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邵惠茹

(四川省昭觉县人民医院;四川昭觉616150)

【摘要】目的:分析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给予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中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中4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记录两组患者产后24h出血量、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满意度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合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给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产后出血知识知晓率,缓解负面情绪,降低输血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即产妇分娩24h内出血量>500ml,是产妇产后常见并发症[1]。产妇分娩后机体应激反应强烈、免疫力低下,体液或血液的大量流失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容易引起休克、贫血、感染等并发症,出血量过大就会引起死亡,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2]。所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重视度,及时给予对症护理干预,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对降低出血量、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本文就产后出血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作用进行探讨,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选自本院妇产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为22-36岁,平均(27.2±2.5)岁;出血量为540-1800ml,平均(860±120)ml;经产妇12例,初产妇33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8例,剖宫产7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为21-35岁,平均(26.4±2.3)岁;出血量为550-1820ml,平均(850±110)ml;经产妇10例,初产妇35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9例,剖宫产6例。两组患者出血量、分娩方式、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明确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对宫缩乏力患者给予宫缩剂治疗,同时引导患者家属多次按揉腹部,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力,减少出血。胎盘因素引起出血患者要迅速取出胎盘,对胎盘不完整患者在进行刮宫术,防止胎盘残留在体内,对胎盘黏连不易剥离的根据情况做好髂内动脉栓塞术和子宫切除的准备,以防加重出血。对软产道损伤引起出血患者寻找出血部位,进行缝合止血,合并有阴道血肿患者要将血肿切开引流,充分止血,给予吸氧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要给予药物治疗,积极补充血容量,做好急救准备,防止病情恶化。加强对患者出血量的评估、生命体征监测,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做好并发症防范措施。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让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异常症状时及时告知医生。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具体方法为:①出血期间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产后出血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等相关知识,让患者对产后出血知识有大概了解。护理人员每天用浓度为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对会阴部清洗2-3次,告诉患者要注重卫生,穿着宽松的棉质内裤,及时更换床单被套。保持清洁、卫生的病房环境,避免出现产褥期感染。合理调节室内温度,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加重病情。嘱咐患者在分娩后30min进行母乳喂养,让新生儿吮吸乳头,加速宫缩及泌乳, 有效降低出血。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母子感情,保持愉悦情绪。允许患者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全面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坚定康复的信心。②出血控制期 引导患者取半卧位,卧床休息静养,防止出现子宫后倾位,尽快恢复体力。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告知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对康复充满信心,减轻精神压力。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选择高蛋白、高营养、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禁止暴饮暴食,禁食冷冻、辛辣、煎炸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防止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增加泌乳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叮嘱患者按时作息,提高睡眠质量。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要避开患者午休或晚休时间,对待患者态度热情、诚恳、耐心,拉近护患距离。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产后24h出血量、SDS评分、SA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SDS评分、SAS评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分越低,心理状态越好。为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更噶(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指标对比(±s,分)

 

3 讨论

产后出血容易引起贫血、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3]。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胎盘剥离、子宫破裂等都会诱发产后出血[4]。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方法,保证了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权利,运用护理学知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提高患者的应激能力,有效降低出血量,改善患者的预后[5]。产后出血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郁闷等不良情绪,表1中两组患者护理前SDS、SAS评分均较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健康教育在出血期间让患者对疾病知识有有所了解,关心、鼓励母乳喂养,增强母子感情。照顾并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出血控制期间重点引导患者合理用药,进行体位护理、饮食指导、注意病情的监测、对并发症提高警惕,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并发症,得到患者信任,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分阶段干预,简单易行,卓有成效,大大降低了产后出血量,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

本文中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提升了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心态,降低产后出血量,有利于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莲. 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04-305.

[2]付春芳,刘洪艳,李竹艳. 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8):49.

[3]李雪玲. 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4):8-9.

[4]周冬妮,林惠灵,苏丽金. 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4):259-261.

[5]李淑平. 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医疗装备,2015,28(11):200-201.

论文作者:邵惠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邵惠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