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经营模式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_科技孵化器论文

孵化器的商业模式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孵化器论文,实证论文,商业模式论文,框架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孵化器是直接整合社会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和培养创业企业、企业家的服务机构,是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是实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孵化器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已形成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东北6个大区的孵化器协作网络,省市孵化器协会20多个。截止2006年末,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达548家(其中国家级168家),孵化场地总面积200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1434家,累计毕业企业19896家,吸纳1.3万留学回国人员、46万科技人员和众多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培育出569家年收入过亿元的科技企业和53家上市公司[1]。孵化器行业对创业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

但是,我国孵化器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急需解决,如孵化服务不够专业、整合资源能力较弱、收入渠道单一等,简言之,孵化器亟待增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孵化器对企业的服务急需从物业、政策为主的基础性常规服务向创业企业成长为核心的孵化服务提升,增强以孵育为主的核心能力。

我国孵化器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可归结为孵化器的商业模式问题。从提高孵化器孵化服务质量、运营效率,更好地促进创业出发,有必要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研究孵化器的运营。国内学者对孵化器已有不少研究,涉及孵化器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与风险投资融合的经营模式等[2~4]一些重要问题,但尚缺少在孵化器商业模式的概念框架下对我国孵化器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系统分析。

商业模式是包含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企业如何通过本身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实现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

1 文献综述

美国人曼库索(Mancuso)早在1956年在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孵化器,30年之后出版的《企业孵化器:基于全国的调查》[5]一书对孵化器给出了定义,并对美国孵化器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孵化器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重视并形成共识: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运营环境和服务,是创业企业间提供创业精神的桥梁,孵化器自身及其形成的网络能给入驻企业带来增值效果[6~8]。

孵化器行业发展的初期,主要是以政府、大学建立的为主,同时也有一些私营或政府、大学、私营混合的孵化器。早期的孵化器多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为目的,表现出很强的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对孵化器运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孵化器运营中某个或某些因素的作用,如孵化器经理对创业企业的创业计划的影响,对创业者的激励是否影响创业成功[9]。伴随着孵化器行业的发展,私营孵化器中有一部分孵化器以赢利为目的,即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房租和服务获取收益,孵化器的经营模式出现异质化。Allen和McCluskey曾发现不同类型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对经营业绩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10]。Peters等发现虽然不同类型孵化器对提供的孵化服务没有显著差异,对入驻企业的毕业数没有显著影响,但提供咨询指导服务的孵化器毕业企业数明显高于不提供类似服务的孵化器[11]。

大学孵化器促进学校研究成果产业化效果显著,一直引起不少学者的重点关注,O' Neal用成功案例详细分析了大学孵化器所需的各种资源和运营步骤[12]。Lendner和Dowling通过对全球300个大学孵化器调研,发现大学孵化器外部网络关系和组织网络服务对促进创业企业的销售率和融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是大学孵化器运营中的关键因素[13]。对美国ATI大学孵化器、英国Connect政府型孵化器和加拿大CETAC政府型孵化器进行的国际对比案例分析表明,成功的孵化器运营模式与规模、范围、当地资源、服务团队中专家的数量和工作经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14]。

1990年后,传统模式经营的孵化器出现持续经营危机,而一些孵化器借助资本市场的发展却快速地将创业企业孵化成上市公司,孵化器的运营模式特别是其持续发展的模式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新的关注。而后新出现的孵化器主要是以赢利性为目的,多数由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并以投资高科技中小创业企业为主[15],通过创业企业上市后出售股权获取收益。

新型赢利性孵化器不但与传统非赢利性孵化器有着本质区别,即使与初期的赢利性孵化器相比,其运营模式也不一样。赢利性孵化器的收入来源有房租收入、咨询服务收入、投资创业企业出售股权、房租和咨询服务获取创业企业股权再通过股权出售获取收入等[16,17]。新型赢利性孵化器与传统孵化器的根本差别体现在:传统孵化器以提供有形服务为主[18],而新型赢利性孵化器以提供无形服务为主。新型赢利性孵化器着重为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管理咨询和资本服务,解决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和管理问题,通过对创业企业培育3年左右的时间,在资本市场上高价出售股权而获利,此类入驻企业多为IT网络和通讯类高科技企业。

国内孵化器建立得比较晚,孵化器的研究也相对滞后于国外。国内学者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孵化器建设的经验,指导国内孵化器建设[19,2-]。一些研究者指出:国内孵化器行业经过模仿、学习、实践,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资源配置网络化、效益化、资本化等方向发展[21,22]。孵化器从开办准备阶段逐渐发展到以提供完善物业和管理、投资咨询为主的成熟阶段,最终发展为一个盈利机构[23]。

国内孵化器在发展初期,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①完全事业型孵化器的运营模式,由政府、事业单位投资,对孵化器的管理采取事业单位的运营模式;②事业企业型的运营模式,由政府、事业单位投资,孵化器的日常管理按照企业化经营,实现收支平衡;③企业型孵化器,孵化器是企业法人,由股东投入资本,完全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24]。

2000年左右,国内企业化经营的孵化器越来越多,社会和创业企业对孵化器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践界和理论界开始重新定位孵化器,从孵化器的收入渠道、孵化器与创业投资的合作模式、孵化器治理结构调整等来探索孵化器的经营模式和持续发展。①重新定义:孵化器是适应复杂经济而诞生的新商业形态,重点体现在价值管理方面,即发现创业者的潜在价值,培育创业型企业的市场价值,实现孵化器自身的增值[25]。②拓展收入来源:孵化器的收入来源除了房租、物业费之外,可通过为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获取收益,如重庆峡光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市场拓展等服务时不收费,但当企业实现收入时享有提取一部分的收益权[26]。③与风险投资合作:风险投资和孵化器是促进初创企业成长的两大工具,风险投资团队对创业企业在资金运作、管理咨询方向的指导相对职业化,对企业成长把握度比较好,但接触不到创业企业的内部运营信息;而孵化器与创业企业关系比较紧密,但对创业企业在资金和管理咨询上的指导相对较弱,通过建立孵化器管理公司来运作风险基金和提供孵化服务,更能帮助初创企业解决其实际问题[27];专业孵化器和创业投资合作比较理想的模式是成立资本型专业孵化器,入驻企业经过金字塔型的4层筛选和孵化,最后输送到资本市场[28]。④调整孵化器治理结构:公益性科技孵化器为了解决对入驻企业孵化资金和引入民间股东问题,可采取双层股权结构吸引民间资本,然后通过对创业企业资助并占据一定股权获取回报[29]。

综上所述,国内外已有的孵化器研究一致认为孵化器对促进创业和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者们对孵化器研究的共识是:无论是公益性或盈利性孵化器都要提高运营效率,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孵化器运营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研究者开始关注孵化器的收入模式,甚至已有国外学者提到孵化器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商业模式,但更多研究集中在孵化器运营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很少从孵化器服务的对象、服务内容、收入实现系统地分析孵化器的商业特性,揭示其获取持续发展的能力及对创业者的价值源。从研究方法论来看,主要是通过具体案例来描述某个孵化器的运营。

本文在已有孵化器理论和商业模式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孵化器的商业模式,应是一种有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新尝试。

2 孵化器商业模式的研究框架

商业模式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30],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国外学者把商业模式视为一个整体概念,包含商业模式和价值链、企业内外部资源、收入模式等因素,认为商业模式能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会随着环境和行业的变化而变化。商业模式分析方法集中于组成要素的分析,主要有四种:①商业模式四要素法,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31];②商业模式五要素法,市场、价值主张、成本与利润、价值网络、竞争战略[32];③商业模式三维分析法,公司价值链的形成、市场创新能力和收入模型[33];④商业模式9要素法,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网络、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型[34]。

孵化器商业模式(incubator business model,简称IBM)是阐述孵化器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获取持续运营现金流或持续盈利,最终实现持续经营的商业逻辑。孵化器需要重点解决为谁服务、如何组织资源提供服务、价值如何产生和配置、收入模式与孵化服务相一致等问题。本文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出发,分析孵化器的五要素(客户定位、价值主张、价值链、动态能力和收入模型),建立孵化器商业模式要素分析框架。

孵化器首先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客户定位在孵化器的商业模式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衡量孵化器定位指标依据孵化器是否建立入驻条件(是否有明确要求如行业要求)和毕业条件(是否有明确的期限要求或营业额要求等)。孵化器在实际执行中越严格遵守其制定的入驻和毕业条件,其客户定位就越明确,反之就模糊。

孵化器能为入驻企业带来的价值,即孵化器为入驻企业提供什么有利条件,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有形服务,以及管理、融资等无形服务。孵化器为创业企业提供的价值越大,或提供的服务越多,提供的服务越高级,需要的网络资源也就越多,价值链就会越复杂,因此本文从网络资源多寡来判断孵化器价值链的复杂程度。从硬件服务到软性服务,从软性服务到资本服务,网络资源参与者越多,孵化器的价值链则由简单走向复杂。

孵化器动态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孵化器制度和团队的建设完善程度与学习能力,孵化器的制度越完善,并能在实际运作中执行、修正,则其动态能力越强;孵化器服务团队的学习能力越强,其动态能力就越强,孵化器内外资源整合能力也就越强。

孵化器现金流影响到孵化器是否正常运转,获取现金流能力与现有流入现金流的多少和未来现金流获取的潜力有关。现有现金流固然重要,但对维持孵化器持续增长来说,未来现金流更为重要。

关于孵化器商业模式五要素的定义、评判角度及其描述见表1。

3 典型孵化器商业模式(IBM)

美国孵化器协会(NBIA)对孵化器的定义中指出孵化器是通过其自身或其网络关系给创业者或创业企业提供资源支持或服务来加速创业企业的成长。从孵化器商业模式5要素角度看,客户定位和价值主张与孵化器的特性相关,相对固定,决定着孵化器的性质,另3个要素随着孵化器的经营活动而发生变化,体现出孵化器商业模式的个性及多样性。本文分别以客户定位、价值主张作为坐标轴,定义孵化器四种典型的商业模式:简单模式、价值链陷阱模式、专一模式和资本模式。不同类型的孵化器商业模式其价值链、动态能力和现金流模型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参见图1。

孵化器的实质是为初创企业提供技巧、知识和商业咨询的网络[35]。在我国,四种典型孵化器商业模式尽管各具特点,但仍具有其共性的商业逻辑(见图2),如孵化器网络里,一般都有孵化器、企业、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四个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孵化器由于其定位和价值主张不一样,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动态能力及获取现金流的能力也不一样,体现出网络资源控制力不一样,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

图1 孵化器商业模式四象限图

Fig.1 The four-quadrant chart of the incubator business mode

图2 孵化器商业逻辑图

Fig.2 Logic map of the incubator business mode

(1)简单模式的孵化器商业模式构成中,孵化器以为任何行业的企业提供房屋租赁和物业为主,带有一些简单的科技政策咨询及政府关系服务,如工商税务关系协调,不需要或极少需要通过社会服务机构为入驻企业服务,孵化器的竞争力仅体现在低廉的房租或优惠的税收政策上。

(2)价值链陷阱模式类型孵化器,其服务机构网络发达,孵化器希望通过自身力量和社会网络为所有企业都提供所有的服务,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需求,但其收入来源与单一模式区别不大,孵化器的相对低的收入很难长期维持高成本的支出;由于其增值服务未形成孵化器的现金流,很难留住已建立起的专业服务团队,此类孵化器无法建立团队成员与孵化服务相提供的有效激励模式,容易陷入收不抵支的局面,是值得警惕的一种模式。

(3)专一模式类型孵化器,其定位明确,服务于特定行业的创业企业,孵化器根据创业企业的行业特征,寻找有闲置技术服务能力的科研机构,共同给创业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①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以低成本为创业企业提供所需的专业技术服务;②拓展孵化器现金流渠道;③解决科研机构的富裕服务能力问题。专一模式弱点在于动态能力和价值链弱,除了特定的技术服务之外,其给初创企业提供的创业孵化服务内容比较少,网络资源相对比较少。

(4)资本模式孵化器,通过与社会投资机构合作,直接或间接投资创业企业,通过对创业提供投资服务来全面开展其他服务,定位明确,投资和服务于有潜力的特定行业的创业企业,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将其股权出售获取收益。很显然创业企业的成功,即是孵化器的成功。孵化器通过与投资机构合作给创业企业提供全程的专业技术加管理咨询服务,整个孵化器有着明确的制度和服务流程,服务团队由各种专业的职业人士组成,孵化器与外界联系很密切,特别是与相应的行业研究机究和资本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服务链,研究机构的项目到孵化器里孵化、成长,再到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群聚集地,最终形成一个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四种类型的孵化器由于其对客户的定位和价值主张不同,相应的社会网络及其相互作用机理不一样,从而导致孵化器的服务能力、社会资源、盈利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是通过孵化器商业模式因素分析中的动态能力、价值链和现金流模型三个因素来体现。由表2可清楚地看到,简单模式是孵化器比较原始的一种方式,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最低;价值链陷阱模式孵化器有可能进入发展的陷阱;专一模式服务明确,投入产出相对较高;资本模式能与企业一起共赢,相互得到提升。

4 上海市孵化器商业模式实证分析

198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上海市第一家孵化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市孵化器行业经历了开发区内建孵化器、大学周边办孵化器、区域经济圈内设孵化器和新兴产业专业孵化器四个发展阶段,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35个(包括在建3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0个,详见表3。本次分析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孵化器协会提供的2006年底火炬中心统计数据和各个孵化器在网上的公开资料,统计范围是32个孵化器,剔除2个孵化器数据不全,实际分析30个孵化器。

4.1 客户定位分析

孵化器定位分析,主要是依据孵化器是否有入驻条件和毕业条件,特别是入驻条件是否有行业倾向性。经统计如下,30个孵化器中有13个对入驻企业的行业进行筛选,定位比较明确,在13个孵化器中11个是专业孵化器,1个综合孵化器,1个投资型的孵化器;剩下的17个孵化器不对入驻企业设置筛选条件,定位比较模糊。

4.2 价值主张分析

如孵化器以向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为主,提供软件咨询服务较少,则该孵化器的价值主张是偏向于有形服务;如孵化器以向入驻企业提供资本服务为主同时带动向创业团队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入驻企业进驻孵化器是看中孵化器的服务而不是办公场所,则该孵化器的价值主张是提供无形服务。上海市30个孵化器都直接或间接提供办公场所和物业服务,基本上每个孵化器都提供政策咨询和科技中介代理服务,但具体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或专业技术服务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别。从统计数据看,4个孵化器设立专门的企业发展部提供管理咨询业务,11个专业孵化器中提供专业技术服务;4个孵化器的股东为投资公司,其中有两家表明是以种子投资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另外有4个孵化器有专门的部门或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投资咨询业务,因此能够从投资角度和与入驻企业共担风险的角度出发,为企业有效提供无形的管理咨询服务的孵化器仅有8个,提供有形服务为主的孵化器还是占大多数,达到70%以上。

4.3 价值链分析

孵化器价值链复杂度的判断,关键是看孵化器是否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通过融合投资资源向创业企业提供各种无形服务。这意味着孵化器价值链的构成不但有政府、科技中介、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科研机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投资机构。从统计结果看,上海市30个孵化器中,仅有7个孵化器与投资机构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即21%孵化器网络资源比较丰富,能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孵化服务,其他22个孵化器资源渠道还是比较弱,其价值链相对比较简单。

4.4 动态能力分析

判断孵化器动态能力主要是看该孵化器制度和团队是否健全。制度判断是从有无入驻条件、毕业条件和创业孵化服务流程,或该孵化器是否是国家级孵化器。团队健全从团队人员充足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判断,国内孵化器主要存在孵化服务人员少、入驻企业多的问题,这个指标是根据企业数与服务人数之比来表示。指标越高,表示该孵化器工作人员缺乏,提供服务的人较少,即团队不充足;团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以文化程度来判断,若孵化器大专以上人员占总人员的比率低于30个孵化器的平均数,则认为该团队的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弱。从统计数据看,上海市孵化器中有16个孵化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入驻、毕业条件和服务流程;17个孵化器企业数与团队数相比低于整体平均数,即17个孵化器团队相对充足;9个孵化器的大专以上人员高于总体平均数;统计结果表明,仅有6个孵化器都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即20%的孵化器同时符合制度和团队健全这两个条件,这表明上海市整体孵化器的动态能力比较弱。

4.5 现金流模型分析

从本文提出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判断现金流模型能力的高低,一是根据其现在的现金流能力,二是根据其未来现金流潜力,未来收入潜力是根据现金流来源来判断的,无形服务现金流的潜力应大于有形服务的潜力。从获取的数据看,上海市孵化器的现金流来源主要分成三部分:①综合服务收入,以房租和物业收入为主;②投资收入,但并非是投资入驻企业收入为主;③其他收入,以政府税收返还为代表的政府补贴。从总体收入分成来看,综合服务收入占68.74%,24个孵化器以该收入为主,投资收入占12.44%,仅有8个企业有投资收入,且并非以投资入驻企业收入为主,其他收入占18.82%,仅有18个孵化器有该项收入。因此,上海市孵化器现金流来源结构目前没有大的差别,且都仍是以低现金流潜力为主,本次判断现金流能力的高低仅仅是相对的概念,以现在的现金流能力高低来判断,高于平均数者为相对现金流能力高,2006年30个孵化器平均现金流为582万元(注:去掉两个极端数)。根据统计数据,上海市有13个孵化器2006年现金流高于总体平均数,表现出较强的现金流能力,其他17个孵化器现金流能力较弱一些。

4.6 商业模式因素分析小结

从上述分析和表4可知,上海市孵化器行业仍处于低级发展阶段,客户定位和现金流模型这两个指标相对比较高些,也仅为43%。从分析过程中可看到,我们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对这两个指标的定义和要求都不是很高,特别是现金流模型,事实上所有30个孵化器主要还是以房租、物业收入和政府补贴为主,产生软性收入的孵化器很少,更不要说有资本服务收入产生。另外,价值主张、价值链和动态能力指标均低于30%,孵化器提供的服务仍是以有形服务为主,孵化器对资源和网络关系的控制能力仍比较弱,价值产生和分配模式单一,孵化器对创业企业的价值仍体现在房屋出租、物业服务和科技政策服务上,增值服务相对少且仍未得到企业认可,孵化器对合作伙伴如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研究机构等的价值贡献不明显,绝大部分孵化器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

所分析的30个孵化器中,共有13个事业型的孵化器,综合孵化器为19个,主要控制或管理的股东为政府、大学或高新区背景的孵化器共20个,企业管理背景的10个,5个孵化器里有股东为风险投资公司,其中3个是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在2000年前成立的孵化器有10个,国家级孵化器10个,经上海市2006年认定为A级的7个。从这些数据来看,上海市的孵化器还是以政府、大学办为主。孵化器发展最快的时间是在2000年以后,孵化器存在走向专业化和企业化管理方向的趋势,并有风险投资公司参与到孵化器的建设中。本文试图按四种典型商业模式所体现的共性特点(见表5),探讨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孵化器的发展方向是否与孵化器实践发展的方向吻合。

早期成立的孵化器和事业性质的孵化器主要集中在简单模式,多数为综合孵化器,股东以政府、大学、高新区为主,孵化器经营模式比较简单,因为成立时间较早,并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和发展,一些孵化器的业绩得到国家和上海市的认可,这与该模式在短期内维持平衡发展是相适应的。

价值链陷阱模式的孵化器基股东、类型和成立时间基本上与简单模式差不多,但国家和政府对这个价值链陷阱模式的孵化器认可度很高,这与商业模式分析是吻合的。这批孵化器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基本是从简单模式中成长得比较快的孵化器发展过来,这样其才有能力和精力尝试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才能开拓和建立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入驻企业服务。但该模式下的收入能力或更准确地说是未来的收入潜力还是比较低,因为其收入模式仍与简单模式一样,这是该模式下的最大问题,额外或高额的成本找不到相应的收入模式来弥补,长此以往,该模式是很难维持平衡的。

专一模式的孵化器绝大部分成立在2000年后,股东和类型已经和前面两个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股东不再仅仅是政府或政府性质的单位,已经出现企业性质股东,类型上是专业孵化器,这与上海市孵化器行业提倡孵化器要市场化运作、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相吻合。经过7年的发展,这些专业孵化器逐步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认可,特别是2007年起,实践界和理论界都认为专业孵化器是今后孵化器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与本文商业模式分析方法下也是一致的。

但仅有专业性还是不够的,孵化器还要有强的社会资源来支撑,同时要求孵化器要有强的动态能力来整合这些外部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要求专一模式的孵化器要走向资本模式的道路,在实践中,具备投资服务能力是孵化器发展的一个方向。上海市有4个孵化器符合资本模式,成功运作的有1个,该孵化器特点是专业孵化器、企业化运作、股东为风险投资管理公司,从其目前运作业绩来看,已得到当地政府认可。从实际运作情况看,该孵化器的服务团队由从事过审计、律师、投资等专业人士组成,能为企业提供高级的管理咨询服务,股东本身为风险投资公司,在资本界有很好的资金资源和渠道,其本身也能为入驻企业提供种子期资金,孵化器能通过投资入驻企业,和创业企业一起分享成功和失败,其孵化服务将从创业企业的成功中得到有效的补偿。

因此,资本模式的孵化器能取得良好的自身效益,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是孵化器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孵化器的资本模式不仅仅可以从为企业提供硬件服务获取收益或现金流,同时还可以依靠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获取充足的收益或现金流来支撑孵化器的良性发展。企业或风险投资公司和政府会有更大的动力通过孵化器成立创新生态系统促进高科技创业企业发展,对创业企业的培养将进入一个产业化、规模化培育的时代。

5 结果及启示

孵化器作为帮助创业企业和创业者的机构,如果其商业模式不清楚,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存在问题,那就很难为创业企业提供完善的创业咨询服务。本文提出了孵化器商业模式分析框架,认为孵化器要解决客户定位、价值主张、价值链、动态能力和现金流模型五个要素相匹配的问题,指出孵化器理想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提供创业企业资本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产业化与规模化培育创业企业,获取现金流,从而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本文运用所提出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对上海市30个孵化器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和分类。可以看出,上海市孵化器行业的发展,初步印证了资本模式的孵化器能较好地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在自身取得较好的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产生不错的社会效应,代表着孵化器商业模式发展的一种方向。资本模式的本质特征是孵化器通过为企业提供资本服务,并整合价值链上更多的资源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创业企业的成长会给孵化器带来丰厚的投资服务回报。

本文对孵化器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初步的,对上海市孵化器行业30个孵化器进行的分析,样本量还是太小,结论的推广需要增加更大的样本量。此外,本文没有就孵化器商业模式对创业企业的影响进行论证,这也是今后所要研究的方向。

感谢上海市创业中心、上海市孵化器协会及王荣先生、姚福根先生等人,上海市杨浦创业中心谢吉华先生、科技创业杂志及主编范伟军先生对本研究数据采集和研究提供宝贵的建议。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孵化器经营模式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_科技孵化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