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逐渐提高了对园林工程的重视程度与建设力度,其主要建设目的为,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城市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而美观性与艺术观赏性也是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在园林景观设计层面中,对传统风水理论的灵活应用与适当结合,会大幅提高园林景观设计高度,形成独特设计风格。而本文也对传统风水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开展以下分析。
关键词:传统风水理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应用分析
风水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门玄术,也可将其视作为对自然环境与宇宙发展规律的研究哲学,推崇“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而在园林绿化工程与园林景观设计层面上,传统风水理论也被不断融入、结合,不但大幅提高了园林景观的艺术观赏性与美观性,还赋予了园林景观以独特的意蕴。此外,在自然科学层面上来看,我国部分传统风水理论在园林景观选址、绿化植物配置层面上也有着较高的适配性与科学合理性,发挥出极为显著的应用效用。
一、在园林景观设计层面中,被广泛应用的传统风水理论
(一)天人合一传统风水理论的应用分析
上述提及,在我国风水学发展、传承过程中,推崇“天人合一”理论,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相生共存、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发展规律,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而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天人合一的传统风水理论也得到了广泛普及应用。究其根本,在于天人合一的传统风水理论与当前我国园林工程的设计风格、设计理念相吻合。例如在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中,主流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自然风格,将自然发展规律作为设计主体,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从而所形成的极度具有自然活力的空间。换而言之,便是构建起相对稳定、自然的生态体系,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而这也是我国自然山水园林设计风格的主要表现形式与特征之一。
此外,天人合一传统风水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层面中主要应用表现形式为:设计人员在植物配置环节中充分考虑到所搭配植物的全面性与平衡性,以及植物景观周边环境的地质情况、空间结构布局等诸多因素,从而提高园林工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二)因地制宜传统风水理论的应用分析
首先,在风水学角度来看,因地制宜风水理论的含义解读为: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并在根据不同自然环境来认识世界发展规律的同时,也采取相应适配的方法,实现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此外,不同自然环境下的世界自然发展规律也会出现相应变化,需要顺应自然、转变自身的理念与方式。
其次,在园林景观设计层面来看,因地制宜风水理论的含义解读为: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在现有地貌结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加以适当优化调整,并栽种、设计具有高度适配性的绿化植物、园林景观。这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成本,还可以突显出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承精神、独特的人文观念,以及园林景观的自然性。
(三)水质分析传统风水理论的应用分析
首先,在风水学角度来看,水质分析传统风水理论的含义解读为:我国风水学认为土质决定水质,可以从水的颜色来加以判断水质的好坏与否。例如在《傅山篇》中曾提及:“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通俗来讲,便是将水质划分为不同等级,并通过分别水质的颜色、气味与味道来评判水质的等级、好坏。例如水质颜色青碧、味道甘甜、散发独特水的香气时,则表明为上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水质分析风水理论的含义解读为:在不同地域条件、自然环境下,水质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水分构成结构都有所不同,有的水分对人体与植物有益、而有的水分则会对所接触的人体与植物造成程度不一的损害。例如我国云南省中分布的“扯雀泉”,水分中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氢,生物与植物接触后会出现疾病、植物枯萎等问题。
而从园林景观设计层面来看,这一风水理论的含义解读为:对水质开展分析、检测作业,并根据水质检测结果从而选择园林绿化植物栽种、景观分布的具体位置,避免所栽种植物与景观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从而出现植物枯萎等问题。
(四)顺乘生气传统风水理论的应用分析
首先,从风水学角度来看,顺承风气传统风水理论的含义解读为:气乃是万物生长、发展的源头,万物莫不得于气。简而言之,便是倡导在生气分布区域范围内修建建筑、园林与开展各类活动,从而得到生长与发展所需生气。
其次,从园林景观设计层面来看,这一风水理论的含义解读为:在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园林绿化工程中,园林景观的造景手法为植物造景,简而言之则是以所栽种绿化植物作为基本设计元素,并开展适当的整形修剪、植物搭配作业,从而形成的植物景观。而在应用植物造景手法前提基础上,所设计、构建的园林景观与绿化植物需要汲取到充足的水分与营养物质,才能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而生气也指生命力、活力,既可将其看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阳光、也可将其看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与其中蕴含的各类微量元素。主体设计理念为将绿化植物与园林景观栽种、设计在阳光照射强度较高、分布水域、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中。
(五)坐北朝南传统风水理论的应用分析
首先,风水学认为,风分为阴风与阳风,由东向南所受者为温风、暖风,吹之无妨。而自西向北所受者为凉风、寒风,谓之阴风。简而言之,便是指东南风为阳风,人体、植物无需特意躲避东南风,而西北风为阴风,需要在背风处躲避。
其次,从园林景观设计层面来看,坐北朝南传统风水理论的含义解读为:我国内陆西北风的主要来源方向为西伯利亚,因此西北风的主要来源为西伯利亚的寒流,植物长时间承受西北风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干扰影响。例如我国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西伯利亚则处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就越小,从而地面单位所接受的太阳热度、能量也会相应降低,导致西伯利亚寒流的气候温度较低。此外,我国西北部地区分布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大沙漠,而西北风在流通过程中空气中所含水分被大量蒸发。因此相较于东南风而言,西北风具有温度低、空气干的特征,不适宜植物的生长。因此在绿化植物栽种与园林景观设计阶段中,需要将植物与景观的主要生长方向、朝向选择为东南方向、正南方向。
(六)传统风水理论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层面中的应用分析
首先,在风水学中,将部分绿化植物归纳为吉类植物,赋予其趋吉化煞的美好意蕴。例如桔与吉谐音,因此柑桔也被视作为吉祥的化身,被大量栽种。而桃树被传为五行之精,因此也得到了广泛栽种。
其次,在园林景观设计层面上,部分设计者为赋予园林景观以吉祥、美满的美好含义,从而优先选择栽种、配置樟树、柏树、松树、槐树等绿化植物。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园林景观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也需要注重避免栽种凶类植物,这类植物一方面有着一定程度的禁忌,另一方面也普遍具有一定的毒性。在选择栽种这一类植物时,极有可能后续出现人员伤亡、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问题。
二、总结
风水学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自然微观物质与宏观环境发展规律的总结,蕴含了中华文明独特的哲学价值观念与传承精神。而在园林景观设计层面中,也需要对各项传统风水理论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观赏性、美观性,并赋予其美好的意蕴。
参考文献:
[1]叶素琼.谈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7.
[2]蒋明浩.传统风水理论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及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论文作者:陈少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风水论文; 植物论文; 理论论文; 传统论文; 水质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自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