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课后习题不管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对课后习题进行系统分析,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新方向,从而发挥课后习题对提升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课后习题,培养实践能力
在部编教材中,课后习题对学生的思维以及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重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这一典型特征,既要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也促进了对文本情境的融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例如,一年级上册的识字《口耳目》课后面的习题,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的口、耳、目以及手足能够做哪些事?又如《小书包》既要求学生整齐的摆放文具,也要能够自主整理书包;在下册中增加了“看图识加点字”,还编排了“照样子做游戏”以及分角色演故事等活动。既能够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吻合,同时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学习规律,使学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顺利达成实践目标;既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充分落实了语文实践性的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降低拼音的学习难度,对拼音的教学进行了延迟,所以在识字上也有所改变。在上册识字的第一单元,实际上并没有给生字注音;在学习了拼音之后,才在接下来的识字与课文中标注上了相应的拼音,直至下册的最后两课。对于这两篇课文来说,要求学生能够在文本中发现不认识的字,还要自主猜测它们的读音和含义,实际上这也是由拼音识字向独立识字的过渡与衔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拼音这一识字工具,当然,即使脱离拼音也能够完成识字。在写这方面,改变也非常明显,之前每一个汉字都会在田字格中,按照笔画顺序一一的进行表示,学生只要跟着描红即可。但是,现如今的部编教材却与此不同,选择了红灰两种色彩交叉使用,红色所代表的是提醒下一笔画。虽然在田字格中仍然有描红的存在,但却以独立整体的字作为具体的呈现方式;虽然也有描红,但是没有呈现分开的结构笔画。在下册教材中,写字的教学便不再编排笔画顺序。除此之外,在一年级的教材中,不管是识字还是写字,都提示了需要注意的偏旁,这样每课需要掌握的偏旁会落实到每一个字,这一编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完成独立识字、独立写字这一目标:首先既要养成良好的认真观察笔顺的习惯,之后完全脱离笔划顺序的提示,同样能够正确书写,全面强化小学生的书写实践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运用课后习题,培养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中,同时还特别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更要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高品质的语文教学必须要与思维相关联,思维能力才是全面提升学习能力的核心所在。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增加了一项特别的内容,为了证明某一观点,需要由学生自主在文中寻找相应的依据。如,《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从哪里能够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明确要求学生先默读全文,至少从中找出三处对此进行说明。还有在《父亲、树林和鸟》的课后习题:你是否同意下面对于父亲的判断?就要求判断,也要说明理由,并为学生提供了六个句子。针对这题的回答,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展开分析比较,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除此之外,部编本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基于图表等方式对具体的思维过程进行梳理和呈现。如《在牛肚子里旅行》,在课后要求学生绘制红头在牛肚子中的旅行路线,还要遵循这一路线的发展,将这个故事完整的讲述给他人听。
就传统的教学经验来看,与语段运用相比较而言,针对图表的阅读和填写大都稍显逊色,在统编本中,针对此类新型习题的编排,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完成分析、综合以及概括、比较等一系列思维过程。这样才能够成功的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课后习题,培养习作能力
在步入三年级之后,开始了初级的习作阶段。在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特别强调习作,通过目录就能够准确的发现,在每一个单元中都设定了一个习作主题,还编排了“习作例文”板块。这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帮助,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对比,这样才能够就此产生更深刻、更直观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要根据课后习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秋天的雨还会加什么颜色分给谁?并结合文本范例写一写。这种形式的题型更具有典型的思维含量,也明确了习作意识以及习作目标,突破了单纯的语言积累,成功的实现了对语言素材的吸收、内化以及迁移和输出,充分落实了语用目标,实现了良好的语言训练。
在新入选的课文后也编排了同样的具有习作意识的题目,例如,在《花的学校》课后为学生设计提问:你是否喜爱这样的表达?能否按照文中的样子写一写。习题的设置立足于表达形式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又基于模仿的方式展开练笔,不仅是为了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还要使其了解文本是怎样描写这些内容的。
总之,就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涵纳了想象、说话、习作以及思维四种不同的能力。所以,只有透彻理解统编教材中编者对于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才能够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才能确保教学效度。
论文作者:陈凤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课后论文; 习题论文; 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拼音论文; 教材论文; 能力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