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教育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价值研究论文_桑雪玲

生存教育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价值研究论文_桑雪玲

【摘 要】 高校体育生存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人的要求,为明天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基础。高校体育生存教育对培养学生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生存教育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关键词】 生存教育 大学 体育教育 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1-068-02

现今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大不如以前,自然灾害的频发、人为伤害的发生、意外事故的增多,这对人类的生命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责任、家庭的重心,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生存教育是基本的教育,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将体育教育与生存教育知识相结合,寓生存教育于体育教育之中,培养大学生的生存意识和认知,其中对于大学生各种生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一、大学体育生存教育的本质及内容

学校体育生存教育就是在学校通过一系列与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过程。大学体育生存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存意识培养,二是生存能力培养,三是优良个性品质培养。

1.生存意识的培养。生存意识就是一个人对有关生活问题的总的看法及内心感受,它包括生存环境观、生存价值观和生存危机感。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生存常识和能力缺乏,对未来生存和发展信心不足,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正确的理解。在灾害来临时,大学生群体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较差,有的学生感到恐慌、不知所措、慌不择路,这极易引发次生灾害,也反映大学体育教育中对生存教育的缺失。一个人的生存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大学体育生存教育是学校生存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育者要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危险意识教育,竞争意识教育,沟通与合作能力教育。

2.生存能力的培养。生存能力指的是个人社会生活能力的总称,它包括个人的职业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大学体育生存教育要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提高体能,沟通与合作能力,保存生命的技能方面下功夫,为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做支撑。身体健康是指没有疾病,身体发育正常、良好,有良好的食欲,夜间睡眠良好,精神状态好,体态、脸色好,能很好地进行日常活动,疲劳消除快。体能是指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总称。学校体育运动会、球类比赛及野外生存训练或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最好方法。保存生命的能力,包括对生命意义的正确认识,遇到危险的处理方法和能力,生命在自然界和社会活动中所必需的技术和能力。

3.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个性是指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面貌的总和。人的个性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是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相互作用的产物。优良的个性品质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并获得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大学体育生存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项目的身体练习、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沉着冷静、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个性品质,为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二、生存教育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价值

1.引导学生掌握生存技能。大学生日常学习往往都是教室、食堂、图书馆、宿舍等等,接触自然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生存技能比较少,自主生活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户外生存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在生存教育的进行中,学生自制搭帐篷,手机食材,动手煮饭,获取食物,还可以学会使用一些生存工具,如何看懂地图等等,学生进一步的接触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美妙之处,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生存教育的进行中,生存物品需要学生自己去获取,这对于那些娇生惯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在生存教育中,拥有坚定的意志、坚韧的心理以及强健的身体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当前大学生缺少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往往就业压力比较大,学校要帮助学生减轻压力,还要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让学生具有比较冷静的判断能力,发展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让学生在各种环境下都具有强大的心理素养,面对各种生活环境都能够努力的生活。

3.发展学生的团队意识。当前大学生群体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独立生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调节自身的能力都比较差,人际交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团队合作的意识。生存教育有利于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在生存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交流,相互依赖,学生有效的进行生存,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共同完成生存教育。在经过生存教育后,学生的团队意识、综合素养、应急能力、生存水平都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这对于学生接受生活的挑战,接受未来的压力、融入社会有积极的重大的影响。

4.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生存教育需要结合社会环境、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自主意识。当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念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除了培养学自身的身体素养、促进自身智育德育的发展之外,学生还想要运用体育运动进行于略,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丰富自身的生活,发展自身的交往与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的要求。生存教育离开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在各种艰苦的环境中体验,让大学生尝试从没有到有的过程,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唤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方式。生存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性、协调性、社会性得到发展。

三、高校体育教育如何进行生存教育

1. 寓生存教育于实践活动中。近些年来我国的学生社会实践和野外体验活动生存能力显著下降,在与国外青少年交往的野外活动训练过程中,中国青少年表现出来的怕苦?怕累?意志薄弱?体质太差而影响生存能力缺陷,给我国的教育界专家学者提出了警示?青少年面临着生存教育问题的严重缺失,我们应更多地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锻炼,来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的本领?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创设课堂情境?开展生存模拟训练教学,让学生学会自救等知识的体验?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实践中增强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如"定向越野"运动,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不仅能增强体魄,而且还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生存能力?

2.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上要增加游泳、野外生存训练、拓展训练、武术、防身术、体育保健等方面内容,要根据各学段学生的特点安排适合的教学内容。同时使这些内容具有一直性发展和螺旋性发展,要利用和开发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如学校附近的山川、湖泊、森林、草原、田野、沙丘、海滩、冰雪等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体育课内容,可以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定向越野、野营、攀岩等。

3.高校体育生存教育的形式可以是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学与比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野外生存训练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在体育课中所学习的内容,而且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将越来越浓厚,这些都将反过来对体育课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教学与比赛相结合,可以是前半堂课教学,后半堂课比赛或课外组织学生间的比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课内外的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掌握体育健身方法。野外生存训练是一种最好的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方法,学生可以在野外生存训练过程中学习诸多的知识、技术、方法,培养学生多种生存能力。

总之,新时期的竞争压力和挑战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态度和生存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存教育就是为明天的生存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生存教育,并且结合体育教育所拥有的优势,构建新型的大学生生存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郑颂平.论生存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8).

[2] 梁晓刚.学校体育生存教育的理论研究[J].《体育学刊》.2004.03.

[3] 许方龙,宾 洲.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可行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

论文作者:桑雪玲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生存教育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价值研究论文_桑雪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