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设计中电力监控系统的作用论文_王汉奇

身份证号码:13080319881109xxxx

摘要:相关研究表明,电力监控系统的稳定特性,是服务于供配电设计的重要依据。为此,供配电设计人员应在明确电力监控系统作用优势的基础上,提升整个电力系统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鉴于此,本文对供配电设计中电力监控系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供配电设计;电力监控系统;作用

1 对电力监控系统特性的分析

具备灵活优势。正是因为电力监控系统是搭建在计算机之上的,因此,其各类的功能软件、监控系统也必须要根据计算机软件的更新信息同步更新,并且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实现软件的升级,也正因如此,紧跟网络的发展步伐,保持软件上的灵活性,才能够为供配电设计提供全方位的监控环境,做好信息的处理与传递。

具备保密优势。在电力监控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往往都需要单独设立IP,为电力系统提供单一的IP地址,而电力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只能利用这唯一一个IP对电力监控系统进行操作,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避免了监控系统信息外泄的可能性,尤其是电力工作人员在访问IP的时候还需要输入访问密码,因此,也就极大的维护了电力信息的访问权,具备保密性。

2 供配电设计中电力监控系统作用要求

供配电设计中电力监控系统的作用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主中压进线回路和低压进线回路与重要出现回路。在主中压进线回路方面,电力监控系统要保证遥测、电能质量监测、遥控以及遵守通信规约的目标实现。对于遥测的作用目标,系统设计人员要控制电压、无功功率、电流以及无功电能和电流的测量精确性。电能质量监测则要加大电压骤升、骤降以及单次谐波分析与捕捉科研力度。为实现供配电系统远程控制目标的设计,监控系统应用人员要控制好遥控作业的质量。对于电力监控系统的通信规约设计目标,研究人员应设计标准通信接口时,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通用设置。低压进线回路与重要出线回路的监控设计与主中压进线回路遥测精度控制要求0.2%不同,其测量精度要达到0.5%,才能实现电压、有功功率、有功电能以及功率因数等的作用目标。遥控,则要对开关的远程分/进行合控制;遥信,则要控制好开关分合状态或故障状态。对于电能质量监测控制,供配电系统设计人员要将整个系统的单次谐波分析控制在63次以下,并对电压的突变影响进行监视,以实现运行稳定性告警输出控制。而标准通信接口与主中压进线回路相同,要根据通用通信规约进行设置。电力监控系统的作用原理,如图1所示。

3 供配电设计中电力监控系统作用实践

3.1 系统架构

3.1.1 硬件设计

建筑物配电自动化系统硬件构架设计一般采用分析分布的结构形式,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站基层、间隔层和设备层。站基层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信息的远程传递和对监测变电站的实时监控,并作为一个类似于信息中转站的地方,上传采集的基本数据到控制中心并传递执行管理中心发布的工作命令,其功能的实现是通过相应设备的合理布置和系统化管理运行;间隔层的主要作用是保障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度,间隔层主要由测控单元组成,也能够直接检测到保护局、变压器的信息,并实时反馈,保障继电设备的独立运行,维护系统的稳定性;设备层主要由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太网交换器和服务器三个部分组成,主要作用是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

3.1.2 软件设计

建筑物配电自动化系统软件架构设计主要由现场监控部分、远程控制部分以及数据库报表查询部分三个部分组成。现场监控部分主要有两个程序构成,分别是后台数据处理程序和监控人机界面程序,后台处理程序作用是能够智能进行协议的转换,以便实现接入人机界面,监控人机界面程序作用是通过图表形式浅显易懂的反应出各个部分的工作状态以及相应的工作参数;远程控制部分主要作用是在满足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保障远程控制对现场工作的控制权限,这样就能实现上级监控中心对于变电所的实时监控和控制;数据库报表查询部分包括变电所工作时的所有数据,比如对于其正常状态、维修状态的系统性的信息记录,还能通过相应的数据处理以更清晰明了的方式反映出变电站的工作状态。

3.2 网络方案设计

为提高网路组成方案的传输效率以及降低网络运行的成本,研究人员应采用如下三方面手段,来实现现场智能监控设备采集信息数据的有效传输。首先,在设计网络方案的大系统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针对电力监控系统进行的现场智能化信息数据材料不集中且监控设备较多不易控制的问题,将现场总线与现场智能监控设备进行连接。这样一来,监控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就能沿着各条总线分别接入网关,以完成设计操作。其次,对于小系统的网络方案设计,相关人员应基于其运行较为集中的特点,将其包含的智能监控设备连接于一条总线上。再通过连接口的转换设备与监控系统的主机进行直接连接,以实现数据信息的交换。最后,在设计具有多个子变电站的大系统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根据其电力监控系统设备较为复杂的特点,以实现其运行稳定性为目标。具体就是在每个子变电站上设置一台电力监控主机,以保证其作用于供配电系统应用各类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与此同时,电力监控主机,还应对现场智能监控设备进行网络运行管理维护和站内数据信息的运算处理,以完成监控信息给远程监控控制中心主机的发送。至此,供配电系统中的电力监控系统就能根据反馈回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授权操作,进而提高系统运行使用的灵活性、稳定性、隐蔽性以及先进性[5]。电力监控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3.3 应用载波通信技术

现阶段,用于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最多的通信技术是光纤,其具有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传输速率较高的特点。但就日后电力系统对电力供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可持续化需求方向来讲,光纤使用的成本较高,并不利于大规模、全范围的使用。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新兴科学技术的研究,例如,载波通信技术,其除了与光纤具备同样的自动化控制功能外,应用可靠性还较高且信号传输速率更快。在未来,电力配电系统建设人员应采用该技术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规划与实践,从而使电力供配电系统朝着更为经济性合理性的方向向前发展。

3.4 人机之间的交互

大家都知道电力监控系统能够为供配电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清晰、高质量的截面,为供电工作人员的实际电力工作提供便捷。因此,在界面的设计上就应该突出实用性与便利性特点,也就是说在界面阅读语言的设计上都设置为中文,一方面确保电力用户能够更好的了解界面内容,还能够避免用户出现操作上的混淆,进行统一的操作。而且电力监控系统还可以针对界面的不断更新,积极的为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操作界面,显示供配电的状态,例如:供配电当前时刻的运行内容、设备运行方式、数据处理状态等,通过监控界面,为用户提供极大的方便,拉近用户与供配电的距离,保障用户可以清晰了解供配电运行。

3.5 网络信息采集和传输功能

在现场智能监控设备较多时,可将大系统布置得相对分散,例如将现场智能监控设备直接连到总线,然后再将网关中各总线分别接入;而在现场智能监控设备较少时,则可分布相对集中的小系统,将所有智能设备连接到一条总线上,利用接口转换器实现数据交换;当电力监测系统中有多个子变电站大系统存在时,为保证系统运行稳定,要在单个子变电站系统中均设置监控主机,通过主机对现场智能设备进行直接管理,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将重要信息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并对监控中心的主机授权,以便于对子变电站监控主机进行查询控制,提高电力监测系统的运行效率。

3.6 监视和记录功能

电力监控系统的监视功能包括对电能质量和电网安全的监视。电能质量主要包括电力设备故障、动态扰动、静态偏差以及人为误操作等;电网安全则包括电力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电流、电压模拟量和自控装置运行状态的不间断监视,以便于在供配电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预警,为技术人员检修工作提供便利。

记录功能包括时间顺序记录和故障记录。时间顺序记录模式可对供配电各程序的数据输入、输出状态进行有效记录。当远程集控主站或后台监控系统信号断路时,时间顺序记录模式也能保证数据不遗失。故障记录则是指在设备故障动作前后,对与故障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记录,例如电流和电压值,有效提升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不必像以往那样逐个查找故障点时间和缘由。此外,根据记录数据还能为应对措施的拟定提供参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供配电设计中电力监控系统作用的深入认识,研究人员找出了将现场总线与现场智能监控设备进行连接等方式,提高了监控数据信息传输操作的效率与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林振练.供配电设计中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6:53-54.

[2]陈凯.供配电设计对电力监控系统的应用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4,02:65-66+79.

[3]刘春玲,张焕生,郝国芬,崔凌云.基于VPN技术的供配电监控系统的设计[J].电源技术,2014,11:2180-2181.

[4]韦勇.惠罗高速公路的电力监控系统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39-40.

论文作者:王汉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供配电设计中电力监控系统的作用论文_王汉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