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财政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辟论文,战场论文,经济发展论文,财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辟‘第二战场’振兴地方财政”有奖征文
省委关于在绝不放松农业、国有企业等经济发展“第一战场”的同时,积极开辟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大力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的决策,是符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黑龙江省情的正确选择,是推动改革开放、振兴龙江经济的重大举措。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省上下的热烈拥护和坚决执行。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综合杠杆部门,既应当是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直接受益者,又应当是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重要支持者。财政部门的这种特殊地位和作用,就决定它必须对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反应敏感,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财政发展,为实现全省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奔小康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辟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就是开辟财政发展的“第二战场”,财政与其关系十分密切,它将给财政带来无限辉煌的前景。
按照省委“关于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决定”的概括,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就是发展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具体包括:大力培植乡镇企业、区街经济、第三产业、民营科技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城乡多种经营、油林煤区替代产业、精深加工业、高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等。也就是在传统的体制和结构之外,大力培植以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和科技进步为特征的新的经济生长点。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历来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实际就是财政发展的“第二战场”由此必然给财政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为重构地方财源提供了契机。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我省财源结构一直是以单一的国有经济为主。而国有经济因为企业制度、产业产品结构和社会负担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又长期低速增长有时甚至出现负增长,致使我省财政捉襟见肘,维持“吃饭”,后劲不足。特别是在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条件下,原来国有企业创造的大宗税种上划中央,地方只靠零散税种垫底,财政收入明显萎缩。因此,无论从哪种意义上看,重构地方财源都是各级财政迫在眉捷的任务。正是在财政要重构财源而苦于不得门径的情况下,省委作出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决定,既指明了我省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又指明了地方财源建设的基本途径。这是重构地方财源的非常难得的历史契机。我们抓住这个历史契机,借助各方面宽松条件,迅速将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搞上去,使其逐步进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成为地方财源的主体或半主体。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改善我省财源结构和效益,一方面将由过去“金鸡独立的单一结构,变成多足鼎立的多元结构。“黑了南方有北方”,财政收入回旋余地大,有助于财政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可以反哺国有企业,两个经济“战场”的牵动发展,有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因此,从重构地方财源的角度看,财政部门在经济发展第二战场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直至将胜利的旗帜插上“第二战场”的顶峰。
——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为转换财政职能创造了条件。早在中央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之后,同其他政府管理部门一样,财政部门也面临着一个转换职能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财政的分配、调节、监督三种基本职能中,分配职能拓宽,调节职能升位,监督职能调整。分配职能拓宽,就是要走出以往单纯扶持国有经济的狭隘天地,把分配职能的触角向市场经济所呼唤出来的多种经济成分大幅度延伸,以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应当肯定,过去几年我省各级财政部门在转换财政职能,支持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曾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大的经济环境没有改善,其职能转换的路子不清、步子不大。如今有了省委关于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决策精神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尚方宝剑”,理直气壮地将财政分配职能的一部分,由国有经济的“第一战场”转移到非国有经济的“第二战场”,这种分配职能在“两个战场”的转移,客观上就是对财政职能的转换。如果没有省委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先决条件,财政职能的转换只能在零打碎敲的探索中徘徊。因此,从转换财政职能的现实选择上看,财政部门对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只能积极,不能消极,力争“第二战场”早开辟,财政职能早转换。
——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为推进财政改革注入了动力。大力发展 非国有经济,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本身就是一场重大改革。它对全省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所及必将在未来的时间和实践中逐步显示出来。仅从财政部门看,它给财政改革注入了巨大的推动力。首先,它对传统经济发展思路的重大改革,必将促进理财思路上的巨大飞跃。我们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一套单一、僵化的经济发展思路,固守着“一大二公”的单一所有制结构,欣赏着“一花独秀”的单一财政来源。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则一举突破了传统经济发展思路。这是对令人困惑的“东北现象”、“黑龙江现象”提出了尖锐挑战,具有石破天惊、震聋发聩的意义。作为与政府行为和经济运行相生的财政,其理财思路也必然随之产生巨大飞跃,将生财的目光由单一的国有经济瞄向非国有经济,由第一、二产业瞄向第三产业和其他替代产业。其次,它对旧的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必将促进财政管理方式的转换。非国有经济是一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拥有自主权`很少受政府干预的经济。它的发展有助于推进政企分开的改革,进而有助于推进财政由直接管理变成间接调控的改革。再次,它对国有经济内部开辟“第二战场”,实行“四靠拢”、“三分离”的重大改革,必将促进财政部门对传统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之更适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需要。因此从深化财政改革上看,财政部门对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只能欢迎,不能冷落,借此构建新型财政的基本框架。
——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为摆脱地方财政困境找到了出路。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低效运行,非国有经济发展滞缓,财政收入增幅低甚至负增长,加之,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和通货膨胀,“保吃饭”的支出刚性挺进,致使我省各级地方财政一直处于收不抵支的赤字困境之中。特别是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之后,中央从地方拿走收入大头的同时,实行了转移支付制度,收入萎缩,资金紧张,“吃饭”难保,地方财政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为了摆脱财政困境,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采取了许多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措施,但终因没有超出传统经济体制和工作思路的窠臼而未能根本奏效。省委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决策,为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从财政收入上看,非国有经济具有投入小、效益大、积累快、财政回报率高的特点,它的发展必将给地方财政带来空前的效益,使财政自给水平显著提高。国有经济也将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中得到反哺,休养生息之后重振雄风,继续成为各级财政的支柱财源。两种财源的竟相发展,将为地方财政提供日益丰厚的财力保证。从财政支出上看,非国有经济是一种不享受计划体制庇护的经济,财政对其基本原则是:你发展我支持,你挣钱我收税,你破产我不管。财政无负担,便可减少生产性和补贴性支出。将非国有经济的机制适当引入国有经济,也会相应减少一部分直接投入和亏损补贴。这样,发展非国有经济所带来的增收节支效应,必将有力地保证财政收支平衡,使地方财政逐步摆脱困境。因此,从解决财政困难上看,财政部门对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只能实干,不能空说,借此走出一条致富财政之路。
财政部门应当以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为己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抓住契机,发挥优势,全方位地支持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顺势将财政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真心实意地支持“第二战场”的开辟。岳歧峰同志指出:“黑龙江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解放思想不够,加快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也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经济发展的第二战场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这就要下决心摒弃新计划经济的旧观念和对社会主义的扭曲认识,彻底肃清‘左’的影响,真正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放思想绝不等于一般性地提高认识,它是一种思想革命,它要抛弃旧的思想观念,换上新的思想观念。省委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思路,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结晶,财政部门要真正跟上省委的思路,尤其需要面对现实,摆脱桎梏,解放思想。因为财政作为政府行为的财政实现的部门,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的地域之一,所以,解放思想的任务必然更艰巨。财政部门解放思想,摒弃计划经济的旧观念和对社会主义的扭曲认识,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打破资金投放上“唯成份论”的观念,树立“唯贡献论”的观念。摒弃以往上生产项目必须是立县的、国营预算内的“一大二公”的旧观念。换上不论什么所有制性质,只要对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有贡献就支持,贡献越多,支持越大的观念。将非国有经济纳入到财政支持的视野之内,一视同仁地对待。二是打破产业发展上“论资排辈”的观念,树立“论功行赏”的观念。各类产业的发展有个历史顺序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产生兴衰变化。第一、二产业固然有基础性的作用和“资格”,应当一贯支持,但是,第三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功不可没。西方国家已进入到后工业化时期,第三、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唱主角。因此,财政部门应由过去只注重支持发展第一、二产业,向也注重支持发展第三产业转变。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使财政部门上下形成共识,真心实意地支持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
——投放资金,加大力度,讲求效益,真刀真枪地支持“第二战场”的开辟。资金投放是发展非国有经济,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重要物质条件。鉴于目前我省各级财政困难,财力紧张的状况,可以循着“财政资金导向,社会资金跟上”的资金投放战略构想运作。财政资金导向,就是财政部门依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产业政策以及市场走势,对急待发展的产业、产品采取专项资金的形式向非国有经济组织资金投放,起到导向作用。社会资金跟上,就是在组织财政资金投放的同时,注意吸引银行、企事业、集体、个人等社会资金一并投入,将更多的资金集中于经济发展“第二战场”,以促进其超常规发展。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财政资金的投放,必须注意加大剂量、突出重点、讲求效益,以增强支持力度,促进“第二战场”有效运转。加大资金投放剂量,就要改变过去几年探索时期小打小闹的作法,财政通过全方位地增收节支,尽可能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第二战场”。一方面,根据开辟“第二战场”的需要,可以增设一些专项资金。例如建立省级支持资源产业延伸项目专项周转金、民营科技企业周转金、民营企业周转金、“五荒”开发基金等等。另一方面,省级财政原已安排的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周转金,要适当提高预算递增比例。今后市县级财政每年视财力可能,也应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周转金用于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突出资金投放重点,就要依照省委关于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工作重点,将资金投放保持较大的倾斜度。例如各级财政安排的周转金、预算外间歇资金都要向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倾斜,特别是向属于资源延伸项目的民营企业倾斜。财政部门每年安排的科技三项费用,要重点用于支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回报率的科技企业,包括民营科技企业。讲求资金投放效益,就要在资金投放上,既要积极主动,又不要盲目行事,一定要按事先确定的支持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投放。并要有一套追踪反馈、跟踪问效的措施,包括有偿付费、财产抵压和法律公证等等,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回收率、周转率和利润率,这本身就是对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一种调控和促进。
——调整政策,充分倾斜,保持宽松,大刀阔斧地支持“第二战场”的开辟。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财政部门要支持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除了投放必要的资金之外,还必须倾斜一定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倾斜过程中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导向性原则。每出台一项财政政策,都要符合“第二战场”的总体发展方向,并且根据每一时期发展重点的需要,分别制定出阶段性的政策。为此财政就应在税收返还政策上网开一面。例如要支持私营企业和贷款新上的资源产业延伸项目的发展,财政部门就要视情况对其新增所得税给予一定时期内适当返还的照顾,用于归还企业项目贷款;要支持新办民营企业的发展,财政可将其第一年上交的流转税的地分留成部分连同其当年上交的所得税,一并全额返给企业;要支持国有民营企业的发展,财政可对其符合条件的,将地方税收留成的部分,在一定时期内全额返给企业。二是效益性原则。财政向“第二战场”倾斜的所有政策,都应当讲求效益。只能倾斜可以产生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政策。为此,财政部门就应在财政补贴政策上充分倾斜。对私营企业,凡通过省科技市场技鉴定、认可,引进直接为资源产业延伸服务高科技成果的,投产见效后,其引进成果费用,同级财政可视财力状况,择优在一定时间内给予适当比例贴息。三是宽松性原则。财政支持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所有政策、措施,都要尽可能宽松、优惠,确保“第二战场”在开辟过程中畅通无阻。为此,财政部门应在奖励等政策上尽量优惠。例如,民办科研单位及科技人员领办的科技民营企业,各级财政在选项、立项、安排科技三项费用和科技周转金以及评审各项奖励时,与国有科技企业、科研单位科技人员同等对待。
——完善管理,传递信息,主动服务,满腔热情地支持“第二战场”的开辟。财政部门具有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熟悉管理的优势,在开辟“第二战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以便加大支持力度。财政部门可以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为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牵线搭桥,展开全方位的服务,帮助解决其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正常发展。财政部门可以发挥熟悉管理的优势,帮助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搞好财务核算,培训财会人员,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财政部门可以发挥信息灵通的优势,为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企业正确掌握市场需求走向,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和产品战略,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调控,改善环境,当好参谋,全力以赴地支持“第二战场”的开辟。进行宏观调控是财政的基本功能和任务之一。在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这一自身功能,搞好宏观经济的综合调控,为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强对生产要素流动的调控,搞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在市场机制下,生产要素一般流向投资少、见效快、获利大的领域,而投资大、见效慢、获利小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则是企业和个人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投资的领域。这些领域又恰恰是国民经济包括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财政部门就应当筹集足够的财力,进行必要的投资和调节。二是加强对社会分配关系的调控,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实现市场公平竞争。公平有序地竞争是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得以均衡发展的条件,要创造公平有序竞争的环境,从财政角度讲,就要建立起公平有序的分配机制和分配秩序,包括税收分配、财政分配、财务分配、工资分配、信用分配、价格分配等等,都要调节到合理化的程度。使各类企业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三是加强对企业经营方向的调控,确保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现实。财政部门要运用税率、贴息、补贴等经济杠杆,调控好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企业的经营方向、产业产品结构以及分配行为,引导这些企业正确地实现其市场主体地位,在竞争中不断发展自己。四是加强对通货膨胀的调控,为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财政要调动自身一切手段,积极配合政府搞好物价特别是各种原材料价格的控制,保证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