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运输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高速公路迅速发展,以高速公路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我国国民经济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合理确定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建设投资,对于推动高速公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价值。本文简要介绍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当前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适应性;问题
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是管理工作的具体载体,也是高速公路健康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我国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也应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完善经济管理模式,在此过程当中持续归纳总结,推动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
一、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
第一,事业方式管理高速公路管理。这一模式同我国金融模式较为适应,利用政府信誉从而通过较低成本来获得建设资金。此外部分非盈利管理模式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适合区域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地区管理的模式下,防止多个管理部门管理,对高速公路的政策实施发挥的有利支持[1]。但是这一模式下也存在着显著的弊端。一方面是政府作为融资方,交通厅各项政策往往同行政法规存在区别。另一方面也影响到资金流动性,导致资金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事业型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松懈以及政事不分等问题,使得管理效率比较低下。
第二,事业方式统筹干线公路。通过事业方式统筹大多数的干线公路,能够实现统一集中管理,有效改进管理质量,为人们提供运输服务,并且显著推动投资的多元化。不过这一管理模式也存在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公路管理机构的负责范围比较广,承担全部国省干线建设以及管理的工作,因此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此外省地管理模式出现机构臃肿的缺陷。
第三,准企业化管理高速公路。准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实现了从分散到部分集中的转变。各省的高速公路在融资、建设、管理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省级的高速公路企业负责。这一模式的特点主要是省级高速公路公司作为交通厅下属单位,还需要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例如建设监督以及路政管理。这一模式类似于将事业高速公路管理机制进行企业化改造,在某种意义而言,有利于实施行政管理并确保统一管理,从而减少管理成本。
第四,企业化管理高速公路。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各省的高速公路采取分散到统一的管理,形成投资、建设、管理以及运营分开的格局。在重建高速公路资源之后成立交通控制公司,负责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2]。企业化管理的突出优点就在于能够同政府实现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并且统一领导,有效改进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管理效率。但是该模式同样存在问题,高速公路应用传统管理模式,同市场经济要求不够协调。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容易同高速公路的社会公益性出现矛盾冲突。高速公路公司作为省政府的下属单位,同交通厅平级,影响到行政管理,使得必要的行业监管难以有效实施。
二、高速公路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当前我国还未出台统一的针对高速公路管理的法规条例,主要执法主要是上世纪末修正颁布的《公路法》。其中《公路法》对于公路建设以及收费公路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不过并未针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手段、管理内容以及执法主体等要件做出明确的规定,因而缺乏针对性,导致执行的过程当中适应性比较差,缺乏足够的管理力度,无法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地方性的《道路管理条例》往往同《公路法》部分规定不够一致,甚至存在互相抵触的问题,导致即使相同性质的案例,处理的结果却不相同,使得管理混乱的问题严重。同时《公路法》几乎没有涉及高速公路的执法管理问题,导致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在交通安全的管理方面,存在着权责不清以及职能交叉的问题。当前公路主管部门关于路政管理领域的研究远远不够,集中体现在路政管理的职责不清、交通路政的执法范围模糊等环节,使得路政部门执法过程当中缺少依据而给执法力度带来不良影响。
第二,机构设置不够科学。因为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投资的主体与渠道比较多元化,导致高速公路的管理机构存在着多样性特征,既有国有企业性质机构,也有有限公司性质机构,甚至存在中外合资性质机构。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导致高速公路的管理体制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因此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局面比较混乱。这样就导致高速公路存在机构的重复设置,部分机构的设置也不够合理科学。高速公路机构设置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重复设置,不如少数省市除设置公路管理局之外,还额外设置高速公路的管理局以及高速公路办公室,包括在地方政府授权之下成立的支配国有资产的高速公路公司等。重复机构导致同一递去存在着职能权限存在重叠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一旦发生问题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扯皮推诿的问题,政令无法有效通达。
第三,路政交通管理存在脱钩。高速公路性质决定其管理需要将高效、集中、特管以及统一为原则,其中高速公路的主要管理是养护管理、收费管理、路政管理、通信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以及服务管理,这方面的管理职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过当前国内各个地区往往把交通安全管理割裂出来。国务院颁布的《公路管理条例》当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我国的交通部主管公路事业,但是公安部颁布实施的《高速公路管理暂行规定》当中指出公安部门是交通管理主管机构。这就可以发现我国的高速公路在管理职能以及管理权限的等方面,立法层面就存在着含糊不清的问题。
三、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模式的经济适应性
第一,高速公路管理同经营模式之间的经济适应性评价不高。之所以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还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各个地区路网的规模日益扩大,导致运营管理环节存在很大的压力,在管理模式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健全的模式。各个省市在实践当中摸索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这些经济管理模式各有其利弊,但是总体而言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主体的多元化问题,导致责权不清,严重影响到管理效率,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也比较低,并且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这些问题都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第二,政府主导下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同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比较适应,显著改进了高速公路的管理效率。其中山西省、辽宁省以及山东省的高速公路管理选用事业统筹方式,防止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改进高速公路服务管理的质量,不过也存在资金利用不足的问题,在建设资金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压力。四川省以及广东省则推行一路一公司的高速公路管理模式,收费经营的高速公路比例较高,这样一来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金,不过建设债务的负担压力比较显著,并且这一经营模式也影响到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统一化,不利于改进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第三,同区域经济特点相结合。通过分析高速公路的管理经营模式,可以发现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高速公路的网络已经初具规模,所以改进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是东部地区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这就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应用比较集中的经营管理模式,增强高速公路服务保障质量。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仍然存在着严峻的建设任务,需要减轻资金压力并且拓宽资金的来源,应当采取事业统筹管理方式,提高筹措资金的能力,在保证管理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应用企业化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交通运输市场也得到深入的发展,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模式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工作当中不断改进经济管理模式是各级公路部门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江.浅谈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速公路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J].才智,2014,12(10):105-106.
[2]向泽红:广东省高速公路管理和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5,11(3)123-125.
论文作者:汤珺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高速公路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这一论文; 路政论文; 我国论文; 经济论文; 公路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