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晶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结核病防治院 154007
摘要:目的:分析肠梗阻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并将其分为个性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其中个性化护理组患者20例,常规护理组20例,观察比较不同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调查所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个性化护理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并且接受个性化护理组的患者的满意度极高。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肠梗阻病患有助于提高护理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说,个性化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肠梗阻;个性化护理
肠梗阻是由于肠蠕动功能产生障碍、肠内容物不能像正常一样通过而引起的急腹症。它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甚至停止排气等。肠梗阻一般发病较急且表现严重,需要及时的入院进行治疗,而在治疗过程经常疼痛难忍以及术后发生粘连等并发症的产生。本文旨在分析个性化护理对善肠梗阻患者治疗的影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0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29-59岁,平均年龄(40.6±1.2)岁,采用个性化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20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38.4±1.2)岁,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病情无明显差异,具有比较意义[2]。
1.2方法
为对照组肠梗阻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定时进行血糖、血压的测量、定时定量输液及观察、随时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以及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以及后期饮食指导等;为实验组肠梗阻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个性化护理包括(1)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作息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进行了解,并给予一定的评估及建议;(2)对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查证发病原因,并对其制定相关的个性化护理方案;(3)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驱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对其阐述基本发病机理,使患者对病情有基本了解,可以积极配合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4)手术后密切的检测与关注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若患者24h内还未出现肠蠕动现象,可遵循医嘱进行热敷等方法进行护理,并时刻对患者进行腹部减压等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胀气。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使用的胃管的清洁与消毒,以及对病患的口腔进行清洁护理,以免病患发生感染现象[3]。(5)对术后肠胃功能有所改善的患者进行日常饮食指导,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并且以高营养为主,少食多餐,避免太饱而引起的腹胀等。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与调查所接受护理的满意度。恢复情况分为痊愈、好转与无效;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统计接受个性化护理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好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见表1);并且患者对其所接受护理的满意度也是个性化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而饮食方面却越来越不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肠梗阻是由于肠内容物发生了物理性或者功能性障碍而导致的急腹症[4]。该病情严重者甚至会产生休克现象,所以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但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患者也会出现治疗无效或是反复发作的状况,为了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逐渐的出现了个性化护理方法。与常规的护理方法相比它具有很多优点。常规护理方法可能在护理的过程中无法兼顾每一个患者,而个性化护理不同,它会根据不同的患者查找其生活习惯、发病原因等而制定不同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5]。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增强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痊愈的时间,并能使患者得到了全面的护理,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所以个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对肠梗阻患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惠朱,陈丽明,席雅君,等.试析个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35):91-92. [2]宋萍.个性化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33):305.
[3]韦芸琳.个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J].母婴世界,2017,(19):181.
[4]王艳华.个性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肠梗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5):242-244.
论文作者:付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患者论文; 肠梗阻论文; 常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方法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