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主体的研究过程与结论_自主学习论文

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与结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研课题论文,结题论文,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教学科研课题立项之后,要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的研究过程,形成课题研究结论。而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要分类积累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材料,为结题报告的形成提供第一手资料。最后,在教学科研课题实验结束之后,要及时撰写结题报告并申请结题。本文以《对学生自主建构理论能力渐进发展过程的研究》课题为例,重点介绍研究过程和结题两部分内容。

一、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

《对学生自主建构理论能力渐进发展过程的研究》课题的实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建构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理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并初步掌握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法和一般方法。(2)建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科理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运用具体方法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3)建构教师组织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学科理论的过程,让学生运用具体学习方法和一般学习方法进行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4)建构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学科理论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章节或专题理论的总结过程中,克服认知基础误差,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水平。(5)对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评价,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课题研究结论。

1.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建构学科理论的过程

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建构学科理论的过程,主要包括课时前置认知结构的激活过程、建构课时学科理论的过程、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生成与使用过程等四个阶段。

课时前置认知结构激活的过程,主要包括对课时学习必备的前置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的激活。课时前置认知基础的激活,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课时理论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学习课时学科理论之前予以测评。课时前置认知能力的激活,主要是针对课时学习所需的具体学习方法和一般学习方法,在课时理论学习之前或学习过程中予以测评。通过对学生前置认知结构的测评,发现学生认知结构误差并及时补偿,此过程是全体学生顺利学习课时学科理论的保障。

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建构学科课时理论的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递进的教学环节:(1)教师分别给学生提供针对课时单点知识的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读书、观察直观教具或看视频等,小组讨论,由学生形成对应的文字总结;师生交流,教师予以评价和必要的讲授,学生完善课时单点知识的学习总结。(2)教师给学生提供针对课时两点或多点知识比较和辨析的导学提纲,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师生交流,形成课时相关知识区别联系的学习结果。(3)教师给学生提供揭示课时知识内在联系的导学提纲,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形成课时知识结构的文字总结。(4)教师给学生提供课时知识与已学过知识联系的导学提纲,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师生交流,形成课时知识结构拓展联系和汇聚整合的拓展性知识结构。(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与课时知识相关的真实背景案例,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和质疑发问,把课时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学法指导。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激励性评价,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课时单点知识进行透彻的分析,对课时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辨析,对课时知识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揭示与总结,对课时知识结构拓展涉及的知识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揭示;袒露教师自己分析归纳教材、拓展整合教材和联系生活背景并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课时理论学习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课时教材理论。

在课时理论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建构学科课时理论的一般方法,即从课时单点知识的分析、课时两点或多点知识的比较辨析、课时知识的归纳整合、课时知识的拓展联系和汇聚整合、课时知识与背景的联系等五个层面建构高中生物学科课时理论。为了降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难度,教师要关注建构学科基础理论、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等具体学法的生成和使用。

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从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反应场所、影响因素及其原理等方面指导学生分析整合光合作用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组织指导学生运用上述分析指标的变式,分析整合呼吸作用的相关理论。

在课题实验第一个阶段的初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读书时,要手、脑和口并用;要把教材中的文字信息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读,形成文字型的学习结果;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要及时记录并整理所学内容,把学到的知识及时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在课题实验第一个阶段的中后期,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一般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一些课时理论的建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一般学习方法的能力。

通过第一阶段的课题实验,学生的主体意识被逐渐唤醒,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掌握了一般的学习方法,积累了建构理论、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等方面具体的学习方法,该阶段大约需要一个学年的教学时间。

2.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科理论的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建构学科理论的过程,是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理论的延续和发展,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般学习方法和一些具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组织管理和引导点拨下,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达成在教师具体指导下所能实现的学习目标。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连续的教学环节:学生首先运用一般学习方法从五个层面自主建构课时教材理论,然后经过学习小组讨论形成有关课时单点知识、课时两点或多点知识的比较、课时知识结构的总结、课时知识结构拓展联系和汇聚整合、课时知识结构与背景联系的学习结果,生成质疑的问题;以学习小组或个体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结果,提出学习小组针对课时学习内容的质疑。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料、比较分析指标、揭示课时知识内在联系线索、揭示课时知识拓展联系线索和相关的具体学习方法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激励性评价;有针对性地对课时单点知识进行透彻、全面的分析,对课时知识点之间的比较分析和对课时知识内在逻辑联系进行点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予以解答,然后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在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展示他们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展示他们分析归纳教材、拓展整合教材和联系生活背景并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矫正学生在建构课时理论过程和展示学习结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教材具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作必要的讲授,回答学生的质疑,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建构课时理论的一般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具体学习方法的使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通过该阶段的学习过程,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分析、比较和归纳概括问题的基本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和汇聚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学科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和质疑发问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从五个层面建构学科理论的一般学习方法,为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奠定了基础。该阶段一般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

3.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学习学科理论的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学习学科理论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已经形成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的组织管理下,主要通过学生独立学习课时教材理论的方式,达成在教师具体指导下所能实现的学习目标。

在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学习学科理论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建构学科理论的一般学习方法和具体学习方法,独立地阅读课时教材和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等,形成有关课时单点知识、课时相关知识点比较、课时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拓展联系和课时知识结构与背景联系的学习结果,生成质疑的问题,以个体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难度情况确定是否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教师要有必要的点拨(给学生提出比较分析问题的指标,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和精讲(针对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质疑予以必要的讲授)。在此期间,小组讨论和教师必要的点拨精讲逐渐减少;学生的质疑数量逐渐增多,质疑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或教师答疑的时间逐渐增多,答疑的难度逐渐增大;学生自主建构理论的能力趋于成熟,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在第三阶段课题实验结束之后,我们组织学生围绕自主学习理论能力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交流。学生展示了自己对自主学习理论的心得体会。透过学生的总结和自我评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自主建构理论能力的发展过程:由原来对自主学习信心不足→在教师具体指导下尝试自主学习→进行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组织管理下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尝试独立学习→进行独立学习。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实现了较高的学习目标,而且逐步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4.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学科理论的总结

在学生新授课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课题预期目标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理论的能力,我们又开展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学科理论总结的学习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科理论总结,主要包括章节理论总结和专题理论总结两大部分。在总结章节或专题理论时,学生首先要通过章节或专题知识的内在联系,整理出章节或专题知识的线索。在形成章节或专题知识线索的基础上,引出重要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引出比较辨析的具体内容,引出归纳概括的具体内容,引出发散联系和汇聚整合的具体内容,引出相关的背景案例,引出章节或专题的典型例题和对应的解题方法,形成章节或专题理论总结。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章节或专题理论总结的过程中,要同学生一起分析章节或专题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章节知识或专题知识内在联系的线索图,然后由学生完成章节或专题理论的总结。在学生完成章节或专题理论总结之后,教师要收阅学生的章节或专题理论总结,选择典型的实例,在课堂上用实物投影仪交流、点评,促进学生进一步优化章节或专题理论的总结。通过章节或专题理论的总结过程,学生可以更为有效地回顾和整合章节或专题理论。

5.对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效度进行测评

在《对学生自主建构理论能力渐进发展过程的研究》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指标,对实验学校学生自主建构理论能力的水平进行了7次测量,见下页表1。

从学生能力水平的测量结果看,学生对同学之间的质疑进行合理解答是个难点,需要教师对学生提供必要的解答,有时还需要教师查阅相关的资料才能解答。在学生自主建构学科理论的过程中,具体学习方法的生成和使用一般需要教师提供恰当的帮助,以此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学生掌握并应用一般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大约需要三个学期的时间;教师在学科理论方面的针对性讲授始终是必要的。在课题实验的基础上,笔者对实验学校与平行对照学校的学科高考成绩进行了统计,实验学校的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分别超过平行对照学校28.8%、20.4%、11.1%。

通过《对学生自主建构理论能力渐进发展过程的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我们形成了四个方面的研究结论。其一,学生自主建构理论能力的发展轨迹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发展轨迹符合阶梯形物理模型。其二,在学生自主建构理论能力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不仅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其三,学生通过对章节或专题理论进行总结,可以客观地评估自己在学科学习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之处,有效地克服了学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其四,通过课题研究过程,实验班教师的教学科研理论水平和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教学技能显著提高。

二、教学科研课题的结题

教学科研课题的结题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教学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形成和申报结题两个环节。教学科研课题的结题报告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和研究成果档案四个部分,课题工作报告主要包括课题实验工作的主要过程;课题研究报告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课题研究的范围和方法、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课题研究的思考六个方面;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主要包括拟提交鉴定的成果名称、成果内容的简要介绍和对成果的自我评价等;课题研究成果档案主要包括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开题报告和纪要、过程痕迹材料(如教案、学案和课件等)、调查表及分析总结和课题组成员的论文成果等原始材料或复印件,对课题研究成果材料要分类建档装盒,以备课题鉴定组成员调阅。在教学科研课题的结题报告形成之后,要及时同课题主管部门相关人员沟通,征求修订意见,进一步完善结题报告;要按时把修订后的教学科研课题结题报告送至课题主管部门,恭候课题鉴定小组的鉴定。

总之,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课题的选题与论证、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申报立项、课题实验过程与结题三个重要阶段。通过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不仅能深化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是教师晋级时需要课题成果的原因。

标签:;  ;  ;  ;  

教学科研主体的研究过程与结论_自主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