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石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南部 63730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实际教学中,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那么,如何坚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呢?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坚持教学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我常常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做到数学知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使他们觉得我们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例如,第一册“统计”单元,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聚会情境提出问题,体现了生活里需要统计,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使整堂课围绕过生日这一内容展开,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时,家里来了哪些客人,并说说当时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话锋一转,大象今天也过生日,看看它的家里来了哪些客人?这时学生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我抓住时机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显然正是由于学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结合生活化导入,坚持教学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课前布置学生到超市了解若干商品的价格标签。一上课就让学生汇报超市中各种商品的价格,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00元、10.50元、108.80元、3.45元、5.05元……汇报完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商品的标签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像2.00元、10.50元、10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80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是否发生变化?对第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很快解答,而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不影响商品的价格,如2.00元就是2元;有的说,这样不行,小数部分中间的“0”去掉,商品价格就发生变化了。如5.05元表示5元零5分,去掉小数部分的“0”就变成5元5角了……在争论中,我顺水推舟: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是否会发生变化,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就会知道正确的答案。这样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中引入课题,让她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与自己“零距离”,学起来才亲切而哟普兴趣。
三、结合生活经验教学,坚持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80克,面饼:70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10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又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中,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学习“比例”,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持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我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到家里去计算一下金鱼缸(长方体的)、纸板苹果箱、火柴盒外盒的表面积。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了“认识人民币”后,布置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购物。教学了“认识时间”后,布置学生:①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②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安排表。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可让学生到校园外观察,找一找生活环境的那些地方运用到轴对称图形。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店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把教室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小书包、小房间整理好,这样,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兴趣,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杨素秀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8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生活化论文; 小数论文; 自己的论文; 生活中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8年第1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