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期护理干预论文_倪应会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重庆 400054)

【摘要】目的:探究脑血栓病人康复期的临床护理干预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8例脑血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研究组1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疗效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脑血栓病人疗效显著,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利,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脑血栓患者;护理干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15-02

脑血栓形成的主要病因是“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及血管壁发生炎症等病理改变,导致血管腔变窄或堵塞,引起血栓形成,脑部局部供血中断”[1],其征兆有突发性晕眩、突发性剧烈头痛、步态异常、哈欠不断、血压突然间持续升高、高血压患者鼻出血等,还有呛咳、吞咽困难、半身突然出现麻木、疲倦嗜睡、耳鸣等。该病通常起病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至高峰,多数需要24小时甚至数天。脑血栓可导致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死亡[2]。本研究选取本社区的脑血栓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护理干预对于脑血栓患者康复期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样本为本社区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0.06±2.24)岁;研究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1.3±2.6)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有可比性但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在病人住院治疗时,由专业护士进行脑血栓形成的基本知识讲解和宣传教育;对患者饮食营养及心理护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按规定对病房进行巡查、严格按照医院的护理规定进行交接班;病人出院时、出院后给予传统的家庭护理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如下内容:首先对病人进行必要的生活干预,包括治疗时间和卧床休息时间的控制、按摩病人的身体等;当病人能够自行活动时,针对性地为其制定适度的肢体功能锻炼计划,同时给予科学的营养饮食指导;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是脑血栓疾病的形成常识(比如疾病诱因、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以及可能的疗效及成功治疗过得的案例等);科学合理的药物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步骤之一,首先应对病人和家属耐心细致地介绍所用药物的功效、用量用法,同时也要告知病人服用药物时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在患者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密切观察其对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等。

1.3 具体观察和评定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方面的效果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将两组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和对比;临床治疗效果设定为4个等级(基本痊愈、疗效显著、基本有效、无效),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病人进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后的评分减去治疗的前评分乘以100%等于减分率。减分率超过80%为基本痊愈,减分率在60~80%之间为疗效显著,减分率在20~60%之间为基本有效,减分率不足20%为无效。基本痊愈加疗效显著加基本有效除以总例数乘以100%等于总有效率。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超过60分为基本自理、在40~60分之间为生活需要帮助、不足40分为能够完成基本生活但需要帮助。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χ2检验计数,(x-±s)计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3.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3%,两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2 研究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床头采用低头位或平位,可使患者脑部供血得到改善,为患者按摩可促进患者的血液流动,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同时还可缓解肌肉僵硬、预防压疮等。当病人可以以自行活动的时候,医护人员应帮组病人进行适度的肌肉运动,这样会对患者的身体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

3.2 科学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可使患者保持充足的营养支持,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同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及抵抗力;为促进病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应协助病人进行饮食速度的控制;详细介绍疾病知识,可令帮助病人对疾病知识和自身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可以缓解患者各种不良的心理情绪及压力,放松心情;介绍相关成功案例,能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对提高疗效有很大帮助;药物干预可大幅度降低或消除不良反应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3]。

总之,实施积极的优质的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而言,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有很大的帮助,可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尝试使用。

【参考文献】

[1]郑琤琤.血栓通注射液治疗34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6):819-820.

[2]范锦娣.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106-107.

[3]闾小慧.护理干预对提高脑血栓患者治疗疗效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50-2451.

论文作者:倪应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浅析脑血栓患者的康复期护理干预论文_倪应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