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聂先娟

聂先娟

江夏区中医医院 湖北/武汉430200

【摘要】目的:分析腹泻便病原菌的检验结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14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观察比较不同病原菌的检出率。结果:通过对148例粪便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其中共检测出志贺菌属共65例,检出率为43.92%,该菌属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沙门菌属检出率为14.86%,且这两种菌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菌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样本检出的其他病原菌主要有:气单胞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邻单胞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结论:造成腹泻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在进行腹泻病原菌检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致病菌进行检测,还需要充分重视条件致病菌,从而更好的指导腹泻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腹泻便;病原菌;检测

腹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1]该病发病迅速,发病率高,且病情发展较快,早期的对症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对腹泻症的诊断主要是采用培养便样病原菌,准确的检测致病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2]为了进一步探究腹泻便检验的结果,本文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14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检测其中的不同的病原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14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符合腹泻的临床症状。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71例,年龄在3个月~43岁之间,平均年龄(21.43±5.69)岁。样本类型为水样便51例,稀便43例,粘液便33例,脓血便21例。

1.2 方法 采集148例腹泻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然后放置在培养皿中进行常规的细菌培养,并采用法国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

1.2.1 增菌与分离培养 将采集的到新鲜粪便样本接种于碱性的蛋白胶水、GN 增菌液、NaCl结晶紫增液,然后放置在温度为37°C的环境中培养18~24h,待时间到达要求后,再将样本转种在庆大霉素琼脂、MAC琼脂、SS琼脂和氯化钠蔗糖琼脂的培养液中,同样放置在37°C的温度中培养18~24h。

1.2.2 挑选疑似菌落 ①通过MAC琼脂先初步挑选出疑似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菌落,经革兰染色后显示为革兰阴性杆菌,然后接种在三糖铁琼脂中,在37°C的温度下恒温培养 18~24h。②通过SS琼脂挑选出疑似志贺菌的菌落,经革兰染色后显示为革兰阴性杆菌,然后接种在三糖铁琼脂中,与大肠埃希菌相同温度下培养18 ~24h;通过SS琼脂挑选出变形杆菌菌落,该菌落的主要特点是无色半透明状,主要分布在营养琼脂上,并呈扩散性生长。③通过 氯化钠蔗糖琼脂挑选出疑似副溶血性弧菌的菌落,该菌落的主要特点为颜色呈浅蓝色,外表光滑,然后将其接种在氯化钠三糖琼脂中,进行恒温培养。

1.2.3 生化检测 根据挑选出来进行培养的疑似病原菌进行生化检测,观察其在生化反应试验条上的反应,并与在培养皿中生长的标准菌株的生化反应结果进行对比,将对比结果相似的试条放置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中进行鉴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148例粪便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其中共检测出志贺菌属共65例,检出率为43.92%,该菌属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沙门菌属检出率为14.86%,且这两种菌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菌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样本检出的其他病原菌主要有:气单胞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邻单胞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

表1 148例粪便标本病原菌检验结果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148例粪便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其中共检测出志贺菌属共65例,检出率为43.92%,该菌属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沙门菌属检出率为14.86%,且这两种菌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菌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志贺菌属是造成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发生巨大的变化,众多的人们在夏季会选择进食海鲜类食品,这类食品中的存在较多的致病菌,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加热时间不够长,并彻底的消灭细菌,人们进食后会造成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而导致腹泻。[3]此外,变形杆菌也是导致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主要存在于变质、腐烂的食物中。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医院在治疗以志贺菌属为主要致病菌的腹泻患者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有效的阻断细菌的传播,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的选择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量问题,避免治疗不彻底情况的发生。[4]

综上所述,造成腹泻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在进行腹泻病原菌检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致病菌进行检测,还需要充分重视条件致病菌,从而更好的指导腹泻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孟焱. 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3:105-106.

[2]杜俊丽,刘洁. 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160例临床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6,01:80.

[3]罗荣. 腹泻便病原菌临床检验结果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3,19:109-110.

[4]汤全英,朱莉勤,邹文燕,张梦寒. 苏州市644份腹泻便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2:3000-3002.

论文作者:聂先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  ;  ;  ;  ;  ;  ;  ;  

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分析论文_聂先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