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四个要点_文学论文

作文教学的四个要点_文学论文

作文教学的四个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点论文,作文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关于题目和作文贴近生活的观点、关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的观点、关于引导学生写“现在进行时”的做法和对孩子们观察方式的理解,似乎显得至关重要。

一、让题目和作文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很早以前,毛泽东在谈到文学创作的时候就谆谆告诫我们,文学家、艺术家,应该“深入生活”,到生活的第一线去,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观察、分析、研究一切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才能进行最基本的创作活动。

小学生以记叙文为主要写作方式。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摄取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在写作活动中,在采撷生活的浪花上,小学生和文学家、艺术家们并没有什么两样。也许,孩子们在这点上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成人尽管有时深入生活不够,至少在他们的大脑和感情里还有许多平时生活的储存可以填充,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则近乎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储蓄可以随手调集和反映。

但是我们在教作文的时候,似乎忘记了这个问题。

我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碰到的第一个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此后,从四、五、六年级直到初中,还时不时有这样的作文题目出现。我在各地演讲时,发现今天的小朋友也还在写这个作文题目。而正是这个似乎是超越时空、历久不衰的作文题,却使我当时屡屡发怵——实在是写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这样的生活。

在小学和初中时,我在学校从来就不大做有意义的事——不是将扫帚放在教室门楣上想要打某个同学而在这个时候恰好班主任走了进来,就是把同学的书包藏起来,当老师责令我将书包归还的时候,我却忘记把它藏到哪儿去了……

一个从来不做有意义的事的孩子,怎么能写得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呢?

因为有这般经历,所以我在教小学生作文时,决不出这样的题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一定要用这种句式出题的话,我将用“记一件没有意义的事”代替。当此时,总是能够收到一些充满童趣和少年活力的耐看的文章。

有人说,今天我们学生的生活太单调了,每天吃饭、睡觉、上学、放学,摄取不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所以也就写不出文章来。

这或许不是理由。

打开《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大概写吃饭和睡觉占据了全书的最大篇幅。读读其他世界名著,大抵也是写吃饭、睡觉的内容比较多——再伟大的人物,也首先必须吃饭、睡觉,总不能一天到晚都做惊天动地的事业。所以,在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中,大多以普通生活为主要材料。反过来说,许多作品倒是只有写吃饭、睡觉等日常生活,反倒更为能够反映出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

说到《红楼梦》,就想到里面曾经讲到的一句话,叫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问也好,文章也罢,大概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地发掘它、观察它、理解和体验它。只要有对生活的发掘、观察、理解和体验,就会得到学问,当然,也就能写成文章。

其实,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来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它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生活中体验它们的启示与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

比起少年时代的鲁迅先生来,今天孩子们的生活不知道要丰富多少呢!鲁迅看到过电视吗?玩过游戏机吗?上过网吗?有过像今天少年们的音乐、体育、美术课吗?没有!他只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那么狭小的一块空间,那才叫做生活单调呢!

然而,正是在那样看似枯燥乏味的生活环境中,却产生了这位中国的大文豪!而这位大文豪,也给我们留下了恰恰是他少年单调生活写照的充满童年情趣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即使是枯燥乏味的牛活,也是生活,也是写作的源泉。关键在于作家是否能对那些生活有所观察、有所感悟。而少年时代的鲁迅,却是做到了这点。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如果我们在出作文题目的时候能够摆脱道德说教的狭隘目标,定位于实实在在的普通生活之中,那么,学生的观察力和体验感就不难点燃了。

也许,不是学生没有生活写不出文章,而是老师出的作文题目离学生具体、真实的生活太远了,以至于无从落笔。这,也是孩子们回家自由练笔的时候文章还不错,一到课堂作文就卡壳的症结。

因此,应该在帮助小学生摄取生活素材上面做做文章,在诱导小学生关心和热爱生活上下下工夫。

我们的命题,一定要从生活中来,千万不能从概念、从政治说教、从想当然来。我们要设法了解他们的生活,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这样出的命题才能够切近他们的生活,才不会把孩子们吓倒。

二、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激情,就是驱使孩子们进行写作的酵母。

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除了帮助孩子们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教授他们一定的写作规范和技巧,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必须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因为感情、热情、激情、爱情,都是激发写作欲望的基本心理因素。

《诗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说出了感情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在“情动于中”的时候,才可能有“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一个“无动于衷”“心如死灰”的人,是什么都写不出来的。

君不见,李叔同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文学家,穿上百衲衣,心归平正以后,就断绝尘缘,超然物外,耳闻晨钟暮鼓,心修律宗禅理,再也不事写作了。在此,想到了两个“禅”的故事,都比较好地说明了“情”的道理:

其一:一群和尚打坐。这时有天女散花。花儿落到和尚们身上后,都一一滑落,惟有一个和尚,散落的花朵都粘在他的头上、身上,几乎就成了一个花和尚!这时老和尚走近他,轻轻说道:“你——动心了吧?”

当此时,如果要请这群和尚写一篇记叙文:“天女散花记”。各位,该是哪个和尚才写得好些呢?

其二:两个小和尚来到一条小河边,见一美丽女子在河边哭泣。问其故,说是因为水流湍急,不敢涉足。其中一个和尚即对女子说:“待我抱你过河”。说罢,抱起女子淌水。但另一个连忙劝阻道:“师兄万万不可造次,出家人怎能近女色呢?”师兄并不答话。过了河,将女子放下,径直上路。走了几十里地后,那位师弟还在嘀咕:“师兄,你今天的行为实在欠妥啊!你怎么能够近女色呢?”师兄笑道:“师弟,这事我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你,怎么还记着呢?”

如果请这两个和尚写一篇“抱女子过河记”的作文,究竟哪个的分数会高一些呢?这大概不是很难的问题。

在很多时候,感情的产生,都是外界刺激的结果。“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虽然是才高八斗,但是如果没有酒的刺激,也是写不出诗歌来的;鲁迅,是我们中国的大文豪。看鲁迅的照片,很少有不夹着香烟的时候。幸好当时没有“抽烟有害健康”的公益广告,要是鲁迅戒了烟,我们就得不到那么丰厚伟大的文学遗产了!

大家想想,即使像李白、鲁迅那样的文学天才,还要用喝酒、抽烟来刺激文思,才能写出文章来!我们的孩子们刚刚起步学写文章,和前人相比要相差十万八千里!而我们却要求他们端坐教室,不许说话,不准做小动作,还要写“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不是太不近情理、是不是太苛刻了?!作文之所以像今天这样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魔鬼,与我们长时期的这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大概不无关系。

看来,我们在教小学生作文的时候,虽然让他们喝酒、抽烟不妥,但是搞点活动,做些游戏,在激发孩子们的感情上下点工夫,还是可能的。

此外,我们出的作文题目也应该考虑到孩子们的情趣,如果他们拿到作文题目时,不是“情动于中”,而是“无动于衷”的话,则作文写不出来,将是意料之中的事。

多少年来,作文教学都以文章为对象,忽略了文章生成前的感情激荡过程。事实上,写作是一种认知活动,文章的写作过程,并非完全是文章的生成过程。文章的生成过程常常先于文章的写作过程而发生。

即使是文章的生成过程,也并非如理论家们所阐述的“1.攫取生活素材;2.头脑加工;3.形成概念;4.诉诸笔墨那么简单划一。文章的生成是头脑高度运思的结果,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有时要快捷得多。

文章生成前的情感激发,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重要指向。语言文字是文章的物质构成,但是这一物质构成是在后,而情感激荡却是在先或者在同时进行的。语言文字是“硬件”而情感激荡是“软件”。所以,单纯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斟酌推敲而放弃了情感激荡在写作教学中的诱导和训练,将是一种作文教学的短视行为。

在写作教学中,应花费一定程度的气力在推动学生的情感波澜上。在此,花费气力并不与花费时间成正比。许多时候,激起学生感情波澜,引起学生思维震荡只要几分钟,甚至于几句“挑逗”的话,或者一个大可发掘的题目即可。然而施教者却必须在这“几分钟”的设计,“几句话”的构思和某个题目的创设中下很大的工夫。

譬如说,在作文课上,教师看着某一个写得比较快的学生的作文本自言自语:“啊!真了不起,怎么写得这么快啊!”单这一句话,就可能使在座的其他学生的写作速度和激情都提高一个层次!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思维训练,情感诱导和语言文字创作三个组成部分,要把思、听、说、读、写、动六个方面糅合在一起,组织起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让小学生写“现在进行时”

我们都熟悉这样的情况。年纪越大的人,对于“现在进行时”的记忆就越模糊,对于“过去完成时”发生的事情就越清晰。我们的爷爷奶奶们最喜欢唠叨年轻时的事情:“想当年……我……”,而对于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譬如说吃了些什么的早点,则对不住,已经忘记了。

与此相反,由于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上还不健全,记忆中的积累也不多,他们观察事物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和成人就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现在进行时”发生的事情,而对“过去完成时”发生的事情却经常抛到脑后,不能或者不愿回忆和思索。

这个“现在进行时”包括两层意义:一个是“现在进行时”的生活事件;另一个是“现在进行时”的感情活动。“现在进行时”的生活事件,孩子们最善于记叙,“现在进行时”的感情活动,孩子们最容易表达。

经常听到家长指责孩子:“你看他,刚刚打过,就忘记了!”是的,只要眼下有更新鲜、更刺激、更趣味的事物吸引着孩子,他立刻就会把此前发生的一切都忘记得干干净净!

正因为青少年对刚刚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记忆最清楚、观察最仔细、感情最浓烈,所以如果抓紧这个时候让他写当前发生的事情,才是最恰当的教授摄取生活素材的大好时机。而给予一个过去、远逝或者是将来才发生的生活或者感情状态的“命题”,让他们去搜肠刮肚地“回忆”或者“憧憬”然后作文,则无异于给他们出了一个违反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难题。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们上作文课时课桌上有一个玩具,而那时的“命题”作文却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就很难回忆自己做过的“有意义的事”。因为玩具呈现的“现在进行时”的刺激远比让他回忆“过去完成时”的“有意义”的事情要强烈得多。

这时,要是我们把题目改成“现在进行时”的“课桌上的玩具”,才符合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独特习惯,他的文章也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由于长期的命题作文教学,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做过从“现在进行时”的生活中摄取生活素材的训练和教学。而小学没有解决的这个关键性问题,到初中、高中以后,又被变本加厉的命题作文所放大和覆盖了。文章不采用自己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作为原材料而去抄去背他人的东西,就是这种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

上海的小学教材有一篇作文练习,要求学生写“商店的橱窗”。但是由于没有“现在进行时”的生活经验,孩子们一般不会写,也写不好,教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指导。当时上海《少年报》的一位编辑找我询问,教师应该怎样辅导这节作文课的训练。

我的方法实在简单,让孩子们拿好纸笔,带他们到附近一家商店的橱窗前进行现场采访即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通过自己的小手触摸,通过自己的现场记录,回到教室再正式作文:结果,孩子们很容易就把文章写出来了,而且还写得非常不错。

在这个示例中,孩子们如果能够看到大型美丽的橱窗当然不错,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看一看附近烟纸店那陈旧、狭小、简陋的橱窗也许更好。原因有二:一是孩子们的视角比较狭小,不可能掌握那么大的场面,太大了反而看不周全,不能很好地掌握现实的生活材料;二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是小商店的橱窗,却同样具有橱窗的一般特性。由小见大,更能够训练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有位教师发来电子邮件,谈及有个作文题“我们是环保小卫兵”,不知如何辅导?我想那就更简单了。请全班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用点时间做一次大扫除,把教室打扫得干净一点,不就是在做环境保护工作了吗?做完扫除,孩子们的写作一定没有困难,因为他既有了生活素材,又有了现实感受,还是刚刚做的“现在进行时”,写点记叙文,怎么会有问题呢?

由于这些写作材料都来自“现在进行时”的生活,而不是藏在大脑里的只鳞片爪,所以写成的文章都显得特别鲜活可爱。而经过长期不断的对鲜活生活素材的摄取,孩子们也就渐渐学会直接从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了。

四、注意小学生特殊的观察方式

孩子们天生是以动的方式了解生活、观察自然的。小时候,你告诉他炉子上的开水壶是不能碰的,然而没有用,刚说过他就忘记了。但是只要有半秒钟,他用自己的手指碰了碰开水壶而且被烫了一下,仅仅只这半秒钟,他就懂得了炉子上的开水壶是不能碰的,或者像炉子似的东西就是危险的全部道理,这半秒钟比父母说一萝筐的话还有作用。

有一年,我在上海大学为一些教师的孩子们上夜课,因为觉得夜色下学校的草坪真的非常美丽,于是决定带领全班20几个同学到夜晚刚下过小雨,还有点儿潮湿的草地上去走走、看看,然后再请他们写一篇“夜色下的草地”的文章。

据我的经验,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静静地在草地上感受、领悟、思考。于是,我一再叮嘱:“安静!不要跑!不要大喊大叫,大吵大闹。否则你什么都写不出来!”

但是,毫无办法,话尤未了,他们已经像小狗似的一窝蜂涌向草坪。到得草坪,哪里还管得住,笑的、闹的、喊的、叫的、跳的、赛跑的、打架的,推推搡搡的、在潮湿的地上打滚的,不一而足。我暗暗叫苦,似这等顽皮,怎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夜色下的草地”又如何写得出来?

如此足足疯了一刻钟。我慌忙鸣金收兵。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回到教室,孩子们竟然那么自觉地投入写作之中。更令人奇怪的是,他们的文章大多写得很好。特别是平时要咬笔尖的,表现反而更为出色。

文章写到一半,突然有个小同学呜呜哭了起来,问他什么事,说钥匙掉草地上了。原来打滚的就有他!连忙关照全体,谁能提前5分钟写好文章,可以再到草地上去帮助寻找钥匙。这个刺激一下,全体同学都在规定时间5分钟前就完成了文章。

以上的情况,至少给了我们两点启示。

第一,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情况下,小学生们照样可以获得体验,这种体验是以不随意注意的心理形式进行的。

在夜色朦胧的草地上,作为大人,也许必须在极为安静的情况下,才能感受出大自然给予的眼、耳、鼻、舌、身的各种感受。但是,孩子们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接受外界信息的手段与大人绝不相同。

他们在笑,笑就是开心。也许他们正是感受到了夜色下草坪给予的神秘的、朦胧的、舒心的欢乐才出现的笑意呢?

他们在闹,闹就是肆无忌惮。也许他们正是领受了草地、或许还有老师给予的开笼放雀似的自由,正在尽情地享受着空气、草地、夜雾的赐予呢!

他们在打滚,打滚就是向着草坪的亲昵。这种亲昵的举动,也许正是孩子们对草坪的亲切拥抱呢!

报上刊登过一篇通讯,说1997年华东师大数学系录取了一位少年大学生,刚满12周岁。他是某山区一位小学教师的孩子,3岁时,因为家中没有人带领,母亲到学校上课,就让他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玩耍。这个光着屁股的孩子在妈妈上课时,总是时不时到窗口望一望、听一听,然后又去玩他的了。到考试时,母亲让他坐在教室里,也给他一份考卷,一支笔,随他写写画画。谁知到考试结束,母亲发现儿子竟然将考卷都做完了,而且还是全班最好的一份!谁能说,以上那些小学生们不正是采取那位少年大学生的不随意注意的方式,在吮吸着自然的养料呢?

第二,自由、开放式的教育,是使学生们全面地感受外界的刺激、全身心地接受信息的又一个途径,这在作文教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严肃认真的课堂,不苟言笑的教室,已经成为课堂行为的规范,成为学习模式的必然。这就是所谓纪律。纪律是进行正常学习的保证,已经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然而,可惜的是,这条真理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却不尽如人意。写作,特别是写作的构思阶段,需要思维的自由发散,甚至需要肌肉的调节和放松。于是许多作家在写作时习惯抽烟,喜欢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或者剥粒糖,喝口茶,站在窗口,眺望远方等。这些都是写作需要思维自由发散和肌肉松弛坦然的表现。

传统的纪律观念,反对学生的思维的发散和行动的自由。把他们牢牢地拴在课桌旁边,剥夺了他们进行思维发散和肌肉放松的权利,却要他们一刻不停地写出好文章来,实在不符合学习的规律。

从以上“夜色下的草地”的现场演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写作的诱导时期,如果把传统的纪律观念略微地放一放,稍稍给学生一些松弛的自由,将会达到怎样的效果。

如果说,上课的纪律只有一条,就是上述的那些传统的规范的话,那么,我们就试着放弃那些纪律的规范,因为如果一定要遵守那些规范,我们的写作的改革就无法进行;如果说,对纪律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话,那我们就要说,纪律是维护学习正常进行的的保证,那么,纪律也应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果学习需要肃静,那么,我们就需要“严肃认真”的纪律,如果学习需要生动活泼,那么,就应该把生动活泼留给学生。

综上所述,既然孩子们观察事物、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方法和活动有关系,为什么我们在教授作文的时候不试着打破原来的规矩,让作文课堂“动”起来呢?

也许有老师问,你以上说的教作文的方法都是对的,但是考试没有人去注意挖掘生活,也没有人去激活学生的情绪,更没有人去出“进行时”的题目,那么考试怎么办?

考试,是始终让教师们梦萦魂绕的问题,像梦魇一般永远挥之不去。

有人提出,如果“少写命题作文”(见《语文课程标准》),如果让孩子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见《语文课程标准》),如果让孩子们写“现在进行时”,如果上课时还要注意激起他们的写作情绪,但是,考试时还是要写命题作文的,还是不能让学生摄取“现在进行时”的活动的,还是没有人去激起他们的情绪的,那又该怎么办呢?

长期以来,我们不是考虑怎样教导孩子们“学会学习”的本领、不是考虑怎样提高和扩展小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不是考虑怎样“授之于渔”或者退而论之“授之于鱼”、不是全力让他们真正地学会写文章,无论教师学校、报纸杂志还是教辅书籍,想的总是考试、考试!考试!!把考试看成了教育的总目标,这不能不说是教育中的一大悲哀。

然而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在平时就教会了学生采撷生活的浪花、充分利用自己激动的情感、运用文字进行通畅的表达、熟悉自主出作文题的程序乃至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一句话,让他们真正地学会写作,那么,即使考试,又怕什么、又有什么可怕呢?

猜题、押题、背诵所谓的优秀应试文章、大量阅读那些不知道从哪里来抄来的作文技巧、大量练习那些教辅书上的题目等等,这一切,都是建筑在你的学生不会写作的基础上的啊!

《西游记》最后一回写孙行者成正果后,对唐僧道:“我已成佛,难道还要戴这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不成?趁早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唐僧道:“你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不翼而飞了。

是的,当孩子们真正学会了写作的时候,那可恶的考试的“紧箍咒”,也必将从他们的脑袋上永远消失!

标签:;  ;  ;  ;  

作文教学的四个要点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