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乐县供电公司 457400)
摘要:在新的生产模式下,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就包括运维人员水平低,职业技能不合格、现场作业难以安全控制、检修工作的差异明显等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结合与分析电网的实际状况和变得运维一体化作业的难点,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制定切实可行风险管控对策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风险管控;实践
1变电运维一体化概述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为电网建设维护的有效方法,以自身特殊性被广泛应用到电网建设中。变电运维一体化是指电网运行管理过程中,通过变电运行维护方式让运行中的每个工作环节与流程的管理转变成一体化,为电网各个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以此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确保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改革变电运维一体化过程中,主要是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行流程结合起来,统一规范、管理电力企业中的设备维护和检查环节,节约成本,严格按照工作流程配置人力资源,维护电网系统稳定运行与员工生命安全,提高电网系统作业质量。同时,加强运行维护工作人员之间的整合,将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整合变成变电运行维护人员,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挖掘工作人员的潜能,防止交叉作业,有利于实时监控电网系统,避免存在安全风险。
2变电运维一体化管控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2.1管理风险
在过去变电运维管理中,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占据整个工作核心,具有较大的负担与压力,经过改造、完善后,员工不仅需要承担日常工作职责,还加入了变电运行检修与维修内容,增加了工作量,加上工作范围涉及内容广泛,加大管理难度,导致极易出现问题与纰漏。
2.2操作人员风险
员工除了承担已有的工作职责外,还应了解掌握各个方面技能,认识电气设备,确保运维与检修质量得到提升。但是,由于员工自身素质较低,工作过程中出现负面情绪,没有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导致工作存在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工作职责要求。
2.3电力设备与技术风险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实施,要求员工掌握相应的技能,及时维护、检修电气设备。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虽引进许多精密设备仪器,但是,由于没有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给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带来影响,导致运行中存在风险与隐患。
3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主要措施
3.1开展作业风险评估,实施安全风险预控
按照具体作业项目和作业流程,建立作业项目风险库,并实行动态化更新,让运维工作人员了解掌握各个项目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与控制措施,做到提前防范与控制。例如组织开展专题风险评估会,对每个项目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根据变电站和集体设备优化各种安全大检查形成的数据库、具风险数据库、缺陷库、隐患数据库和红线设备数据库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现场风险库,做好针对性防范措施。通过“一项风险,一张图片,一类措施”的模式,实行可视化图解分类,编写安全风险可视化管控手册,将风险因素与控制措施直观化、准确化。另外,将抽象风险变成可执行的步骤,以此规避作业风险,借助具体作业项目对应现场风险库,在运维一体化项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风险分析和控制这一栏中纳入作业中的主要危险点和针对性防范措施,坚持“逐条入卡,每步确认”原则,达到风险控制流程化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作业流程标准化,实施质量风险管控
全面控制整个项目作业流程,针对项目不同建立适合的风险管控标准化操作流程卡,倡导“对应项目,对照现场”,实时控制现场质量风险。
3.3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技能水平
定期开展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对运维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将设备构造、理论培训、实训、网络答疑、现场模拟训练和模拟演武等纳入培训课程中,提升工作人员技能水平。例如根据变电一体化运维体系中工作职责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培训制度进行培训,提升职责岗位的技能操作水平,拓宽工作人员技能,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整个变电一体化运维系统中岗位技能。同时,通过集中培训方式,减少不同职位之间的人员流动阻力,使各个人员能够适应岗位不同的工作,一旦出现突发性情况时,能够及时补充高技术人员。
3.4科学分工,科学管理
在进行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管控时,要对变电运维的作业小组的最大的承载能力进行透彻分析。最大承载能力包括人员安排、作业人员工作量以及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等方面。各个班组的组长应该对其组员的最大承载能力,和需要管控的风险进行评估,上报给上级部门,再有上级部门对各个作业小组的工作量进行科学分配。由于变电运维工作的工作难度较高,同时工作量也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大,对于工作量的科学划分也越来越重要。在制定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计划时,不仅仅应该阶段性的制定目标,而且应该将各作业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避免一旦出现事故而发生的因权责不明,目标不定,而引发的职责互相推诿,无法处理相关责任人的现象发生。而且,对各个班组的科学分工与整合可以使各个班组间的工作互相协调,进而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变电运维作业可以准确、高效率的进行。
3.5建立健全监察体制,加强监督
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过程中的风险众多,如不加强监督,将会影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作业效率,随着无人值班管理模式的普及,人少站多的情况会逐步出现,为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要做到定人定责,全程跟踪管理。建立监察机制,将原有管理流程与新增工作流程相结合,细化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实现对变电运维的工作流程全程监管,解决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健全监察机制,首先要让作业人员、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并在工作的范围内履行自身的职责。其次,要根据国家电网的相关规定,工作票的签发人不可以兼任工作许可人与工作负责人,明确电网任职的所有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职责与监督职责。最后,对于变电运维作业人员要清晰对他们的监管,必要时应采取一对一的监管模式,这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和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4风险管控实例
某变电运维队伍为了达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目的,增加了运维班组和集控组,两组工作人员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运维组员工主要由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技术工作人员组成,承担变电日常运行检查与维护的工作职责,规避变电运行的安全隐患。而集控组员工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人员组成,承担着变电日常运行中设备设置巡查工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网建设规模和覆盖面积的扩大,传统的变电运行和维护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力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必然选择。变电运维一体化对于提升电力设备运行维护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针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应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推动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持续深化。
参考文献:
[1]曾思燕.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178-179.
[2]阎鸿程.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19:65.
[3]涂洪骏.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控的实践[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67.
论文作者:王晓飞,葛现振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作业论文; 风险论文; 电网论文; 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技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