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537200)
摘要 目的 总结性探讨分析两种不同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及送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进行救治的需要静脉留置针穿刺的400例婴儿,其中对照组患者行留置针双手送管。观察组患者行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穿刺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留置时间和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高,其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手送管法穿刺法能够提高成功穿刺率,增加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关键词 静脉留置;穿刺;送管
静脉穿刺技术为一种临床中使用较多的护理技术,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的留置时间较长,不会对患者产生其他影响,静脉留置针还可以保持患者的静脉通路,为患者用药提供通道。这种技术的使用能够减少患者疼痛,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然而临床工作中却发现静脉留置针比常规静脉穿刺更加复杂,头皮针穿刺成功率太低,本次临床探究不同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及送管方法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进行救治的需要静脉留置针穿刺的400例婴儿,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0:90,年龄为20min到30d,平均年龄为12士2.3d,其中早产儿50例,足月儿350例,体重1.3-4.53k g,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20:80,年龄为21min到30d,平均年龄为12士2.4d,其中早产儿45例,足月儿155例,体重1.4-4.52kg,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材料
两组婴儿采用型号为24GX19mm /Y-G式留置针,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1.3穿刺及送管方法
1.3.1对照组的穿刺及送管方法
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进针时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角度保持在15到30度,有回血时,减少进针的角度,沿着静脉的走向,进针大概0.2cm,Y接口放置于左手,右手后撤针芯约0. 5cm,然后右手拿着针座,把外套管和针芯共同送入静脉内,右手抽出针芯,左手固定针柄[2]。
1.3.2观察组的穿刺及送管方法
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把“Y”接口处旋转到右侧针翼上方,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指腹顶住针柄末端,食指、中指指腹置于针翼的前端,在血管最明显处后方0.2cm处,进针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为15到30度,进入皮下降低角度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顺静脉走向再继续进针0.2 cm。左手继续绷紧皮肤,食指、中指指腹固定针翼前端不动,拇指指腹移到“Y”。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口送外套管前行0. 5 cm,把外套管和外套管共同送入静脉内,穿刺成功见回血后,左手固定两翼,右手抽出针芯[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以P<O.O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留置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未穿刺成功的患者有2例,穿刺成功率为99%,对照组未穿刺成功的为22例,穿刺成功率为89%,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因为儿科病房的护士工作非常繁重,所以护理人员经常短缺,静脉留置针的方法使护理的工作量大幅度减少,工作效率提高,特别是新生儿疾病的抢救和治疗给药通道得到了保证[4]。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留置针受到家属和医护人员的钟爱,但是成功留置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护理人员的一道难题。因为新生儿的血管充盈度差、细小,特别是疾病状态下新生儿静脉管壁嫩、比较直的部分较短,血管管腔较窄,活动度好,表浅,和成人血管施行留置针比较难度要大,此外,首次刺激未成功时,血管会发生反射性收缩,造成再次穿刺的难度更大[5]。
24 G静脉留置针不易损伤血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套管柔软、操作简单,在儿科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婴儿躁动,穿刺时不能配合操作者,所以穿刺的成功率不高。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手送管法,患者会由于穿刺的痛感产生不良情绪,在穿刺过程中不能稳定,肢体乱动,造成针芯移位,使血管破裂,造成穿刺失败。然而观察组的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左手一直固定于患者的穿刺部位,右手食指、中指指腹于针翼前端固定,拇指指腹持Y接口送外套管前行0. 5cm,把外套管和外套管共同送入静脉内,使穿刺的成功率提高[6]。
本次临床研究采取两种方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结合本次临床研究的实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留置时间小于1天、1到3天、4到7天、大于8天的分别为89例、56例、46例、9例,观察组患者留置时间分别为30例、60例、90例、20例。且观察组未穿刺成功的患者有2例,穿刺成功率为99%,对照组未穿刺成功的为22例,穿刺成功率为89%,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穿刺法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单手送管法穿刺法能够提高成功穿刺率,增加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大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罗淑媛,覃芳华.两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04):17-18
[2]张龙华.留置针的不同送管法在儿科患者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疗,2014,(34):46-48
[3]洪柿,蔡庆红.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J].当代护士,2012,(10):150-152
[4]叶爱兰,钱海霞,马卉.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改良方法的效果研究[J].2015,(08):132-133
[5]方玉琦.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固定两种不同方法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19):14-15
[6] Lizio G,Sterrantino AF,Ragazzini S,et al.Volume reduction of cystic lesions after surgical decompression: a computerised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evaluation[J].Clin Oral Investig,2013,17(7):1701-1708.
论文作者:廖冬燕,陈艳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血管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