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及探讨论文_宋维荣

生态城市规划及探讨论文_宋维荣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山东省烟台 26400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越来越完善。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破坏问题。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同时,要注重生态城市的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文明来促进城市化的进展。文章针对生态城市的特点及建设措施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012年,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在对生态城市进行设计时,要遵循相应的生态城市设计原则,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整个城市的设计水平,以此就能不断的保证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面,就针对生态城市设计原则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城市污染,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样就能有效的帮助我们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有效的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就能有效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应有效的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并不断的将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理念融入到整个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从而就能有效的促进相关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在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设计时,还应有效的结合城市的发展特点以及城市的发展地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彰显城市的发展特色,而且还能不断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为了有效的促进相关城市生态设计工作的有序展开,设计人员还应在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配置各项资源,这样就能有效的提高整个生态城市的设计质量,进而有效促进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生态城市规划的执行力度不够强

我国许多城市在确立生态城市发展思路基础上,都制定了包括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建设原则、建设步骤等一系列内容的建设规划。这些规划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指导思想和总体框架。但许多城市在生态化建设中,出现了生态城市规划执行不力的情况,甚至很多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完全背离了原有的生态城市规划,致使生态城市规划形同虚设。一方面是由于生态城市规划不够细致,过于宏观,不宜于执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生态城市规划缺乏长远预期,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城市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致使规划缺乏科学性。此外,规划实施的数据监测与过程监管工作滞后,缺乏检查反馈与目标纠偏机制。

2.2生态城市建设缺乏系统性,不利于统筹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是将城市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相互连接,进行资源优化整合,贯彻城市经济科学发展观的途径。因此,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城市居民的参与意识,加强城市的系统性统筹规划。但是,在现如今的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受制生态技术、人力因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生态城市建设的调研考查资料只能够通过政府档案进行简单查阅,无法深入了解城市发展的生态全景与其相关的保障机制体制,造成生态城市建设的调查流于表面,形同虚设,不利于因地制宜性的生态城市建设具体意见的提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水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建设程度的不断加大,水污染越来越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工厂在加工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水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绿色化处理,而是选择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这样不仅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此外,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用水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倘若不注重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城市的生态质量,进而也就影响了人们的居住水平。

3完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途径

3.1构建以生态基础为基础,多要素结合的生态规划综合评估机制

生态城市系统的生存与发展深受生态基础的影响,做好生态城市规划的事前调研,对提出的方案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估,是影响城市生态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当地生态系统的具体情况,建立城市生态的信息数据库,并且引进长期水文模型、其他经管评价模型等多要素的生态规划综合评估机制对生态城市规划的预期方案进行评估和改善。例如,英国的生态城镇建设,从提出概念“明日田园城市”,英国针对城镇自身的气候变化、住房、交通、绿色基础设施等具体情况出台了一系列详细政策,如在能源方面,建立全覆盖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实现低碳排放。针对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政策,有利于保障城市人居、城市生态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3.2开展城市双修,改善环境质量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其中,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要保留城市原有的沿湖沿河、山体林地等生态区域和自然痕迹,优先保障绿地公园用地,依托区内主要水系打造绿化生态系统,满足生态多样化和人性化景观的要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因地制宜推行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对海绵城市的精心设计和悉心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防洪压力,控制面源污染,特别是城市水体环境污染,整体改善水生态环境,实现投资少、效益好的综合成果。

3.3提高生态城市的绿色覆盖率

工业化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大减少了城市的绿化面积,进而也就影响了城市的生态质量。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就应不断的提高整个生态城市的绿色覆盖率,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为人们的居住提供一个安全、绿色、舒适的居住环境。此外,城市设计人员还应有效的结合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情况来合理的设计方案,这样就能不断的促进整个城市园林系统建设的完整性。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首先树立明确的生态化目标,并不断的结合城市发展的历史底蕴,这样就能有效的彰显出城市的发展特色。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了当下不可忽视的话题,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也离不开生态城市的发展。这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注重人文建设与自然建设的协调,把握好两者的和谐关系。对可能产生污染的状况做到尽早发现,并且尽早解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且要看重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华斌,盛硕,刘嘉.低碳生态城市空间规划途径研究综述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5,(12).

[2]万震,何常清.201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专家观点综述[J].江苏城市规划,2017,(6).

论文作者:宋维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  ;  ;  ;  ;  ;  ;  ;  

生态城市规划及探讨论文_宋维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