前”为社会服务。

二、杜绝空话套话和死记硬背,把重点放在理解、思考和实践上

法国公民素质课没有课文要求背诵,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引导他们从具体到抽象,真正理解每个概念。比如给初一新生讲授“权利”的基本概念,有备课案例如下:1.老师带学生参观校园,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室、体操房、阅览室、食堂、医务室等等;2.回到教室,老师要学生画出学校草图,同时讲解比例尺、图例等地理学常识;3.请学生讲讲学校哪一部分最重要,初一学生的回答往往千奇百怪,由此可能引发激烈争论,随后老师向学生介绍学校的组织和管理、各部门的负责人与职责,让学生理解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重要性;4.拿出学校的规章制度,由此引入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学校各个部分如何承担这一义务,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应该遵守哪些规定,再提高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相关法律的变迁等等。最后让孩子们领会到学校也是一个集体生活的空间,任何集体生活空间都必须有规则。

又如初二年级老师介绍的某次即兴讲课:1.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纷纷告状说被高年级学生和校外小混混欺负,老师灵机一动决定放弃原来的备课,提前讲授“安全”、“自由”和“法国的法律制度”;2.老师诱导学生继续抱怨,之后诱导学生建议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提出装摄像监视、请保安等措施;3.老师再问怎样才能保证这些措施实施,谁有决策权和行动权,有学生提出是校长和市长;4.老师建议全班共同起草“议案”,由班代表和临时补选的“特别议员”联络其他班级,一起向校方和市政府派“代表团”陈述情况。这时有的学生表现出畏惧,有的学生好奇,班代表想承担责任,却又紧张;5.老师列举曾经影响法国社会进程的重要法律当年是怎样提出和获得通过的,并介绍法国的立法制度、程序和法律草案样板文本,以此引导并帮助学生行动;6.留作业,把班级分成小组,分别起草“议案”,约定下堂课前拿出最后版本,商定向校长和小区政府陈述情况的时间。

三、结合地方实际与国内国际新闻素材,让孩子走出象牙塔,接触真实的政治和社会

和法国中学其他多门功课一样,公民素质课没有指定教材,老师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自由决定教学方法和选择辅助教材。自然而然地,教师最大限度地结合本校学生和本地区的实际,选择从身边的事情说起,从看得见的事情说起,大量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新闻素材。

教师会选择在“世界卫生日”讲述“安全”和“团结”的概念;在总统大选期间讲述“自由”和“权利”;当公立学校穆斯林女生头巾风波引起争议时,就让学生讨论“法国国籍”、“受教育的权利”、“自由”、“平等”等概念。

讲到“安全”,大可讲“9·11”恐怖袭击后法国的安全警戒法,小可讲交通法规、毒品及抽烟酗酒的危害。关于“团结”,可让学生了解累进税制对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作用、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制度等,巴黎学生可被带去参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其他地方的学生也可安排参观军营、警察局、消防队和医院。讲到司法原则与法律制度,教师通常会结合当下正在进行的重大案件,带领学生参观法院。如果学校所在的城市与别国某个城市结成了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还可以利用学生假期安排城市与校际交流活动,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和人群,了解“友爱”与“团结”可以跨越各种界限。

四、鼓励学生形成批判思维能力

法国教育制度不仅鼓励学生怀疑和提问,而且要求学生主动采取批判性的思维,凡事都要问为什么而不是盲从。不论讲述立国原则、人权信仰,还是讲述安全需要和法律制度,公民素质课都注重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法国所做决策的“光荣伟大”,也明确知道这些决策在现实中有局限,知道世界上存在其他选择的可能性。如此正反结合的“思想教育”更能使学生成功完整地接受法国的价值观。

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三学生的“媒体认识”课上有明显体现。公民素质课的教学大纲认为,媒体在现代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媒体认识”课教育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体,使他们对媒体的影响和利弊有基本认识,使他们有条件成为清醒的、负责任的公民。

媒体认识课的备课案例如下:1.教师从当地日报选出10条新闻,9条选自头版,1条选自内页;2.将学生分成小组,给这10条新闻按重要顺序排列;3.各组宣布自己的顺序排列,结果必然每组排列的顺序都不同;4.教师这时拿出报纸,向学生展示报纸认为哪条新闻最重要,给予最重要的版面;5.请各组学生解释他们自己的选择,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归纳出抽象的原则,如有的学生把某个孩子失踪的新闻作头条,教师可提示这一新闻具有“煽动效果”,有的学生把与自己父母工作单位有关的新闻列作头条,教师则提示这是新闻的接近性;6。教师介绍信息筛选原则之后,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是全国性报纸,这些新闻是否还会被刊登。学生们往往热烈讨论,同时对新闻与信息被人为选择这一事实留下深刻印象。

五、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方法多样

法国的公民素质课由历史地理老师负责,法国中学的历史、地理从来都是同一门功课,由同一位老师讲授,考试用同一张试卷。公民素质课的授课时间相当于平均每周1小时,老师可在历史地理课程之中自由安排公民素质课,也可以几周历史地理课的课时连续讲授历史地理,之后连续几周安排两到三个小时的公民素质课。

与其他中学课程一样,公民素质课的教学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记者曾询问中学生在公民素质课上都做些什么,孩子们高兴地列举出了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做民意测验、写报告、上网找资料、辩论、看幻灯、看录像、去参观、听讲座、模拟表演……教学大纲对辩论这一教学形式尤其重视,认为可籍此训练未成年人在尊重对手的前提下积极思考,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有理有据地表达看法,对他们日后进入社会和参加工作很有帮助。

教学形式多样,教师的决定权就大,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法国当中学教师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资格考试。除了历史地理,其他课程,特别是语文和哲学,无形之中也承担着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任务。

六、法国教育部和各地各省教育研究机构、教师协会经常发起公民素质教育研讨会,让老师们交流经验,共同商讨问题及解决途径。老师们也会将成功或失败的备课案例及反思结果在网站刊登,供同行参考

上述研讨会及网站上刊登的报告说明法国教育界对公民素质教育非常重视,也指出了法国在这一领域同样有问题需要克服,如知与行孰轻孰重、公平测试是否可能、教学效果如何评估等,法国各界也一直呼吁,培养合格公民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共同长期的努力。

标签:;  ;  ;  

如何在法国开展中学生公民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