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重点教学目标的确定策略论文_丁红

小学语文阅读课重点教学目标的确定策略论文_丁红

黑龙江省农垦饶河农场小学 丁红

建设高效课堂,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关键。而小学语文教材是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但课文并没有告诉我们教学目标在哪里。同时,语文教学目标也是多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其中隐含着无数的教学目标。什么目标应教,什么目标是重点,是否要面面俱到,这都给老师教课文带来了诸多困难和迷惑。因此,引导教师找准教学一篇课文的重点目标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教课文怎样找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点目标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凸显学习语言这一中心。我们的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学习语言来制定。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段目标。

教课文,必须以课标为基本依据,尤其要以课标中指定的年段目标为依据。年段目标分低、中、高三段,各段都对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出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是教学任何一篇课文的基本依据。确定课文教学的重点目标,首先应该熟悉相关的年段目标。第一学段(一、二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要凸显字词教学和朗读教学。第二学段(三、四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要凸显词和段的教学。第三学段(五、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要凸显表达方法的领悟,力求读写结合。

例如中段阅读教学目标共有九条,我们要学会根据学段重点目标,把课标制定的目标合理地分配到一本教材的相关课文中去,结合课文特点,每课确定一两个重点目标。以三年级上册课文为例,《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可以侧重培养朗读能力,通过对话的朗读,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风筝》这篇课文课侧重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重点理解孩子们心情变化的词句,学习作者怎样把心情变化写具体;《爬天都峰》《灰雀》等课文可侧重培养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的能力,《花钟》《赵州桥》《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课侧重培养某种习作能力,学习用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这样通盘安排,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至于顾此失彼。

其次,明晰教材特点。

不管何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以语文课标为依据编写的,尤其以年段目标为编写准绳。深钻教材,我们就能发现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

例如,人教版中高段教材,每组教材都有一个简明的提示。这些提示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概述本组课文内容,二是提出本组课文的教学建议。这些教学建议,就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有如下提示:“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有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从这个提示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重点目标:1. 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2. 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这样写的好处(最好能结合运用);3. 学习边阅读边提出问题讨论。以上三个重点目标,要恰当地把它们分配到班组四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如教《草原》,课侧重1和2;教《丝绸之路》,可侧重于1;教《白杨》,可侧重与2和3;教《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侧重于3。

再次,要挖掘课文特点。

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目标,要关注学段目标,关注教材编写意图,同时还有关注课文特点。课文本身必须具备相关的特点,重点目标的确定才能成立。

例如,三年级上册《花钟》一课,课文第一自然段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作者运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这一发现,这一段中不不少句子是拟人句,形象、有趣。这是课文特点所在,又是学习难点所在,还是本组课文教学要求的重点所在,特点、难点、重点、三者合一,理所当然,“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就成为《花钟》这一课的重点教学目标。本课第二课时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是: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感受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并能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词句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仿照这种特点写一段话。三年级上册《风筝》一课,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突出特色,教学重点目标就是“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从课文特点中揣摩教学重点目标,要求教师深钻教材,牢牢把握课文的特点,并对课文特点形成独特的体验。

最后,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取舍。

当下常见的教学目标是三维式,如有的一节课中知识目标有两三个,过程方法有两三个,情感目标若干,加起来目标好几条。这些目标中有的重叠、交叉,也有的是并列关系。我们要将诸多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抓住要点,带动全篇,围绕培养语文能力这个基点来整合。其他知识、方法、情感目标,则有机地渗透其中。

在课文教学内容上我们可以结合年段目标进行取舍。低段,要凸显字词和朗读,其他内容可以少教或不教,让学生自己解决或点到为止。高段,要凸显表达方法的领悟,力求读写结合,其他内容可以少教或不教。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凡是学生已学已知的,决不重复讲。教师的教学重点要选择学生必须掌握而又未能掌握的内容。中段,介于低段和高段之间,可因课而异取舍内容。教中段的课文,有的可以侧重于理解语言;有的侧重于运用语言。字、词、句难点较多的,可侧重于理解语言;字、词、句难点少的,课侧重于运用语言。与理解、运用语言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则可不教或少教。

总之,设计一节课要抓住重点目标,带出其他目标的同步达成,而且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融为一体,学习表达方法与体会人物思想融为一体。这样教,既符合课文固有特点,又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这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论文作者:丁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课重点教学目标的确定策略论文_丁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