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爱国主义教育新论
朱 芊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摘 要] 习近平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反复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于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和要求而言,意味着既要对民族国家有情感认同,同时也要奉行互信互谅互鉴的文明观;既要遵循国内道德、政治、法律交往准则,形成理性意识与责任担当,同时也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既要把爱国主义视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进行提倡,并在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中寻求自我发展,也要在多元意识形态的碰撞中获取国际认同,在全球交流与历史传承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使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它不仅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具有指导意义,对深化和拓展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爱国主义; 内涵发展; 教育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民族国家依旧是情感认同和利益归属的主要共同体
习近平在2013年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时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他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整个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依存与联系不断深入,人类好比生活在地球村中,生活在现实与历史交汇的同一时空中,逐渐成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运共同体。”[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根据全球前途与人类发展而为我国提出的一种发展方案及理念,该方案不仅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还形成了广泛且深远的国际影响,而且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进步的鲜明旗帜。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彼此隔离”已经成为了历史,强调人们对自己祖国情感以及依存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重大冲击,但“民族国家依旧存在且仍属于多数人归属与认同的主要共同体”[2]。
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吸引着他的目光。
全球化依旧以民族国家作为基本单位来实现国与国之间在资本、信息、文化、贸易、人才等各个方面的流通、往来,通过各国间的联动方式来实现全球化的动态运行,“它并不是一种超越于各国之外的一种独立自主的力量,而是更多地存在于各国间的关系之中”[2]。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民族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意识的崛起促使各国都在积极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在维护主权、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谋求国家的发展。此时,经济利益通常会发展为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旋转轴心,并未有任何掩饰[2]。经济利益的冲突现实而客观地反映了国家依旧是民族实现其核心利益的载体。目前世界上的国家主要通过结合“地域”与“民族”两种属性来组成“祖国”,国家与特定民族之间的这种结合尚无法通过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水平进行分离,而民族原有的地域基础以及连接民族与国家的纽带也难以通过现有的经济全球化水平进行改变与摧毁[3]。主权意识的崛起、经济利益的冲突、国家安全的维护、国际竞争的激烈更加牵动着人们的爱国神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为经济全球化下民族国家人民的爱国情感和行为提供了稳定发展的方向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爱国主义的传统内涵
就内涵而言,爱国主义是对个人与祖国依存关系的揭示,是人们对祖国深厚情感的表现,也是人们对自己民族、家园、文化的尊严感、归属感、荣誉感与认同感的统一[4]。斯蒂芬·内桑森认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应该满足下述条件:第一,特别关注国家福祉;第二,对国家有特殊的爱;第三,为国家利益愿意作出自我牺牲;第四,对国家给予的身份证明高度认同[5]34-35。
就历史而言,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条件的不同最终形成的爱国主义也有差异化的要求与特点。不管是依恋故土的家国情怀,齐家治国的忠孝观念,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生死不移的报国之行,还是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统一大业的实现,爱国主义的历史和具体,正是通过它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来展现的。
从结构上看,爱国主义内涵所体现的情感认同、责任担当以及精神传承3个逻辑层次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作为情感系统的爱国主义,它体现了个人对祖国依存关系的情感认同,表现为人们对祖国山川大河、辽阔土地的深深眷恋,对本民族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以及骨肉同胞的满腔热爱。这种对于具体物质形态的偏爱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客体表征上的关注,为国家认同感提供了稳固的载体。作为责任担当的爱国主义,将客体表征上升为国家的抽象形态,依据理性判断形成了对国家的领土主权、社会制度、政治信仰、文化体系等内容的价值认同和现实维护,并转化为遵守国家调整个人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系,如道德标准、法律规范与政治准则,所以具有政治性、历史性、阶级性与民族性等特点。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与提炼,也极大彰显出在中华民族精神架构中爱国主义具有的关键组成地位。习近平提到:“中国要实现高速发展,必须运用13亿人民的力量。”[6]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纽带始终紧密团结为一体,构筑起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精神长城。
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更加具有一种人文关怀,通过对话协商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倡导各国秉持相互尊重原则,共同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这种治理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化解了全球化红利的分配矛盾,避免爱国主义被狭隘的民族主义所桎梏,在维护本国主权、实现本国利益的同时,努力增进他国和人类共同利益;在承担本国公民责任担当的同时,让跨国交流在途径和形式上更加顺畅,以一种更加积极和宽容的心态融入并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
对于爱国主义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理论内容和战略格局。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做出正确抉择,拓展和深化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理解和实践转化。遵守互信互谅互鉴的文明观,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在多元意识形态的碰撞中获取国际认同,在历史传承和世界交流的过程中坚定四个自信。
(一)既要对民族国家情感认同,同时也要奉行互信互谅互鉴的文明观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Ⅲ到Ⅵ中详细论述了他政治理念的中心思想——政体(Politics或Politea)。构成政体的公民并非仅是占据相同的空间而是由共同感情联系在一起,正是情感、忠诚及友情构建出一个政体。这种政治合作关系是感情的杰作,“感情是住在一起的有意选择”[7]。(Affection is the intentional choice of living together. 1280a)“友情是城市有益事务中最重要的一项,因为当他们彼此之间有感情,就不太可能陷入冲突。”[7](Friendship is the greatest of good things for cities, for when people feel affection for each other they are less likely to fall into conflict.)公民是由共同感情的关系团结在一起的。
在健全的组织机构基础上,除了加强科学规范的管理,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5-6]外,还需要关注并探索性地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如进一步探讨区域CH、PKU发病情况以及筛查假阳性对家庭的影响等,使新生儿疾病筛查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开拓更加广阔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7]。
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还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正是特有的生活的模式、人民的文化、习惯风俗、法律、道德意向以及社群观感等使得的爱国主义有了自己独有的情感寄托和承载基础。放眼于当下,各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融的经济全球化中逐渐形成为统一的具有内部多样性的世界文化。人类文明所具有的多样性既是人类进步之源,也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多样促进交流,交流带来融合,融合推动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需要给予各种社会文明平等地位,需要构建互谅互信互鉴的文明观:通过文明互谅处理文明冲突,通过文明互信取缔文明隔阂,通过文明互鉴超越文明优越,对多样化的人类文明给予足够的尊重。
国家的强大最核心的表现在于良好的国际威信和影响力,而这份威信和影响力主要是取决于国家对全人类的贡献程度[17]。习近平曾经在国际经济交流会议上多次向世界各国解释了“中国梦也是世界梦”的观点,他表示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中国梦的实现就是世界梦的实现,在和谐共赢发展原则的指导下,中国的发展始终将与全人类的进步息息相关。中国梦不仅代表了中国富强的愿望,更代表了中国愿意为世界共同繁荣担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2013年10月24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地表达了“中国梦”当中对于世界同步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他指出中国人民始终都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互助互利,共同实现对美好未来的追求[18]。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发展模式,以及开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这些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支持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举措充分说明了中国以大国责任带领共同体成长的决心。中国明确地构建了“世界共同体”的发展意识,而且通过国际利他主义的典范力量,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普遍落地生根,最终促进世界和谐发展,消除区域不平衡的危机,为全人类共谋福祉。
(二)既要遵循国内道德、政治、法律交往准则,形成理性意识与责任担当,同时也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
一个民族国家的公民如果仅仅“以深厚的感情表达他对自己国家的极大关心,但他却不去考虑国家整体的利益,更不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去采取行动、做出牺牲,这只能算作是一种迷恋而不是真正的爱,这种情感是浅薄的和不可靠的”[5]90。
民族国家作为主权力量的载体,在维护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以及民族利益等问题上起着关键的支持作用。各个民族作为置身于一定社会制度、政治体系、文化氛围中的群体,一定要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以爱国人士陈独秀的观点来阐述,即为“爱国心,情之属也;自觉心,智之属也。”由此可见,具有爱国情怀的人能够通过爱护国土、国民、国之文化等行为来实现爱国心,而具有理性、智慧的人则会站在国家、道德、法律以及社会等更高层次的角度来实现爱国之志,用智慧来建设更美好的祖国,理性爱国才是更符合改革发展形势的爱国表现[8]。这就要求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致力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智慧来推动国家实现振兴和发展,理性地确立和践行自身的爱国之志,更好更快地帮助祖国实现富强、繁荣、和谐的目标[9]。这种通过理性意识和责任担当体现于国家态度上的爱国主义,其本质是维护整个国家、民族、个人的最大利益。
中国倡导并推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在依旧存在价值分歧、观念冲突和利益竞争的当下,积极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与世界其他文明和谐共处,追求平等、合作、共赢,探索塑造和合世界秩序的可能性,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实现世界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将中华文化和智慧充分融入世界共同繁荣的事业中去。这一事实客观而真切地反映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当代爱国主义正朝着更加理性、平和、自信、从容的方向发展。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单则易折,众则难催”。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的差异,都必须始终坚持领土完整、内政和主权独立的国际交往准则,针对传统或者特殊的安全威胁不断探寻应对方案,通过更加深入和有效的互助合作来实现普遍、共同安全。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地提到:“中国应当始终贯彻共建、共享、共荣的世界治理观,在处理国际关系等问题上始终遵循民主化的原则,任何国家都应当享有平等性的国际关系。未来中国还应当在倡导实现国际民主目标的道路上继续起到大国的引导作用,共同促进平等和谐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为世界和谐共荣贡献更大的力量。”[11]
在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世界贸易交往的各项规则,构建平等、互利、包容、开放的综合性多边贸易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和谐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建立具有绿色和谐、开放包容等特点的世界生态体系,“全球性调整需要全球性应对,唯一的途径就是精诚合作,各个国家都应当积极参与建立全球生态体系的各项工作,相互之间形成互利互助、共享共建、和谐共处的沟通和协作机制”[12]。
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先在全国党政机关、农村、城市基层等五种类型的19个单位经过试点取得经验之后,在全党范围分三批进行,每批半年左右时间。第一批是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从2005年1月开始至6月基本结束。第二批为城市基层和乡镇机关党组织,从2005年7月开始至12月基本结束。第三批为农村和部分党政机关党组织,从2006年1月开始至6月基本结束。每批集中学习教育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在方法步骤上分为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进行。一共有7000多万党员、3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参加了历时一年半时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内镜超声(EUS)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填补了普通内镜、体表超声和CT等所不能覆盖的一些特殊适应证,特别是EUS下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是目前解决胆胰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诊断和治疗地位日益上升[1-2]。但目前EUS在我国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型,其原因为EUS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授课教学、手把手、老带新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本研究旨在探讨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案例式教学法(cased-based learning,CBL)以及两者联合在EUS胆胰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国家之间是和谐共处还是频繁斗争,最终决定了世界秩序是安定抑或是混乱。现代国际交往的原则要求各国应当彼此尊重,增强交流合作,坚持平等协商,同时各国国策都应当遵守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基本准则。民族国家之间应当始终保持不冲突、不对抗的良好关系,发展协作共赢、互利互助的新型强国模式。
花五奇略一抱拳:“搜神手,请了。”不待秦铁崖回礼,刷刷刷连出数招。也不知道他使的是何种兵器,但见兵刃闪闪有光,攻势既凌厉又飘忽。
(三)既要发扬爱国精神和民族文明,致力于在强国之梦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认同,也要在多元意识形态的碰撞中获取国际认同,同世界其他文化一样逐步建立具有理论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等特点的特色民族文化
在全球经济化的大浪潮下,人们在客观而理性地审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时,看到的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经济利益、政治体系的竞争,同样在意识形态层面也将出现激烈的多元碰撞局面。2014年是中国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第69周年,习近平在周年纪念座谈会上总结了民族胜利的根本原因,即“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13]英国的著名学者汤因比也发表过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出现中断现象的伟大文化体系,其文化的内涵具有令人惊叹的顽强生命力,而这个生命力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爱国主义民族凝聚力[14]。在历史传承和与世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既不可骄傲自满,也不可妄自菲薄,而是要始终坚守着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15]
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话语体系主导之下,国际社会更多的是基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示国际认同。习近平通过千年文明的历史底蕴在外事活动演讲中一次次对中国“和合主义”“兼容并蓄”“天下主义”“协合万邦”进行了精辟的阐释,彰显了国际交往中的大国责任本质。“和合主义”倡导的即是权利共享、价值共创、社会共有、和平共处[16]。它指导着我们在强国的道路上不忘给予他国必要的关切,并且提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以“利益共同体”的形态实现强国目标,也推动他国共同进步。本土安全和国际安全相一致的“安全共同体”,当代人发展和后代人发展相持续的“发展共同体”。
全球有超过两百个地区与国家,民族种类有两千余个,宗教也有多种。而不同的习俗与民族,不同的历史与国情,不同的特色与地域,所孕育出的文明也不同。关于如何共创世界文明互鉴共荣的局面,习近平曾指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因交流而多彩”,对待文明要坚持“平等”“多彩”“包容”的原则与态度。唯有如此,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才能在积极融入全球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竞争比较促进共同发展,在充分保留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平和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使得互信互谅互鉴的文明观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在TNBC中雄激素信号的作用是复杂的。抗雄激素药物的耐受性往往较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一些抗雄激素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中,以观察该类药物作为单药或与其他信号通路抑制剂以及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后的治疗效果。基于前期临床数据,可以预测,未来标准化和可遵循的以AR为标志物的相关TNBC的治疗方法,将使研究人员能够为患者量身定制临床治疗策略,并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预测患者对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AR有望成为TNBC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转化
从齐家治国、救亡图存到民族复兴,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习近平在2016年向世界人民表达的新春祝愿中曾说道:“世界广阔无边,面临的问题也同样繁多,在促进世界共同繁荣的进程中,中国愿贡献巨大力量,国际社会也必然需要中国智慧的参与。”由此可见,未来中国将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中国不再是被动方,而是国家合作的倡导者以及国际多边主义的参与者。
正如上文所述,尽管“民族国家作为重要的主权载体的这一观念依旧是绝大部分人的共同认知”,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经对民族国家的重要性起到了一定的分解作用,在国际强制性或者服务性组织产生的过程中,就已经对某些原本仅属于国家的职权提出了共享的要求。因此,民族国家不得不将某些主权性质的职权交予代表着全世界共同利益的国际组织”[2]。从这个局面来看,埃及的著名学者巴哈丁认为:“全球化趋势明显对于民族主权具有离心作用,它将分散民族国家中原本具有凝聚力的部分社会组织,将逐步模糊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界限,甚至要求新的全球经济体系应当逐渐消除边界。”[10]39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日益增加的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因此,所有国家都应当凭借包容开放的国之心态,让自身在世界和平共荣的道路上逐步实现共赢的美好目标。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将激情爱国转化为信念爱国、理性爱国、开放爱国,“让爱国人士意识到爱国不仅是感性的选择,更是理性的追求,是关乎国家和世界共同繁荣的重大事项。”[2]
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原则应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原则为指导来调节、控制、管理体育教学活动。
(一)信念爱国
我们在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倡导互信互谅互鉴的文明观的同时,要充分保留承载自己民族情感寄托的国家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不应当否定或虚化历史,将真实的历史历程割裂。习近平表示:“历史是所有事物的真实写照,从历史中,人们可以反思和学习,认识和提升自己;对历史进行深入剖析则具有前瞻性,引导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19]对于我们的国民而言,要在对文化传统认知、情感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稳定的思想体系,从历史延续和民族传承的角度和意义来理解爱国,“知史爱党,知史爱国”。通过理性判断,进入信仰层面,即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民族的复兴与强盛,是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联系。这种信念式爱国突破了国家作为主权实体、个人得失等外在因素的考量,将爱国内化为一种发自内心、无可推卸的使命责任感,内心的信念和未来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爱国不应当仅在国家尽善尽美的情形下才去爱,每个人的祖国都有着不同的缺陷,国家也曾做过错误的决策,但这些过往都不应当成为阻碍爱国之志的借口,真正的爱国就应当尽自己所能去改变和填补缺陷,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习近平在对中科院的一次工作考察中提到:“科研人员首先要具备真切的爱国之志。”[20]只有对国家具有包涵深情的爱,才能激励着科研人员致力于推动国家科技力量取得发展,爱国之志是在多元意识形态的比较和选择中形成的深厚情感和信念支撑,爱国是任何时代都必须具备的优良传统。尽管不同国家的世界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以及价值取向都千差万别,但我们只要坚定自身的爱国立场,就能始终保持明辨历史的能力,避免因其他错误意识引导的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我们在坚定互信互谅互鉴的文明观的同时,必须要将国家主权的完整独立性放在首要位置上,在坚持民族和爱国主义的前提下,共同实现世界文明的繁荣。
(二)理性爱国
从传统救亡图存演变保留而来的激情式爱国在百年来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中,释放了强大而浓郁的爱国情感。这种充满强烈危机感和自尊心的表达模式在历史上为形成统一战线、抵御外敌,实现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种情感方式的表达更多的是以国内民众游行、示威、抗议的方式表达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
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爱国主义情怀和行动都应当被有效控制在法纪规范之内,我们在展现爱国之志的时候必须牢记理性、有序、有节等原则和要求,始终把国之稳定大局放在首位,切不可因冲动而有损国家利益。保持有理有序才能实现真正的爱国,才能让反华的流言得到有效制止,并且让世界清楚地看到我国和平发展的决心。由此可见,爱国热情和行动的表达必须讲求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爱国的真实初衷,让敌对者的心思落空。
① 分铸法的起源争议很大,郭宝均先生认为是春秋中期新出现的一种铸法,参见:郭宝均:《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也有学者认为在殷墟前期器物附件的铸接以及榫卯发展,为分铸法的推广奠定的基础,参见:华觉明,冯富根,王振江:《妇好墓青铜器群铸造技术的研究》,中国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传统的激情爱国改变不了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站位和格局,只是一种国民情感上的宣泄和表达。在新的历史时代,我们要把爱国之心同社会发展规律取向一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我们的才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正逐渐兴起,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环节愈加明显地集中于各国创新实力的竞争上。“目前的国际竞争形势表明,只有具备强大的创新实力,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强者和领跑者的地位,也只有始终保持领先的创新能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21]激情式爱国点燃不了我国发展的新引擎,只有将爱国情怀转化成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寻找创新突破口,抢占发展先机,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本领,才能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为中国的民族复兴提供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三)开放爱国
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逐渐靠近世界之窗的中央。现代全新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定要适当地融入世界价值观,从世界的角度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并提升全人类的幸福感。在建设和报效祖国的同时,必须坚持和平共荣、美丽和谐、开放和平的发展理念,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人类共同的追求能够逐步实现。
埃及的著名学者巴哈丁曾说过:“爱国情怀和行为并不是被封锁在国界之内的,任何国家都不应当将爱国主义作为阻挡世界人民交流和沟通的屏障。……真正的爱国者是不会被这种刻意设置的屏障所阻隔,同样也只有在开放包容、广泛交流、共促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爱国主义。”[10]59-60我们不仅要热爱和传承本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各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历史文明,只有在充分尊重他国文化的前提下,才能让本国的文化处于更美好和谐的世界环境当中,并且通过不断向其他文明学习,以取长补短、去粗取精的形式让自身的民族文化更加充满活力,在相互交流和磨合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文化协会万邦的优秀传统,对内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对外要求与人和谐相处、倡导平等互利。弘扬新时代面向世界、开放交流的爱国主义,意味着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世界胸怀和全球视野,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以及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列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解读[EB/OL].(2017-09-11)[2018-10-22].http://news.cctv.com/2017/09/11/ARTIur5ySKMrZfag862Nho5L170911.shtml.
[2] 刘建军.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J].教学与研究,2012(4):5-15.
[3] 阿迪力·买买提.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民族学解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5):29-35.
[4]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5.
[5] STEPHEN NATHANSON.Patriotism, Morality, and Peace [M].Washington DC: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1993.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98.
[7]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一)[M]. 高书文,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250.
[8] 陈独秀.陈独秀散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0.
[9] 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3-144.
[10] [埃及]侯赛因·卡米勒·巴哈丁.无身份世界中的爱国主义——全球化挑战[M].朱威烈,王有勇,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1] 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EB/OL].(2017-11-05)[2018-10-21].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1105/c1003-29627248.html.
[12] 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在杭州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 (2016-09-03)[2018-11-01].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9/03/c_129268346.htm.
[13] 习近平眼中的中华文化精髓[EB/OL].(2016-09-30)[2018-11-01].http://news.eastday.com/c/20160930/u1a12131162.html.
[14] 吴潜涛.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J].高校理论战线,2011(10):9-14.
[15] 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1).
[16] 余潇枫.国际关系伦理学[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2:202.
[17] 郭树勇.论大国成长中的国际形象[J].国际论坛,2005(6):52-56;81.
[1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99.
[1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1.
[20]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EB/OL].(2013-07-17)[2018-11-01].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7/18/content_8317856_5.htm.
[21]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2).
A New View on Patriotism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ZHU Qian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China )
Abstract: President Xi has repeatedly emphasized th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on many major international occasions. This means that for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of patriotism in the new era, it is necessary to not only recognize the emotional identity of the nation but also pursue a civilized view of mutual trust,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It means following the rules of domestic moral, political, and legal communication, forming r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responsibility, 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 governance, which is based on extensive consultation, joint construction and shared benefits. We should advocate patriotism a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spirit and seek self-development in the miss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gain inter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collision of multiple ideologies, strengthen road, theoretical,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The thought of the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has enriched the times of patriotism, which has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our diplomatic strategy, an important meaning for expand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patriotism and perfecting the content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Key words: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patriotism;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755(2019)03-0045-06
[收稿日期] 2018-12-21
[作者简介] 朱芊(1980-),女,湖南郴州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标签: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内涵发展论文; 教育论文;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