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观察关键思路。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其中子宫腺肌病50例,纳入子宫腺肌病组,子宫肌瘤50例,纳入子宫肌瘤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其临床各项指标(包括年龄、既往史、症状表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糖链抗原水平、妇科检查结果、超声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月经过多、月经延长的症状表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宫腔操作史、症状表现(痛经、性交疼痛、贫血)、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糖链抗原水平、妇科检查(子宫增大、有触痛)、超声检查(轻度弥漫性增大、宫壁明显增厚、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动脉频谱RI>0.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临床指标的对比观察有助于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可避免误诊,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临床指标;对比观察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均为妇科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患者年龄以30~50岁的妇女为主,患病部位处于生殖器官上,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的生殖功能与生活质量[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而女性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出现子宫癌,所以必须及早作出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以防病情进展为子宫癌而威胁女性的生命安全。然而,因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初期症状表现较不明显且极为相似,因此导致其临床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2]。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对比分析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各项指标的差异性,本研究就本院妇科100例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妇科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经术中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符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临床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月经不调、阴道异常出血、小腹坠痛、白带增多等症状,同时排除子宫癌、严重器官功能不全、全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100例患者中,子宫腺肌病50例,纳入子宫腺肌病组,子宫肌瘤50例,纳入子宫肌瘤组。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其临床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其中临床各项指标包括年龄、既往史(宫腔操作史)、症状表现(月经过多、月经延长、痛经、性交疼痛、贫血)、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糖链抗原125水平、妇科检查(子宫增大、有触痛)、超声检查(轻度弥漫性增大、宫壁明显增厚、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动脉频谱RI>0.7)。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PS19.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月经过多、月经延长的症状表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宫腔操作史、症状表现(痛经、性交疼痛、贫血)、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糖链抗原水平、妇科检查(子宫增大、有触痛)、超声检查(轻度弥漫性增大、宫壁明显增厚、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动脉频谱RI>0.7)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对比
3 讨论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病灶同处于子宫体上,且患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因此导致其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二者易混淆[3]。鉴于此,本研究对这两种疾病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以及月经过多、月经延长的症状表现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性,但在其他指标方面的对比上,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①宫腔操作史:子宫腺肌病组的宫腔操作史构成比高于子宫肌瘤组,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妊娠、分娩、刮宫、上环等操作会对宫壁形成一定的创伤,使子宫内膜向肌层内生长,因此诱发子宫腺肌病的可能性较高[4];②痛经、性交疼痛、贫血的症状表现:继发痛经伴渐进性价值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原因在于:月经周期性激素会导致异位的局部子宫内膜增生、出血、扩张,继而刺激相应的神经阻滞,导致月经期子宫肌层的异位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异常变化,使子宫平滑肌出现强烈收缩,因而引起疼痛;③血红蛋白水平:子宫腺肌病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子宫肌瘤组,和子宫增大内膜面积随之增加有关,子宫壁在经期的收缩止血功能受影响导致经量增加;④血清糖链抗原125水平:子宫腺肌病组的血清糖链抗原125水平高于子宫肌瘤组,原因在于异位子宫内膜分泌的糖链抗原125增加,且临床实践表明,异位内膜的活性与浸润能力越强,则血清糖链抗原125水平越高[5];⑤妇科检查与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增大、有触痛、轻度弥漫性增大、宫壁明显增厚、动脉频谱RI>0.7的构成比均高于子宫肌瘤组,且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大于子宫肌瘤组,原因在于: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多呈轻度弥漫性增大,宫底圆钝,宫壁增厚,因为病灶中的血流稀少,频谱多普勒探查少许点状、短棒状的血流信号[6]。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临床指标的对比观察有助于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可避免误诊,对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元媚.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应用于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治疗中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妇产科研究,2019,4(2):96-98.
[2]巴双,吴晓燕,王红霞.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6(03):35-36+38.
[3]何晓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6):55-57.
[4]苏展.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鉴别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9):?976-977.
[5]闫瑞芬.62例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相关及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A4):20471,20473.
[6]郑海荣,王春艳,张炜,等. 80. 对比分析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及超声特点[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7):75-76.
论文作者:向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子宫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患者论文; 抗原论文; 超声论文; 水平论文; 指标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