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引导发展,重视效率--美国高中灵活选课制度_美国中学论文

尊重差异,引导发展,重视效率--美国高中灵活选课制度_美国中学论文

尊重差异 引导发展 重视效率——美国高中的弹性选课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弹性论文,差异论文,重视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因材施教原则历经两千余年的检验,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可以说是对因材施教原则的心理学阐释。它们共同揭示了教育过程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即个体的差异性。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中如何遵循这一规律,存在不同的模式。

美国中小学教育追求机会均等与个性化发展,强调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要求,较好地将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结合在一起,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了重要条件。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体现在中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高中的课程设置注重使学生接受特定的教育,为他们升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做准备。其课程制度以典型的学分制和选修制为基础,鼓励冒尖,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在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学习中被赋予一定的选择权,我们将之总结为弹性选课制。尊重差异、注重发展、重视效率,表达了当代美国中学课程制度的理想与追求,并在高中灵活多样的弹性选课制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一、基于差异的课程选择

美国高中,即中学的9-12年级,为15-18岁的学生提供普通中等教育。强调教学质量、要求学生掌握广泛的知识是大多数高中的普遍追求。核心课程学习与兴趣爱好发展的巧妙结合,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协调同步等,都集中体现在弹性选课制中。

(一)高中弹性选课制的由来

与其他国家课程制度的发展历程相似,美国高中的弹性选课制也经历了从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钳制中摆脱出来的艰难过程。

1891年,美国成立十人委员会,研究中学课程与大学教育衔接的问题。进入20世纪,改善和提高中等教育水平成为改革的重点。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等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中学的入学人数在急剧增加,但几乎所有中学的课程设置都被典型的入学考试所钳制。尽管如此,中学的升学率并不高。据统计,当时每六个高中毕业生中才有一个升入大学。进步主义教育家指出:如此过分强调为升学做准备,会使中等教育失去真正的教育意义。但迫于一些学校不愿意冒风险去违背为升学考试而设置的目标与要求,为了缓解升学与课程改革的矛盾,1930年,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负责研究中学和大学衔接的途径和方式,并于1933-1941年间展开了著名的“八年研究”。“八年研究”不仅使美国中学摆脱了单一的学术性课程的束缚,增加了符合社会发展与学生成长需求的应用性课程,更重要的是结束了大学对中学课程的控制,使中学获得了较大的课程选择权,实现了由传统课程向现代课程制度的转变。“‘八年研究’之前,美国的中学毕业生必须通过全国性统考进入大学;但在‘八年研究’之后,不仅形成了新的教育评价理论,而且开始取消全国性统考,因而改变了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的传统方式”。[1]

(二)由学分制规定的选课制

在四年的高中学习中,学校为学生开设了一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学分制即规定毕业要求的总要求,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与百分制不同的是,学分制只记绩点,它在学生的成绩统计中具有灵活、变通等特点,既便于学生在课程间进行自由选择和交换,也有利于学校根据每门课程学分的多少来配置教育资源。美国各州中学毕业所要求的最低学分由各州教育部门规定,各校可据此制定本校的课程与学分要求。

选修制是美国中学课程制度的显著特征。在高中四年的学习中,学生每学年都必须完成一定量的课程计划,完成规定的学分即可升入高一年级,修满所有学分,准予毕业。针对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差异,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是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的体现。高中生处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也有一定的考虑,他们的性格特征也已基本形成,所以,赋予他们选择课程的权利是可行的。选修制顺应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学校进行课程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学生一定的课程选择权,使他们能够各取所需,为自己设计课程计划,这样,既能完成学校的课程计划,又能满足个人的不同需求,不失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

(三)选课制的实施

美国高中的选修制,不仅仅体现在选修课的学习中,更主要的是对于必修课进行选修的合理机制。设置选修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拓宽知识面、丰富学习生活。关于选修课的问题,相应的研究已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但是,关于必修课的选修问题,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已有研究多是讨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或介绍课程的内容等,对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并未解释清楚。比如,关于必修课的问题,并没有指出它的选修特征,这样,会使人误以为必修课是一种刚性安排,而选修课才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其实,美国高中的必修课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学生既可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也可对其难易程度或顺序进行选择。同时,现有研究对必修课更多的是介绍其静态结构,并没有深入研究它的实施过程。所以,本文将重点研究美国高中必修课的选修问题,考察学生个人课程计划的确立过程。

全美精英教育委员会要求高中毕业生必须完成八门必修课:4年英语、4年数学、3年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3年社会科学、3年外语、2年体育、2年艺术或音乐、半年电脑。各州规定了必修课的总学分以及每学期的最低学分要求,至于每学期修几门课,修哪些课程等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课程内容符合学校要求,上课时间不发生冲突,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什么以及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在美国的中学,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课程表,其内容各不相同。

1、对必修课类型的选择

美国几乎所有的高中在每门必修课下都开设了不同名目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自主选修。例如:英语课程分为文学、写作、语法、阅读等;数学课程分为数学一、数学二;自然科学课程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球科学等;社会科学课程分为美国政府、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经济、时事、社会学、心理学;外语课程分为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现代希伯来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汉语、日语、韩语等,学生只需在每一类课程中选择一门或几门,不需要全部选择。

2、对必修课难易程度的选择

美国高中按照学生能力、水平和要求高低的不同,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必修课。各门必修课都规定了不同等级的学分,分层次使用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学生可以在基础水平、一般水平和高级水平三个层级中自由选择。基础水平是过渡阶段的一种状态,这类课程主要为基础差的学生开设,其目的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巩固基础;一般水平为基本要求,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高级水平是中学课程的最高水平,它与大学课程衔接,要求学生在完成一般水平课程的学分后,根据学业成绩进行选择。按难易程度分设必修课,保证了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提高。在必修课程中,难度等级最高的是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即“大学预修课程”。它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主持,一般在高中的最后两年开设,是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该课程于1956年开始实施,它的内容广泛、难度较深,只有完成了学校规定的课程后才可以选修,旨在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预修大学学分。AP课程的学分日后可以抵免大学相关课程的学分,缩短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时间,节约教育成本,同时,它还是学生申请进入大学的有利凭证。AP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来讲,大部分州立学校都能开设几门AP课程,但有些优质高中可开设到三四十门。目前的AP课程涉及22个门类、37个学科,已在美国15,000多所高中开设,有40多个国家的近3,600所大学将AP学分作为其入学参考,其中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名牌大学。[2]除了选修一定的AP课程、获得大学相应课程的学分外,中学生还可以参加每年5月举行的全国性AP课程考试。它属于学术考试,实行5分制,除少数顶尖大学要求4分或5分外,大多数学校只要求达到3分以上即可获得大学的入学资格或折抵大学学分。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开设了AP课程考点。

3、根据课程分班授课

由于每个学生对课程的内容、程度等有不同的选择,因此,授课时间、地点须以课程为条件,有人称之为“无固定班级学习制”,[3]即课堂教学以选课为基础,按课程分班进行。学生按各自的课程计划去相应的教室上课,不受统一学习进度的限制,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一门课程可以按类型和难易程度分在不同的教室、在不同的时间授课,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因为课程都是学生自己选的,他们积极性高,进入状态快,教师的课堂管理也轻松了许多。这样,由共同的课程分出了一个个不同的班级,体现了按能力或兴趣分班的理念。[4]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选课,考试不及格可以补修,无须留级。学生还可以跳级选课,如发现对所选课程不能适应,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请,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降低或提高已选课程的难度。

(四)指导教师的作用

为了提高选课的有效性,美国高中设立了指导教师制度。指导教师既从事一定的管理工作,又具有教师的身份,“其工作性质与我国高中教务处职能有相似之处”。[5]每个年级都设有指导教师,他们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业管理,对学生的选课意向提供咨询服务,按照课程计划进行分班,协助学生选择补习学校,为学习困难者提供帮助,等等。指导教师必须学过心理学、教育学,经过实习和考核合格后拿到指导教师专业证书方可胜任。

学生选课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指导。学生在确定了课程计划之后,首先要有指导教师对其合理性进行认定,然后经学生本人、家长和学校三方签字认可。弹性选课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学会按照学分、选课内容及上课时间,合理选择课程。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任何一个高中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种能力,选课计划从制定到实施都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协助。指导教师在学生繁重、复杂的学业管理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一般的学校都会保证每一位新入学的学生有一名指导教师,有的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前的“适应周”里,都会安排学生和指导教师见面。指导教师的工作是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职业目标、大学计划、优势和弱势科目等情况。他们和学生一起制定课程计划,并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有的学校每两周与学生见面一次,检查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此外,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大学录取,也会提供很多建议和帮助。一位高中生总结道:“我的目标就是进入常春藤大学进行医学预科学习。虽然离申请大学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我已经跟导师会面过好几次了,导师跟我已经明确哪所大学是我最佳的申请目标。我们还一起挑选了几门课程,在校期间可供选修。我们的一致目标就是,选修那些既能发挥我特长,又能帮助我实现职业理想的课程。”[6]

此外,有的高中还有对整个年级所有学生的学业进行管理的年级指导教师。“十二年级的指导教师唐纳德在学生的学业管理上扮演着一种特殊的身份。全年级200名学生,在选课时没得到他的同意,没有他的签字,就别想过关……既然唐纳德先生的‘权利’大,责任也就大,工作强度也就大,每天忙忙碌碌,要和一个年级的学生不停地打交道,特别是在新学期开始,唐纳德的办公室前更是门庭若市,学生络绎不绝,有的要求修改已经选定的课程,有的要求核查学分计算情况,他还要为每个学生的选课进行确认,合理安排各课程的上课时间。在检查学生选修课程时,如果发现他们选课不当,就要及时找学生谈话,提出修改意见……”[7]

二、尊重差异,引导发展

尊重差异是弹性选课制的灵魂,它能有效引导所有学生的发展。“美国中学课程设置的宗旨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知识面宽,结构合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培养特长,鼓励个性发展。”[8]弹性选课制从两方面规定着高中教育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的毕业

从尊重差异的原则出发,美国高中的毕业要求因人而异,几乎所有的高中都提出了有等级的毕业要求。例如,有的学校设有“优秀毕业证书”。获此证书的学生,不仅要求平时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优秀毕业证书”也成为优秀学生进入名牌大学的有力凭证。

还有的学区推出了“杰出毕业计划”、“推荐毕业计划”和“合格毕业计划”三种等级的毕业要求。[9]三种计划对一些课程学习的要求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比如,英语和数学都要求修满四个学年,但外语课程的设置与学分要求却有很大区别。外语课程对“合格毕业计划”等级的学生不做要求,而对“推荐毕业计划”等级的学生则要求修满二年,对“杰出毕业计划”等级的学生要求至少修满三年。选择“合格毕业计划”等级的学生文化课普遍较差,毕业后以就业为主要目的,学校只要求他们完成规定的学分,一般也会提供额外几个学分的选修课,以满足他们多方面的爱好与需求。选择“推荐毕业计划”等级的学生也可以选修一些有难度的必修课程和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而选择“杰出毕业计划”等级的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学分外,在课程的难度上也有很高的标准,即达到大学低年级水平。对这些学生的考核不限于普通的校内考试或州立统考,而是必须通过多门AP课程考试。高中四年对他们是极具挑战性的。他们一般都要尽可能多地选修AP课程。课堂上,除了大量采用讨论、学生自发自导性学习方式外,还有分专题的强化训练和研究。四年下来,学生提高的不仅仅是文化课学习能力,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探索、比较、归纳和演绎的能力,这些也成为进入美国名牌大学的重要条件。

(二)引导学生的升学

与我国不同的是,在美国的高中,“学什么,考什么。课程在先,考试在后。教学是主动的,学生也是主动的;教学引领着考试,考试是被动的,考试自始至终为教学服务”。[10]

美国的高考由多项指标构成,各项指标在录取时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其中唯一的标准考试是“学术能力测试”(SAT)和“美国学院测试”(ACT),但它们只是美国高考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能左右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学习。

首先,SAT和ACT由民间机构承办,虽然在美国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大,被称为“美国高考”,但其并不能左右学校的课程。SAT是由美国约4,300所教育机构(包括大部分一流大学)共同组成的文教组织——大学委员会(College Board)委托目前最具规模的全球性考试机构——教育测试服务机构(ETS)定期举办的世界性测验。该测试机构由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美国教育理事会和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联合创办,总部设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ACT由美国大学考试公司提供,总部位于美国爱阿华州爱阿华市,是美国教育考试委员会直属的考试管理机构。美国中学一般不统一组织学生参加考试。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考试时间,决定参加哪种考试。学校除了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几次辅导外,一般不刻意安排高考复习,更不会提前把课讲完,留出时间复习应考。毕业班的学生照常学新课、完成作业、参加课外活动等,这样,就保证了学生以一种平常心应对高考。“考试深受标准化考试运动的影响,但由教师个人根据其教学进度来控制。国家对高中毕业并无特殊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求的差异,决定着各州考试水平的差异。”[11]

其次,SAT是一种推理考试,不是知识考查,不直接与高中的课程内容挂钩。大学入学考试对高中课程内容有一定的影响,但很有限。SAT-Ⅰ重在考查学生在校内外学习中发展起来的语言运用能力、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以及认知、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校教育内容并无太多的直接关系。SAT-Ⅱ和ACT是一种学科考试,虽与高中课程联系紧密,但死记硬背的东西很少。英语部分旨在测量学生英语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及修辞技能;数学部分旨在测量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定量推理能力;科学部分旨在测试学生分析、评价性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查的是学生单项专业知识的储备,测试学生在不同科目学习方面的理解能力和程度。这是一种常年进行的标准化考试,它不仅是对高中学习效果的考查,更是对其大学学习潜能的考查。这种考试在重视基本知识的同时,更提倡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结语

弹性选课制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通过个性化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一方面,它能够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设计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独立意识与责任感的培养;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趋势进行分类培养,打破了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兼顾了学术型、应用型以及复合型等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这种因材施教的做法赋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前或推迟毕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它是对人才培养的初次分流。

然而,弹性选课制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课程计划的自主性强,学生在课程内容与类别的选择上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对热门专业容易跟风,造成基础学科和理论性学科的冷落,这一问题会一直延续至大学,成为美国多年来学科发展不平衡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之一;二是无固定班级的教学形式,学生流动性强,学习组织松弛,集体荣誉感弱,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助也相对不足,对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容易放任自流。总之,美国高中的弹性选课制还有待继续研究与完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美国高中教育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对学生发展的有效引导,看到了质量与效率协调发展的另一种范式,它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  ;  ;  ;  ;  

尊重差异,引导发展,重视效率--美国高中灵活选课制度_美国中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