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在TIA后预防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应用论文_蒋瑞冲,许春立,王琦伟,徐敉

蒋瑞冲 许春立 王琦伟 徐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 200137)

【摘要】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在TIA后预防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分别给予联合用药、单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和C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和C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复发率(0%)低于A组(20.0%)和B组(15.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从不同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二者联合应用预防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 脑缺血;脑中风;抗血小板药物;预防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138-02

短暂局部脑缺血(TIA)是脑中风出现的常见征兆之一,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而引起,目前临床治疗该类病症的方法有限,其关键在于预防脑中风复发,基于其发病机制,抗血小板治疗成为重要的预防性策略,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氯吡格雷等,对缺血性脑中风可起到二级预防作用[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60例,经临床检查并确诊,血小板>100×109/L,纤维蛋白原水平>1.5g/L,对于患有脏器疾病、活动性溃疡以及有药物过敏史患者予以排除,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其中A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55~75岁,平均年龄为(63.8±7.3)岁,平均病程为(13.2±2.4)d;B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54~75岁,平均年龄为(63.7±7.5)岁,平均病程为(13.3±2.5)d;C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55~76岁,平均年龄为(63.9±7.1)岁,平均病程为(13.5±2.6)d。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对照较为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A组给予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3762,生产企业: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剂量为100mg/d;B组给予氯吡格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0018,生产企业: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剂量为75mg/d;C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用法用量均A组和B组。

1.3 评价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小板抑制率,所用诱导剂为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对三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记录三组患者中风复发情况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9.8软件包对收录进行处理,计量和计数数据分别以(x-±s)和n(%)表示,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ADP和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有所提升,其中A组和C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和C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随访结果显示,A组20例患者,复发4例(占20.0%);B组20例患者,复发3例(占15.0%);A组20例患者,未见复发。C组复发率低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表1 三组治疗前后ADP和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x-±s,%)

*

3.讨论

TIA后血小板会通过多种途径粘附在动脉损伤部位,其反应性增加并形成脑微栓子,这是预示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发生的重要因子,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中风复发以及其他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发生[2]。从抗血小板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来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最为常用,其中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醉1的相对选择性抑制剂,主要通过AA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氯吡格雷为不可逆的ADP受体拮抗剂,是通过ADP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二者联合应用可从两个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够更好地预防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复发[3]。目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应用仍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在一级预防中,相关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在二级预防中获益明显,至于其用药安全性仍有待扩大研究样本予以证实。

【参考文献】

[1]石铸,丘东海,郑伟成等.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措施执行情况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15(8):482-485.

[2]郝冬琳,吴波娜,毛伦林等.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12(6):639-641.

[3]温宏峰,王瑞彤,李继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10(3):180-182.

论文作者:蒋瑞冲,许春立,王琦伟,徐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抗血小板药物在TIA后预防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应用论文_蒋瑞冲,许春立,王琦伟,徐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