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给予常规组患者孕三烯酮,给予研究组患者米非司酮,比较其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89%,显著优于常规组的80.82%(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孕酮、雌二醇、催乳素及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为(21.54±5.11)mm、(115.56±32.21)mmol/L、(211.54±22.58)mmol/L、(16.52±6.58)μg/L及(4.71±1.57)IU/L,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相应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孕三烯酮;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
Clinical efficacy of mifeprist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feprist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Methods 146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6 to Jul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The patients were given three ketones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mifepristone was given to the study group,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related indexe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5.89%,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endometrium thickness,progesterone,estradiol,prolactin and serum 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 were(21.54 + 5.11)mm,(115.56 + 32.21)mmol/ L,(211.54 + 22.58)mmol/L and(16.52 + 6)..58)g/L and(4.71 + 1.57)IU/L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mifepristone in 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words gestational three enenone;mifepristone;Endometriosis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症可导致患者出现痛经及闭经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均造成较大损伤[1],临床常规采用孕三烯酮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2],本次研究为探究米非司酮对该病症的治疗效果,特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6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46例患者,年龄25-41岁,平均(31.28±3.51)岁,全部患者经检查,均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应标准,并排除以下情况:1、因其他原因导致的痛经及闭经的患者;2、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的患者;3、在接受本次研究前,已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每组患者7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年龄(31.71±3.28)岁;研究组患者年龄(30.92±3.04)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孕三烯酮(由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80020),用量与用法为,1粒/次,2次/周,于月经第1d服用第1粒,并于3d后服用第2粒,之后每周相同时间服用;给予研究组患者米非司酮(由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03),用量与用法为,1粒/次,1次/d,初次服用时间为月经第1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将其具体分为:1、显效,患者痛经等症状基本消失,经盆腔CT及MRI检测,患者盆腔内肿块消失;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经检测,且腹盆腔内肿块消失;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盆腔内肿块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并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孕酮、雌二醇、催乳素及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两组比较差异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89%,显著优于常规组的80.82%(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应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孕酮、雌二醇、催乳素及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为(21.54±5.11)mm、(115.56±32.21)mmol/L、(211.54±22.58)mmol/L、(16.52±6.58)μg/L及(4.71±1.57)IU/L,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应指标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常见妇科疾病,其发病原因为活性内膜细胞在子宫内膜意外部位种植,并进而导致患者子宫内出现异位结节[3],并可导致患者出现痛经、盆腔疼痛,月经异常及不孕不育等症状,且研究表明[4],该病症多发于育龄女性,因此该病症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且由于近些年人工流产及剖宫产数量的增加,该病症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对该类患者常规采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该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5],但临床经验表明[6],该治疗方法复发率较高,且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米非司酮治疗,该药物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一种,能够对排卵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人体内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进行有效调整,使其保持平衡状态[7],且该药物能够对子宫内膜的生长进行有效抑制,并通过与孕激素受体进行结合,抑制其活性,并进而使孕酮及雌二醇水平降低,使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89%,显著优于常规组的80.82%(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孕酮、雌二醇、催乳素及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分别为(21.54±5.11)mm、(115.56±32.21)mmol/L、(211.54±22.58)mmol/L、(16.52±6.58)μg/L及(4.71±1.57)IU/L,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临床症状,并对患者体内相关激素水平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相应临床症状,并使患者相应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琴,赵玲军.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0):1619-1621
[2] 陈琼,何莎,王瑾,等.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2):l18-120
[3] 顾珍珍.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MMP-9、TIMP-1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7):1125-1126
[4] 李伟,鲁宁杰.米非司酮及GnRH-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8):76—78
[5]杨青春.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MIF、VEGF和VEGFR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 5,37(19):2900—2903
[6] 孙彦,车艳辞.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24(1):37-39
[7] 陈洁.腹腔镜手术联合不同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再孕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0):2230-2232.
论文作者:赵玲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患者论文; 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异位症论文; 常规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