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_中国资源论文

加快我国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_中国资源论文

加快中国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人才论文,资源开发论文,中国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要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政府必须把开发创业型高层次优秀人才作为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重点,加快教育和培养性人才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促进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实行积极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经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要拥有高素质的智慧人才。

①确立人才资本优先的发展战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的新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设和完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性发展的体制环境,政府应将投入的重点聚焦在开发创业型高层次人才和普及义务教育上,把高层次优秀人才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加以开发,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人才资本优先的发展战略的核心。

②建立新型的人才投资体系。加大国家财政的人才投资力度,同时鼓励社会、企业、个人参与人才投资,逐步推行人才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大全社会的总体投入。科学规划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才投资体系结构的调整;提高人才投资的使用效益,保障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

③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用人机制改革,规范运作,推行聘用合同制,制定岗位规范,竞争上岗,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环境;实行分配机制改革,探索市场化工资分配方案,制定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方法,逐步形成新的激励和分配机制。

④发挥人才市场作用,改革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人才市场建设、联动和开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改革户籍、地域、部门等的管理制度,加强人才交流。

⑤建立创新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优化人才结构。调整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的结构与布局,大力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的培养,加强德育、体育教育,培养和造就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与创新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发展终身教育,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搞好人才的引进与使用,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外国科学家及中国在海外留学的高级技术人才来中国国内工作。

2 建设现代新型国民教育体系

在保证国家教育主权的条件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开放而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国民教育体系是中国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

①必须持续稳定地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及全社会多渠道投入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缩小中国在教育投入上与国外的差距。2001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NP的3.19%,低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水平及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国民经济总量增长速度预测,到2010年,中国人均GNP将达到1600美元左右,2020年达到3000美元,对应的公共教育投入的国际平均水平大约是4.04%~4.30%,为此,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适当比例在2010年应该在4.0%~4.5%之间,到2020年应该在4.5%~5.0%之间。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和发展各级、各类民办教育,调整国民教育的投资结构,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这样,才有可能在本世纪中叶使中国在全民受教育程度和人才培养方面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②建立新型的有竞争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教育大国。人才资源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在向工业化转型和迈入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必须审视国情、世情,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国的国民教育体系,提高中国公民受教育程度,逐步普及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争取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而普及高等教育。使教育发展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较快的速度步入现代化、国际化的轨道。

这一教育体系必须是与世界接轨的、以高质量、高标准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高效率的管理服务系统为支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人才,构筑中国新型的包括学前教育、初、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构成的终身教育体系,以及科学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等,使中国的教育事业与世界同步发展。

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的、以就业和人才市场为平台的人才资源评估与监管体系;教育质量监控与信息服务体系;全民移动人口教育保障体系、就业培训体系以及建设富有创新性的学习制度,促进教育的多样化和人性化发展,学生和公民可以自己选择课程和受教育的方式而达到国际、国内认可的标准。

③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要进一步树立全民办教育的思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处理好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非营利教育与营利教育之间的关系,形成多种教育方式,建立开放的教育服务体系。政府要为多样化教育资源的发展和有效利用搭建政策性平台,为所有有利于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教育事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才知识更新与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种学习型社会,而“终身教育”则是得到广泛认同的现代教育思想。以个人一生自愿学习为基础,以个性化、多样化、非职业化学习为特征,以个体发展多样化,个体享受丰富性为原则,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品质为优、能力为先、服务为核,其本质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理念倡导下,全社会将形成全民投资学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享受学习的氛围和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风尚。

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的未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个人的终身学习、多样的学习型组织和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构筑一座能为全民和全社会服务的现代国民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制度平台,保障和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人才辈出和人才资源的知识更新与发展创建可持续的优化环境,促进中国由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转化。

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社会里,学习会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状态,成为人们持续一生的生活内容,这也是人们将当今和未来社会称之为学习型社会的缘由。在学习型社会中,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各国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远程学习则是实施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因为远程学习将延伸和拓展现有学校的功能,在教育和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将进一步提升学校作为知识传播和辐射中心的功能。

①政府和全社会要积极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和其它办学机构,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开发各种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网络课程,制定标准,资源共享,提高全民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转换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②建立远程学习和在校学习相互沟通的机制,建立同一质量和考核标准,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安排选择最合意的学习方式——在校学习或者远程学习。

③建立和完善深入全国、深入基层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立远程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互沟通的体制,建立企业参与远程教育的法律制度,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

4 推进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现代化

当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展开,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享受信息技术成果给人类的恩惠,是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从前瞻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高度出发,借助信息技术的进步,抓紧时机,大力促进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代化进程。

①要加强大容量、宽带化及全光纤网络技术在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使中国全民终身学习传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得以大规模发展。

②开发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多种灵巧信息终端,使中国各级各类学生和成人人均信息终端的占有量在不久的将来,有大幅度的增长。

③强化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海量信息存取与查找技术、语言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数字图书馆等在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服务工作,使全民可以获取丰富的、多媒体和数字资源信息资料,满足人们对海量信息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缩小中国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上的数字化鸿沟以及缩小中国与国外的差距和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教育及人才资源开发上的差距,意义重大。

5 开拓人才使用、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空间

人才的合理使用,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成长和发展,除自身的努力以外,关键是需要一个良好的空间,而这种空间需要使用者、政府和社会共同营造和拓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主见的雇主和管理者不仅要为人才能发挥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效益,而且要为其发掘潜能、激发创新活力,增长知识才干,以获取最大效益,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这种集人才的使用、创新和发展相融合、统一的思想,是现代人才管理的创新理念和发展的统一,是企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造就人才使用、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空间,需要管理者克服和摆脱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束缚,不仅具有豁达的胸怀和开拓精神,而且真正行为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人才的命运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和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对于高级人才而言,除了高薪和高待遇以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与氛围,能让其在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中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一点比提高薪水要困难得多。因而在用人制度与机制上创新,开拓、营造人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施展其才华的空间,当是使用人才和吸引人才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

我们必须克服传统体制和管理的弊端,消除和减少人才浪费现象。中国还算不上是一个人才资源大国,但却算得上是一个人才浪费的大国,人才浪费的严重程度更胜于人才的流失。用人制度与机制的改革,应当充分考虑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特点和需求,因需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行用人制度多元化、多层次化,在不同的地区、行业、领域与单位,应充分考虑其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应该实行有区别的用人制度与政策。人才管理要体现因人而异的特性,对于高层次及高级人才尤应如此。现代人才管理需要更加个性化、服务化、科学化,而充分体现人才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特点,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充分、有效地发挥人才作用的管理目标。

6 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

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是中国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留学回国人员已成为中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高素质人才队伍中占有重要的份量。所以,中国要在培养国内人才的同时,积极制定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政策。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人事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的意见》并经国务院批准下发。这是目前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全面、系统的政策规定,在很多方面较过去都有突破。一是明确了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条件。二是鼓励银行、保险、证券业和国有大型企业自主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经中国国务院审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可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三是规定引进人才可担任领导职务或高级行政管理职务。四是明确了回国工作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可保留国外长期或永久居留权(如绿卡)。五是明确了报酬应与其本人能力水平、对国家的贡献和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挂钩,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根据其职务、岗位变化和贡献大小,进行调整。可以以专利、发明、专有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家庭生活基础在国外的,其合法收入纳税后可兑换成外汇汇出境外。六是明确了在聘用或任职期间,享受与用人单位其他工作人员相同的医疗、保险待遇。家庭生活基础在国外的,可享受出国探亲假。七是明确了随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的家属(含外国籍配偶)在国内就业,子女在国内上学的优惠政策,解决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后顾之忧。

上述政策表明中国政府对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工作非常重视,但是有些原则性的政策需要进一步细化,此外,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政策的执行成本相当高,因此,相关行政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在贯彻上述意见中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措施,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吸引高层次海外人才到中国内地工作。

7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培养、吸引优秀人才

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培养、吸引、引进和稳定尖子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①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年富力强的科学家竞选国际科技组织的领导职务,扩大中国科技的对外影响,推动中国科技走向世界。

②大力支持有实力的科研院所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利用好他们的科研装备及人才资源。

③认真落实人才战略,积极、有准备地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在国际科技合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创造良好环境,多出优秀成果、促进顶尖人才的成长,培养、造就和吸引一批科技领域的领衔人物和国际科技活动家。

④营造新形势下国际科技合作、集聚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以集聚优秀人才,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为中心,努力营造合作渠道畅通、合作方式多样、资金来源充足、有利集聚人才、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合作机制和环境。

8 借鉴国际经验,促进人才资源开发

①要从质量上、数量上努力充实人才,包括工程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研究辅助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在初、中等教育中,要进一步重视观察和实验。实际体验对培养科学好奇心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应努力通过增加这种体验的机会,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幻想和热情。应通过促进改善工程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管理人才的待遇及工作环境,来提高这些职业的吸引力。要有组织地、系统地加强大学、高等专业学校以及专科学校的教育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熟悉专业、敢于创新的人才。

②增加研发投资,改善待遇和研究环境。研究开发实力主要取决于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以及研究开发基础,而知识、技术以及研究开发基础又受研发投资的制约,因此,必须确保研发投资的增长,减少人才因找不到投资而困扰,因资金上的劣势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或流失。

在人才待遇上应当考虑将薪金、福利等纳入研发成本,实行年薪制,按照贡献大小,能力水平,拉开档次,并逐步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在研究环境上应保障人才研究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和条件,创造自由、和谐的学术空间,保护知识产权。

③加强研发基础建设。应大力加强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更新。对于在大学、国家科研机构中用于基础研究、高精尖技术研究的设施、设备要切实加强,并广泛地对国内外研究人员开放,促进共享共用。同时,要加强器械、材料、基因资源的开发、维修和供给功能,促进信息流通和数据库的共建共享。

④搞活研究活动,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为了搞活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等各种研究活动,要形成能最大限度发挥研究人员创造性的灵活而富有竞争性的研究环境,要创造能强有力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工作的良好的研究环境。

⑤加强国际间的科学技术活动。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全球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在国内加强基础研究,加强研究开发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国际间的科学技术活动。

标签:;  ;  ;  ;  ;  

加快我国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_中国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