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性剥离在腹膜外剖宫产中的应用

钝性剥离在腹膜外剖宫产中的应用

一、钝性分离法在腹膜外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畅[1](2018)在《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参与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将采取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的50例产妇设为分析组,将采取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5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分析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1 min Apgar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并发症发生率(2.0%)较对照组(20.0%)更低,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分析显示P <0.05。结论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较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更佳,更利于保障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婉利[2](2017)在《钝性分离法在腹膜外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钝性分离法在腹膜外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62例腹膜外剖宫产手术产妇,根据手术操作方法分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钝性分离法进行操作,对照组采用腹膜内剖宫产术,对比2组产妇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12.19%),组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在传统侧入式方式的前提下,采用钝性分离法,对腹膜外剖宫产手术操作进行改良,可提高手术操作效果,增加手术安全性。

周巍[3](2014)在《腹膜内、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与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吉林省吉林市妇产医院进行腹膜内剖宫产术的572例患者与腹膜外剖宫产术的4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机选择、归纳、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显示两种剖宫产术式在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副损伤、术中失血量、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腹膜外剖宫产对比腹膜内剖宫产有术后腹胀轻微、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是腹膜外剖宫产术对比腹膜内剖宫产术操作者能熟练掌握技术对设备无特殊要求,术后排气时间较早,切口愈合时间较短,术后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概率低,疼痛小,有利于乳汁分泌。

宋小燕[4](2014)在《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1日2014年4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2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手术,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术后,比较两组产妇术中的出血量、胎儿娩出的时间和新生儿Apgar(阿普加)评分情况及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在对照组的62例产妇中,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为41±14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92±15ml。在观察组的62例产妇中,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为23±12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61±13ml。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的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危害较大的伤口感染、血尿、膀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与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相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疗效更为理想,可缩短胎儿娩出的时间,减少产妇术中的出血量,而且新生儿的Apgar评分也很高。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冯伟[5](2012)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某地孕妇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区别,探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缺点,为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某地医院,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2010年01月-06月采用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15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2011年01月-06月采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150名产妇作为试验组,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开腹前出血量、筋膜下血肿、产褥病、切口脂肪液化和新生儿Apgar评分这九项指标。结果:①一般人口学特征:试验组平均年龄24.96岁,孕次3.58次,产次2.81次,其中剖宫产次1.23次,孕周39.28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4.55岁,孕次3.33次,产次2.57次,其中剖宫产次1.19次,孕周39.12周。两组间平均年龄、孕次、产次、剖宫产次数及孕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剖宫产第一指征:两组剖宫产第一指征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最多,其次是瘢痕子宫,出现最少的是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和妊娠合并心脏病。各个剖宫产第一指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总手术时间(平均18.14分)和胎儿娩出时间(平均2.68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时间分别为40.07分和8.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49和47.167,p<0.05)。④试验组术后切口疼痛时间(平均10.92小时)和术后排气时间(平均10.13小时)均比对照组(分别为23.31小时和27.88小时)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6和33.236,p<0.05)。⑤试验组开腹前出血量(平均浸湿1.49块小纱布块)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浸湿4.04块小纱布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16,p<0.05)。⑥试验组产妇术后未出现筋膜下血肿,对照组产妇术后筋膜下血肿发生率为4.0%(6/150),试验组术后产褥病的发生率为4.7%(7/150),远低于对照组13.3%(20/150),筋膜下血肿和产褥病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2和6.878,p<0.05);两组间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0.0%和2.0%(0,3/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7,p>0.05)。⑦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8.97分,对照组平均7.90分,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8,p<0.05)。结论:与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相比,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产妇平均年龄、孕次、产次和剖宫产次数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在总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开腹前出血量、筋膜下血肿和产褥病都有所降低,同时,新生儿的Apgar评分有所提高,说明该术式在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戴清[6](2011)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剖宫产的指征趋于放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因此剖宫产术式也日益多样化。传统腹膜外剖宫产存在一定的缺点:分离膀胱难度高、损伤膀胱机会大、易出现一过性血尿;子宫下段暴露不充分、术野小,易发生胎头娩出困难等[1]。本次研究在侧入式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撕拉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现报道如下。

黄永珍[7](2010)在《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3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剖宫产最佳术式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改良腹膜外剖宫产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该手术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出血少,避免腹盆腔组织器官粘连及对胃肠道的影响。结论: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是最佳剖宫产术式。

孔双[8](2010)在《腹膜外剖宫产与腹膜内剖宫产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10例腹膜外(腹膜外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120例传统腹膜内(腹膜内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年龄、术前血象及术中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传统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有术后排气早、进食早、恢复快等优点。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主要有以下优点:未进行腹腔操作,术后肛门排气快、胃肠功能恢复快、进食早;术后不会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术后腹痛轻、营养好,有利于切口愈合;乳汁分泌早,有利于母乳喂养;操作方法简单并能熟练掌握,对医疗设备无特殊要求。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谢玲[9](2009)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剖宫产分娩孕妇220例,其中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产妇120例(观察组),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100例(对照组)。通过对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进食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式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病率及产妇进食时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防止腹腔感染等特点,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具有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且可以探查盆腔等特点,故可根据不同病人选择相应术式。

侯俊英,张克,安春梅[10](2009)在《半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优化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100例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半腹膜外组50例,腹膜外组50例。半腹膜外组采用半腹膜外剖宫产术式,腹膜外组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结果半腹膜外组胎儿娩出困难需产钳助产率为4%,腹膜外组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腹膜外组一过性血尿发生率为4%,腹膜外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腹膜外组和腹膜外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排气时间、新生儿1minApgar评分5~7分、新生儿平均体质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半腹膜外剖宫产术同样具有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不干扰腹腔脏器,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的优点,还有手术方法简单、胎儿娩出迅速、膀胱损伤小、能探查附件的优点。

二、钝性分离法在腹膜外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钝性分离法在腹膜外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析组、对照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对比:
    2.2 分析组、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对比:
    2.3 分析组、对照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2)钝性分离法在腹膜外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腹膜内、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与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1.2.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比较
    2.2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2.3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改良组的优势
    3.2 改良组的缺点
4 结论

(4)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术中的出血量和胎儿娩出时间的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
    2.3 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5)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某地孕妇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分组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组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的具体步骤
    2.2 对照组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步骤
    2.3 指标测定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剖宫产第一指征
    3.3 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时间
    3.4 术中损伤
    3.5 新生儿Apgar评分
4 讨论
    4.1 剖宫产第一指征
    4.2 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时间
    4.3 术中损伤
    4.4 新生儿Apgar评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3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结果
3.讨论
    3.1 中国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是不争的事实。
    3.2 改良式腹膜外的优点。
    3.3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的技术要点。

(8)腹膜外剖宫产与腹膜内剖宫产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1.2.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情况比较
    2.2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2.3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2.4 术后随访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
    3.2 手术适应证
    3.3 术中注意事项
    3.4 手术优点

(9)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2.2 术后情况
    2.3 术后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3.1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操作要点
    3.2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优缺点
    3.3 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缺点
    3.4 两种术式临床应用体会
4 结论

(10)半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钝性分离法在腹膜外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J]. 刘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36)
  • [2]钝性分离法在腹膜外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刘婉利.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3)
  • [3]腹膜内、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分析与比较[J]. 周巍. 中国西部科技, 2014(12)
  • [4]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J]. 宋小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9)
  • [5]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应用于某地孕妇的临床效果[D]. 冯伟. 山西医科大学, 2012(03)
  • [6]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对比研究[J]. 戴清.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1(06)
  • [7]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36例临床分析[J]. 黄永珍.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07)
  • [8]腹膜外剖宫产与腹膜内剖宫产的比较[J]. 孔双. 中国医药导报, 2010(05)
  • [9]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和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体会[J]. 谢玲. 西部医学, 2009(09)
  • [10]半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分析[J]. 侯俊英,张克,安春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04)

标签:;  ;  ;  ;  ;  

钝性剥离在腹膜外剖宫产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