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零售业的开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中国零售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国门的进一步打开,外商进入我国零售领域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近6年来,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迅猛发展,给我国商业流通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波,对大中型零售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对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并制定出有利于增强国有大中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的措施,确保我国的流通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外资进入我国零售领域的历史过程
1992年7月,我国政府为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的文件,批准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等6个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进行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试点。在此之后,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方案:1993年3月,国务院在有关文件中第一次同意将物资供销,即生产资料批发领域列入对外开放的范围。1995年,国家对外开放连锁经营形式,批准荷兰、日本两家外商在北京进行连锁商业试点。1995年6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又将商业零售、批发和物资供销从以前的禁止类列入现在的限制类,允许有限度地利用外资。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零售企业抢滩登陆,抢占中国的零售市场。在进入的外商零售企业中,有大型综合超市(如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仓储式会员店(如德国的麦德龙、荷兰的万客隆);便利店(如日本的罗森);超大型购物中心(如香港特区的新东安百货);商品批发集散中心(如香港特区的利联仓行);标准化食品超市(如日本的友谊西友超市)。到目前为止,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已有19家,地方越权审批的还有200多家。针对地方越权审批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的状况,199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禁止地方政府审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紧急通知》。自此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许多人对我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将何去何从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在此背景之下,1997年10月,我国首家连锁商业企业——中日合资华糖洋华堂商业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之后,外经贸部又作出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市场领域将逐步扩大,商业零售业对外合作试点可以扩大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的决定,它标志着我国开放零售领域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二、开放零售领域必要性分析
由于第三产业特别是流通行业的特点,我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晚于加工制造业,也晚于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而且市场准入的条件及审批程序都非常严格,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零售领域一直是外商涉足的“禁地”。这种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零售业态之间的交流,因而在外国的零售业态朝着超级市场、连锁商场和大型购物中心迈进之时,我国还停留在以百货公司为主这一较前期阶段。事实证明,从1992年开始的合资试点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成果,不仅为我国零售企业带来了资金,缓解了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方式和现代商业理念,加速了我国零售业经营观念、经营机制的转变,打破了以往百货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多种业态的发展为零售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开放零售市场,也是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所做出的承诺。我国于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参加了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在这一谈判中,欧美日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缔约方都向我国提出了在部门、行业领域和经营范围方面扩大开放服务业市场的要求。在商业方面表现为:要求增加外商投资的商业零售开放区域,要求允许外商经营商业批发业。为了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政府承诺将逐步开放零售市场。
三、国外大型零售企业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
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给我国带来全新零售理念同时,凭借其雄厚的资金,高效的物配中心,先进的信息系统,科学的管理,丰富的货源及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据专家估算,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吉之岛、荷兰的万客隆等公司在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的连锁店目前的日销售规模大致为200至300万元,逢双休日或节假日营业额最多可达700多万元。据上海的消息表明:目前门店数仅占8.7%的大型“洋”超市,1997年上半年销售额已占全市整个超市销售额的25%,且这一比率呈上升趋势。世界第一超市美国沃尔玛集团在深圳的沃尔玛购物广场一经开业,周围各超市营业额普降10%以上;法国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家乐福”落户我国南方某市后,当地一家国内超市一个月内便关门大吉,与之相邻的另一家大型仓储式商场利润下滑1/4。
这些外国大型零售企业的目标不仅仅是实现当前的销售额,而是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占领。沃尔玛扎寨深圳,计划在中国开设20家分店,开通专用卫星频道,加强与总部联系,准备打一场“持久战”;荷兰万客隆抢占广州,又挥师北上,计划在北京市的东北、西北、西南方向建3家超大型连锁仓储式商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意图覆盖全市;德国麦德龙已有沿沪宁高速公路每30公里开一家分店的计划。其他象英国的玛沙、日本的大荣、马来西亚的百盛集团和泰国的正大集团等国外知名企业无不觊觎中国市场,做长期发展打算。
四、增强我国大中型零售企业对外商竞争能力的几点设想
在外资零售企业“大军压境”,对“稚嫩”的中国大中型零售企业提出挑战的时候,国内的大中型零售企业效益却连年滑坡,究其原因,除国内宏观需求发生变化外,主要是由于各大型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消费者的购买力分流;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性等因素所造成。但是也不能否认,在批准设立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的城市中,外资的进入也是造成我国大中型企业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久的将来,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更大广度上开放市场时,我们将面临着资金雄厚、规模巨大、管理先进的外国企业全方位的竞争,若不再抓紧仅有的一点时间努力提高与国际连锁企业竞争的实力,那么中国零售企业很难把握住流通的主导权。如何提高我国大中型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设想:
1.通过兼并与重组,扩大规模,提高我国零售商业的组织化程度
与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相比,我国国有大型零售企业在规模上处于劣势。美国沃尔玛1997年的销售额是1700亿美元,大约是我国上海“一百”集团的100倍。如果仅依赖自身的资本积累扩大规模,那么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居于劣势的格局可能永远得不到改变,只有通过兼并与重组的方式,或强强联合,或以强并弱,国有商业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我国国有大型商业企业的规模才有可能在短期内得以迅速扩张,造就出一批民族商业“巨人”,这样处于劣势的格局才有可能得以根本改变。
2.建立并巩固与制造商的合作关系
从国际范围来看,工商关系的“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是一大趋势。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建立与制造商的紧密型合作关系。联合制造商,建立工商一体化的“联合舰队”对外“作战”,一定比商业孤军奋战更有竞争力。而且,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经营的进口商品按规定不得超过30%,这意味着70%以上的货源要在国内组织,开发供货商的工作都要从零做起。这一点我们是有优势的,因为我国的零售企业通常有一批稳定的常年供货商,这种“本土”优势应充分重视并加以应用。
买断经营是国外大零售商建立供货商网络的一大“杀手锏”,由于生产企业能够及时回笼货款,即使在价格上让利也乐于为外商供货。在这一点上,习惯了“代销制”经营的我国零售企业只有转变观念,改革经营方式,创造条件来采取买断经营,才能巩固与原有供货商的关系,否则,供货商流失了,“本土”优势就会随之丧失殆尽。
我们应该通过上述两项措施,力求降低我们零售商品的进货成本。
3.突出服务特色
国有大中型企业无论在规模、信息化程度,还是在经营管理方面都落后于外国大型零售企业,然而在服务方面,与外国大型零售企业相比并没有很大差距。我们如果能打好“服务”这块招牌,突出自己的服务特色,将有能力吸引众多的消费者。
有特色的服务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态度优。主动、热情、周到、耐心是每个商家所共同提倡的,特色就应该针对不同消费者习惯和心理,对特定的消费群采取特定的服务,力求在我国零售商业服务态度的建设上,出现一个新的飞跃。
服务方式优。当某一项服务各个企业都采用时,谁能采取有别于其他的先进服务方式,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外商零售企业的服务方式一般都已是制度化、固定化的,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一情况,努力改进服务方式,创造各种新的服务形式,从而增强竞争力。
服务范围广。我国大中型零售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本土”优势,力求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中建立各种便捷的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
4.实现信息化建设
“全球第一零售商”沃尔玛集团的创始人山姆·沃尔玛在其自传《Made in America》中称“电脑是协助管理及降低成本的利器,今天已被证实。”的确,想要使零售企业实现从单纯追求外表的富丽堂皇转向内在素质的提高,从销售企业拥有的商品转向销售消费者需要的商品,从大众营销转向一对一营销,从经验管理转向科学化管理,都离不开现代化信息的开发和运用。
零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POS、EOS、EDI、VAN、商业MIS、商业SIS以及其他辅助系统的建设。POS是商业销售终端网络系统,以条形码为运作手段,以计算机为中心,实现对商店库存、销售、财务、合同、物价等方面的管理,能够快速反馈产、供、销各个环节的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依据;EDI是以条形码和标准化商业文件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交换,将各种商业数据转变成电子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换,采用EDI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无纸贸易”,提高交换速度,提高数据交换的准确性;VAN是指将将制造业、批发业、零售业相关的商业信息,通过计算机服务网络来互相交换的信息系统;商业MIS是指对商业实体内部人、财、物实施全面管理的信息系统;商业SIS是指对商业经营决策者提供支持的信息系统。
大中型零售商场可以利用资金上的优势,建立大型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商品的进销调存实时管理,财务管理、劳资人事管理、编码物价管理,统计分析,办公自动化,经理查询,系统维护,数据库维护,信用卡的使用,多媒体查询及导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