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工资计划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工资计划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工资计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工资论文,浅谈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劳动工资计划的地位和作用

劳动工资计划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平衡全社会的劳动力资源,指导职工的收入分配、调节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

代表政府行政的劳动工资计划,几项指标虽然不多,但所覆盖的面还是比较宽的,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劳动力相对过剩,如何做好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劳动工资计划的核心。近几年来,由于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必须按着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企业的运行机制,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出现了企业的兼并、联合、改制、重组等形式的改革,那么,减员增效是克服计划经济弊端的一条主要途径,所以就出现了新成长的待业人员安置难,下岗人员的安置就更难的局面。由于劳动力的供大于求,近几年来的劳动力安置,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如果解决得不好,既影响经济的发展,又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特别是目前,在全国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搞好国有企业,实行抓大放小,促进中小型企业的改制兼并联合后,原有企业用人明显减少,新成长的劳动力和下岗人员还要安排工作,这就提醒政府部门,必须调整原来的就业主渠道,适时调整就业政策,拓展新的就业渠道,抓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吸纳更多的待业青年就业和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同时对劳动者还要开展多门类,专业技的培训,适应和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办好劳务市场,使劳动者个人成为市场就业的主体。随着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农村劳动力也产生了大量的剩余。除组织部分劳动力向外省输出外,本省安排还是主要的。所以,现在的劳动工资计划,再不是象前几个五年计划那样的城市劳动力计划了,而应是全省城乡劳动力的统筹计划。

工资计划承担着手托三家的作用,即: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职工个人利益,如再分细一点,它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计划和企业的工资计划。在企业的工资放开后,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工资水平管的还是比较多的,因为它体现了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既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又是经济发展的领导者,其工资收入应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而工人是财富的创造者,通过诚实的劳动,应当得到相应的报酬,同时还应当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也应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增加;企业是创造财富的最基层单位,除保证国家的,满足职工的,企业自身也应留足自己的,因为企业自身也要发展。所以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关系,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政策调节,工资只是调节三者利益的一个方面。某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政策环境下,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在企业的自我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政府加强各方面的调控力度还是非常必要的。

二、劳动工资计划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工资改革应该说力度是最大的,变化也是最多的,成效也是明显的,我们的劳动工资计划也要适应和跟上这种变化。

在劳动就业方面:过去是用计划安排劳动力到行业、到企业就业,现在是通过劳务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一直执行的是“三结合”就业方针。即:劳动部门帮助就业、组织起来就业和劳动者个人自谋职业。根据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应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最近召开的全国劳动工作会议,就提出了“为了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乡劳动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目标,把就业方针调整为: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择业和政府促进就业”。使劳动者个人成为市场就业的主体。随着企业的改制增多,劳动者就业形式多样化,我们的计划体现在劳动政策方面的内容也在增多。

近几年来,虽然正常的劳动工资计划工作不俏了,但工作量并没有减轻,主要是政策方面的研究增多了,如;对下岗人员安置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劳动者就业,为推进企业改革深入发展实施的养老保险业,在企业改制中如何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保证企业改制中工人的主人翁地位等。在工资方面也是如此,单就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来讲,仅依靠两年的升一级是不够的。前几年的工资套改中,由于省政府的支持和努力,湖北省的改革步伐是比较大的,改革后机产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之间前移了几位,由于相关政策出台的不多,我们与临近省份的差距又在拉大,更不谈与沿海省份的差距了。所以,我们的劳动工资计划应当“随着政策走”,根据政策的调整而调整,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才能真正起到是经济杠杆的作用。

三、劳动工资计划的编制方法

人们常说,一年计划、计划一年,倒不是说编制计划需要一年的时间,而是说编制计划的构思,需要一年的情况变化和需要一年的数据积累。在实行计划经济时,各项统计数据是编制计划的唯一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单依靠统计的数据已是远不够的了,其主要是依靠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对情况的分析。如:国家计委在编制1996年劳动力工资计划时,对1995年的工资增长主在全国的统计数据上加了三个百分点。当然这个增加绝不是少数人的心血来潮,而是根据全国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分析得出来的。编制好全省的劳动工资计划,我建议增加如下几项工作:1、可与有关部门协商设计一种或几种表格, 通过抽样调查的办法对企业的用工和工资,定时抽样定时分析。2、 不定期召集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座谈,了解他们一些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的情况。3、 省列题目发动地市计委的同志进行调查后,再开专业会谈座分析,4、 编制计划前召集省直有关部门的同志座谈讨论,总之是在掌握了大量的活情况后,再参考省劳动统计资料编制出的计划可能更加实际一些,计划的指导性可能会更强些。

标签:;  ;  ;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工资计划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