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影响。方法:研究病例筛选时间2017年3月份-2018年3月份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13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入院接受积极的治疗,常规组开展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开展医院到社区到家庭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跟踪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总依从率95.52%,统计常规组依从性为8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躯体评分,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反复性,迁延性,临床常规护理仅局限住院期间,而居家护理缺乏跟踪及指导,开展医院到社区到家庭护理模式,为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做好保障,为患者的康复打下夯实的基础,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发疾病,其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的表现,具有反复性,迁延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积极的治疗的同时,常规护理工作的开展仅局限在住院期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殊性,患者的居家康复时间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是一种较新型的护理模式,建立全面的跟踪护理体系,对患者的后期康复护理做全面的指导与协助[1]。本文主要探究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影响,研究病例筛选时间2017年3月份-2018年3月份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134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筛选时间2017年3月份-2018年3月份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13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67例。
常规组年龄最小43岁,最大82岁,中位(65.16±3.18)岁;男性占37例,女性30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6年,中位(8.98±1.62)年。
研究组年龄最小45岁,最大83岁,中位(66.07±3.11)岁;男性占36例,女性31例;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4年,中位(8.15±1.59)年。
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慢性肺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患者无法有效交流沟通;患者伴有其他严重肺部疾病;中途遗落病例。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入院接受积极的治疗,常规组开展常规临床医院护理,做好患者的治疗护理,生活护理,用药指导等;在患者出院前对注意事项,居家护理重点,药物使用量,服用次数等进行全面的告知,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研究组开展医院到社区到家庭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出院前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分析,将出院的注意事项等制成手册方法,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解答;同时将患者的联络方式等资料全面掌握,及时沟通。(2)患者出院后,医院与社区取得联系,对患者病情等基本资料进行沟通,对患者的出院阶段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等详细沟通并做好记录,制定居家护理方案,针对出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及指导,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鼓励,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定期家访,社区做好患者的家访工作,对患者的居家环境,作息,生活习惯等等进行掌握并及时与医院进行反馈;对错误的行为及时纠正,鼓励其戒烟、戒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适量运动;同时与患者家属达成共识,做好沟通,做好患者的监督与帮助工作。(4)定期复查,做好提前提醒;在患者复查结束后,医院方面由专业护理人员开展1对1健康宣教,解答疑问根,提高患者整体认知度,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1.4临床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跟踪随访,统计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1.5临床指标判定
依从率采用调查表,包括用药,饮食,运动,作息,复查,以上5项,4项及以上为完全依从性,满足3项未足4项为部分依从,低于3项为不依从。
生活质量判定标准依据波士顿健康调查SF-36进行判定[2]。
1.6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统计学采用软件SPSS21.0,计量资料使用`x±s体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体现,组间独立样本检验分别采用t值,卡方值;统计结果P<0.05表示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统计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总依从率95.52%,统计常规组依从性为8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统计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几年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有直接的关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群,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性反应,其临床具有反复性,迁延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日常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
临床积极治疗的同时,临床常规护理工作仅局限患者住院期间,在患者居家康复阶段的护理工作的开展对患者的后期预后等仍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成为护理关注的重点[4]。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是一种面对新形势而提出的护理理念,更具有全面性,跟踪性,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开展更具体,是医院开放性护理服务的体现。通过医院与社区,与家庭三方的紧密联系与沟通,通过多种途径,如电话,微信,视频,家访等方式对患者居家肺康复阶段的用药,饮食,运动等进行护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问题;并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响[5]。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反复性,迁延性,临床常规护理仅局限住院期间,而居家护理缺乏跟踪及指导,开展医院到社区到家庭护理模式,为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做好保障,为患者的康复打下夯实的基础,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勤,董旭卉,周吉雅.对稳定期COPD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协同管理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131-133.
[2]韩婷婷,关红,张来军等.我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应用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6):2087-2091.
[3]陶爱伟,刘旻,辅桓钦.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对COPD无创通气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7):788-792.
[4]熊波,简铭,王晓明等.基于医院-社区-家庭-个人的慢阻肺慢病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6-7.
[5]曹雅丽,焦东辉.医院-社区-家庭肺康复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7,9(4):344-347.
论文作者:钟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疾病论文; 两组论文; 家庭论文; 社区论文; 常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