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讨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论文_张俊

如何探讨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论文_张俊

张俊 西工大启迪中学 712000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拓展性教学,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开发实践体验,开展有效的初中语文拓展教学手段,创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4-213-01

在教育模式不断改革深入中,教育者发现了,通过语文拓展阅读加强了语文学习能力,并且也提高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水平。拓展阅读可以加深知识量,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写作水平,是未来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拓展性阅读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改教学目标是创造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挥自身天赋,得到多方面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创新力,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死板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个性。语文阅读是非常重要教学重点,它是对作品的了解、解读、创造,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表面含义,还要求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加强联想能力,激发创新力。

(二)加强阅读与生活的沟通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作品都是由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进行艺术处理后创作出文章,文章会反映一些生活的片段。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生活,而不是互相独立,摆脱教材的约束,将阅读从课堂中延伸出去,从多方面进行阅读,读出宽广的眼界。为了符合时代元素,需要加强语文课堂的活力,将课堂与生活互相结合,完善扩展阅读教学。

(三)培养学生审美精神

阅读文章可以提高心灵的美感,它是一种引发教育,不同于传统文学教育的硬性阅读与理解,而是通过华美的文章来培养学生审美精神,加强学生精神上的力量。通过丰富的课外读物,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创造力。

二、阅读教学面对的问题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新时期语文教学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在教学体系中还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且教材单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会偏重学生知识量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通过统一硬性教学,学生个性被压制,无法展现真实的植物,最终失去了创新力。

阅读主题是学生,而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单纯的接受老师教导,在课后很少进行阅读活动,就算进行阅读也有很多是为了应付作业,随意性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导致语文学习空间被严重限制,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只能阅读课程内的文章,这就导致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无法被学生所阅读,实际阅读能力不断下降,学生综合素质也无法得到提高。

阅读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心灵,这是理念互相融合的过程。但是传统教学十分封闭,而且学生阅读意识差,对课外阅读兴趣小,阅读习惯不好。为了结合时代特征,需要将课堂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使学生具备充足的主动学习时间。

三、拓展性阅读教学方法

(一)比较性阅读法

比较阅读是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收集有联系的文章,集中进行阅读分析。学生通过比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优点,并且提升学生阅读感知能力,充分理解作者写作思路,养成一种跳跃性的阅读思维习惯。运用比较法可以有效了解文章内容中出现的相同点,并且对文章重点进行深入理解,知晓作者需要表达的含义。比较法种类繁多,所以在选择比较点的过程中需要严肃对待,可以采取同一主题间的比较、手法比较、人物比较、内容比较等方法。例如第六单元中学习的《华南虎》、《狼》、《马》这三篇文章,可以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对比动物在文章中如何表达,表达差别有哪些,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何种优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涵。

(二)拓展联想思维

通过阅读文章展开联想,以作品主线为中心,将思维向四周辐射。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接近的条件下可以刺激学生回想起以往有关联的事情,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联想具有类比、接近、对比等方式。利用阅读来达成联想就是利用了接近联想方法,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时间、事理、空间上有较大接近,于是在阅读过程可以由前者联想到后者,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例如鲁迅的散文《雪》,通过雪来引导学生扩展思维,从雪想到家庭、想到温暖、想到宁静。

(三)运用因果思维

通过某一事物引发的现象,联想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使用此类方法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寻求文章内在因果关系时,了解到知识的具体原因,并且联想到事情发生过程。例如在学习《旅鼠之谜》时,通过联想旅鼠的生活状态与最后跳海的情况,想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最后联想旅鼠在跳海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通过这种思维拓展,有效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追根溯源的良好习惯。

结语

语文教学需要摆脱传统教学的封闭情况,走向开放式教学。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基于课文而有超脱于课文,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眼界,充分结合生活与语文课程,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我国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10-13.

[2]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J].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7):47-48.

[3]曹明海,潘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J].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12(9):17-19.

论文作者:张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如何探讨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论文_张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