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生态发展的适度干扰论文_吴敏

我国竞技体育生态发展的适度干扰论文_吴敏

吴敏(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天津 301617)

中图分类号:G63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715(2018)08-0004-01

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尤其是现阶段,其生态性并不是特别理想。人作为竞技体育的活动主体,在竞技体育生态化发展过程中能够通过恰当的干预使竞技体育朝着更加生态、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国竞技体育生态发展的适度干扰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从不同角度查阅大量关于竞技体育现状的文献,并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翻阅“生态学”、“管理学”系列书籍,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1.2.2逻辑分析法

有效捋顺文章结构主体,运用逻辑思维使文章连贯有序,重点突出。

2适度干扰概念解读

2.1适度干扰

生态学中,干扰指对正常过程的打扰或妨碍,是中性词。竞技体育的干扰,是指在竞技体育正常发展过程中对其进行的打扰或妨碍。但是干扰的程度如何呢?我国有许多关于“度”的经典论断,恰如其分、适可而止等都是描述做事恰到好处,只有分寸把握得当,事物才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竞技体育“适度干扰”的思想,指在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对其进行力度得当、恰到好处的打扰或妨碍,以期促进竞技体育的生态化进展。

3我国竞技体育生态发展的适度干扰

竞技体育生态化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它是在原有发展方式上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又是对过去粗放、非生态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超越。面对我国目前竞技体育存在的诸多矛盾,要想实现竞技体育生态发展,必须人为的进行调整、改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用“适度”的原则去考量、实施每一件事。实质上,适度就是竞技体育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鉴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因此,对竞技体育进行适度干扰必须从转变发展理念开始,用生态理念去引领竞技体育选材、训练、比赛以及管理,从而促进竞技体育的生态发展。

3.1转变发展理念,树立和普及竞技体育的生态意识

在竞技体育综合效益逐渐降低期,为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理念,树立生态发展观。

①竞技体育要实现循环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竞技体育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从投入到产出需构成一个“零杂物”的资源循环,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运动员、运动场馆、器械)必须能够成为二次资源,以供其他活动过程的再利用。

②竞技体育要实现平衡发展。顾名思义就是投入多少,所产出的至少要与投入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均等。投入过少,竞技体育发展缓慢;投入过多,可能影响其他社会生产的关注力度。

③竞技体育要多样性发展。不仅要保持优势项目的已有优势,还要关注潜优势项目以及劣势项目的发展。发展途径也应该朝多样性过渡,国家和市场共同承担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通过政府的调控和市场的多模式共同促进竞技体育多样性发展。

④竞技体育要可持续性发展。竞技体育与学校、社会体育要协调发展,追求生态综合效益。对于不符合竞技体育生态发展、有损竞技体育可持续性的做法要及时喊停。对待不同的竞技项目、不同的区域要有差异性思维等,全面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2用生态竞技理念,开展竞技选材

选材是对竞技体育正常发展进行的人为干扰。竞技体育是一项竞争性运动,需要挑选一些具有运动潜能和天赋的人才能满足挑战不断被刷新纪录的需求。作为竞技体育的初始步骤,之后的训练、比赛以及运动员退役问题等均与竞技选材息息相关。若选材理念出现问题,例如不考虑选材指标是否符合科学要求、选材人员是否具备竞技选材的科学素养等,会直接影响竞技体育后续的发展。因此,要想实现竞技体育的生态发展,必须在选材环节就树立生态意识,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整个选材过程。

3.3用生态竞技理念,实施竞技训练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最中心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通过艰苦的训练才有可能取得优异竞技成绩。但是,过去一些非生态的做法给运动员带来了严重的负面作用,如运动损伤、学训矛盾等,这些莫不与缺乏生态性的训练理念有关。科学的训练指导有助于运动员专项潜能的激发,同时要对运动员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综合考虑,用生态的观点处理好运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促进竞技体育生态发展。

3.4用生态竞技理念,开展竞技比赛

竞技体育的价值以及所产生的多种效益通过竞技比赛才能获得并得以彰显。在“金牌至上”理念及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下,一些非生态、有损竞技体育竞技精神的现象屡见不鲜,典型的如兴奋剂滥用、电话门事件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与我国过去赋予竞技体育的特殊使命有关,但归根到底是人们没有从生态、可持续的视角考虑竞技体育的发展,是对竞技体育健康发展过程的过度干扰。

3.5用生态竞技理念,实施竞技管理

管理寓于竞技体育的各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建国初期振兴中华的迫切要求下,我国建立了与当时计划经济高度适应的政府主导型竞技体育,也就意味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全权由政府负责。在竞技金牌问鼎奥运、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主导的现实基础下,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方式也在进一步转型,朝着社会化方向过渡。从1993年原国家体委改革文件颁布以来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现实发展与目标设置之间的差异仍然比较大。不可否认,目标设置具有前瞻性,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基于竞技现状的偏差,我们有必要匡正其发展走向,尽可能缩短改革站线,使竞技体育朝着更加理想、生态的方向发展。

4结论

在对我国竞技体育进行适度干扰是,应转变发展理念,树立和普及竞技体育的生态意识;用生态竞技理念,开展竞技选材;用生态竞技理念,实施竞技训练;用生态竞技理念,开展竞技比赛;用生态竞技理念,实施竞技管理。

论文作者:吴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我国竞技体育生态发展的适度干扰论文_吴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