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制度建设和管理措施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越来越突出,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本文将从现状、原因等方面全面介绍农村环境,以期找到好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措施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由于制度建设和管理措施滞后,垃圾随处可见,垃圾臭气熏天,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现在国家大力倡导城乡一体化,必须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不断将中国的农村打造成优美宜居的农村。
1农村环境现状
1.1 农村废弃物来源多,易产生污染。这些废弃物主要包括人畜粪便、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方面。据统计,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不到3%,有些地区的粪便或化粪池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未能统一有效管理,农户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倾倒,流向池塘、田间地头或河流,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1.2 农村废弃物没有固定投放地点。长期以来,农村垃圾“没人管、没钱办、没法治”,一直是制约农村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在个别地方,群众将垃圾直接倾倒到河道内、街道旁和村头地边,塑料袋、废电池、农用膜、农药瓶等有毒垃圾随处可见。天气一热的时候更是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空气。
1.3外来垃圾加重农村垃圾量。城市垃圾处理厂一般设在农村或郊区,农村承受了农村和城市共同产生的生活垃圾。我国有9.5亿人生活在农村,以每人每年产生0.3吨垃圾计算,全国一年就可产生垃圾2.85亿吨[1]。
1.4垃圾不仅影响市容更造成多种污染源。垃圾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了多种酸性的代谢产物和水分,在雨水的淋滤下,垃圾中的重金属被溶解并随渗滤液流入到地表或渗入地下,垃圾中的病原微生物也可渗入滤液中,构成了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
2农村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2.1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
2.2 管理机制缺乏。一是村级没有建立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导致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作为一项临时性工作没有长期固定坚持抓下去。二是村级缺少一支公共卫生保洁队伍,成为无人管、无人问的三无地带。三是对环境卫生治理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只是一阵风的管理,上级要求严了就处理一下,平时基本没人管理。
2.3资金投入缺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多数村虽然搞了村级道路硬化建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村民出行环境有所改善,但是由于长期缺乏上级资金扶持,乡村两级又无专项经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导致农村道路两侧“脏、乱、差”依然存在。除此之外,存放垃圾的基本设施也是形同虚设,有些都是不能正常使用的废弃物。
2.4思想认识不到位。大多数群众和村干部认为搞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导致环境卫生工作停留在“点”和“面”上,表面应付、得过且过,没有全面彻底地深入推进。
3整治农村环境的措施建议
3.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从基础设施入手,全面推进改水、改厕、改圈工程建设,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管理,使垃圾有所存、所放,切实改善农村环境状况。
3.2加强宣传,落实责任主体,提高农民自我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识。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农民素质提升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加强新闻舆论的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其次,积极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到环境维护中来,形成自觉维护身边环境的氛围。
3.3建立农村环保基层队伍、强化能力素质提升,自觉提高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建立一支来自农民的环保队伍,使其能亲身体会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
3.4建立全闭合的垃圾处理机制。“村收集、镇清运、集中处理、政府监管”的垃圾治理机制,变政府建机构、养人员、购设备搞保洁为直接花钱买服务。村收集可按照一定量的人员配备定量的保洁员,既解决农民工作又增加了收入,还实现了自我管理。镇收集即在镇上集中建立垃圾中转站,负责将各村的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到中转站,然后集中运送到指定的市、区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政府监管就是制定自上而下、配套联动的考核监管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3.5加快城市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构建镇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农村环境整治重在建设,难在管理。由于镇村环境监督管理职能先天缺失,治理成果难以长期保持,往往出现“前治后乱,前扫后倒”、“脏乱差”反弹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执法体制。执法队伍延伸到镇,执法权限下放到镇,将行政处罚权下放,镇执法队伍以市、区执法局名义作出行政处罚,由市、区执法局对外承担法律责任,解决基层无执法权的问题。通过推动行政执法权向基层延伸,进一步规范了镇村执法管理行为,加大了对农村“三堆”(粪堆、土堆、柴堆),“三乱”(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搭乱建),“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等的执法监管力度,有效地改善镇容村貌。
3.6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美化家园。植树造林是生态重建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而且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的空闲土地,充分进行植树造林,净化、美化环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治理以成为当前提升农村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要想真正实现农村发展,不仅可以要从农民的思想上抓起,更要健全体制机制,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农村环境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
亓兴美:(女,1982年8月),山东省莱芜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论文作者:亓兴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农村论文; 垃圾论文; 环境论文; 环境卫生论文; 农民论文; 生活垃圾论文; 废弃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