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抑郁性神经症临床观察论文_任莉丽

(嘉峪关市酒钢医院 甘肃嘉峪关 735100)

【摘要】目的:对社区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本社区86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后者则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抑郁性神经症患者,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社区抑郁性神经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026-02

作为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性障碍疾病,抑郁性神经症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心境处于持久低落的状态,通常还会伴发睡眠障碍、焦虑不安以及身体不适等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工作等带来了不利的影响[1-2]。针对此类患者,临床以往主要采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西医治疗方法,尽管可获得一项的效果,但由于副作用比较大,患者耐受度不高[3]。本文以社区中86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为例,通过对其展开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即在服用西药的基础上加服自拟解郁汤,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选取本社区86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在观察组中,男女各有16例与27例;年龄段为20至63岁,平均(38.5±4.3)岁;病程为0.5至8年,平均(2.8±0.3)年。对照组中,男女各有15例与28例;年龄段为21至65岁,平均(38.9±4.6)岁;病程为0.6至9年,平均(3.1±0.5)年。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胸闷胁胀、精神不佳、忧郁不畅、失眠多梦、不思饮食、容易发怒等症状,且经临床检查,符合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使用大剂量精神药物,以及伴发严重躯体疾病等患者。在基本资料对比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展开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将自身致病因素说出来,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将其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消除。与此同时,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号召他们参与到治疗及护理工作中来,协助医护人员积极鼓励患者,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碰到的各种社会变化;此外,为防止因生活过于单调而加重病情,还应引导患者参与一些社交娱乐,或旅游等活动。

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接受西医治疗,每次口服25mg的博乐欣+20mg谷维素+20mg维生素B6,每天服用3次。如果患者之前应用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就需停药两周以后再服用博乐欣。观察组则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中医则采用自拟解郁汤,方剂包括:石决明、茯苓各30g,生地黄25g,夜交藤、麦冬各20g,竹茹15g,酸枣仁、郁金各12g,合欢花、柴胡各10g。再根据患者具体证型进行加减用药,对于忧郁伤神型患者,加用茯神30g;对于气郁化火型,加用黄芩12g,栀子10g;对于肝气郁结型,加用青皮10g与白芍25g;对于阴虚火旺型,加用知母12g,黄柏10g;而对于心脾两虚型患者,则减生地黄与竹茹,加龙眼肉12g,党参30g。加水煎至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四周的治疗,对其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HAMD(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其中,①治疗总有效率参照中医病症诊疗常规中有关郁证的评定标准,患者所有症状均完全消失,情绪恢复正常,为治愈;症状有所减轻,情绪也基础处于稳定的状态,为好转;症状及情绪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加重,则为无效。②在HAMD量表中,共有24个症状项目,采用0至4分的评分法,当患者积分下降至<7分,为效果满意;下降到8至10分,为好转;下降到11至16分,为症状减轻;得分>17分,则为效果不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数据用百分比、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用χ2与t进行检验,P<0.05,说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与对照组的79.1%相比显著升高(P<0.05)。详情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1例出现头晕症状,1例恶心呕吐,3例口干便秘,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发生率为11.6%(5/43);对照组中,2例头晕,4例恶心呕吐,3例口干便秘,另有1例震颤,3例视物模糊,不良反应症状较重,发生率为30.2%(13/43)。

3.结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该病个发生与众多因素有关,外因包括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工作、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内因则包括存在悲观消极、忧愁伤感、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4]。

在中医学领域,抑郁性神经症属于郁证的范畴,主要是由情志抑郁,气机失畅,肝火疏泄,郁而化火,日久伤阴,使得脏腑阴阳失调而引起[5]。如果向患者单纯应用西药进行治疗,会发生较大的副作用,且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并且疗程长,会降低患者治疗的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可联合应用中西医治疗,先用西药迅速控制住患者的病情,然后再配合心理干预及自拟解郁汤治疗,可充分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在中药方剂中,石决明、酸枣仁及夜交藤可发挥出安神养心的效果;茯苓及竹茹可化痰、止呕、健脾;合欢花、郁金及柴胡具有解郁疏肝的作用;麦冬及生地黄可除烦养阴,诸药联用,可共奏健脾化痰、解郁疏肝及安神助眠之功效。通过进行整体调治,可促进患者机体的逐渐康复,同时还可将西药治疗导致的副作用有效减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明玉,张博,时国臣.四逆香佛二花汤联合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08):32-33.

[2]成立,孙福军,梅建强.温阳宣肺疏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及对睡眠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06):504-506.

[3]时国臣,王婧,刘敏,等.针刺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2):2659-2661.

[4]季梅,杨进.杨进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07):16-17.

[5]刘璇,刘红敏,虢周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伴心脏神经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07):873-874.

论文作者:任莉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抑郁性神经症临床观察论文_任莉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