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替硝唑与甲硝唑分别治疗加重型口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加重型口腔感染患者9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9例,研究组患者实施替硝唑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疗效为95.92%,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中不良反应现象发生率为16.33%,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替硝唑和甲硝唑对于加重型口腔感染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替硝唑的药效更快,并且不良反应现象更少,疗效高于甲硝唑。
关键词:口腔感染;替硝唑;甲硝唑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inidazole and metronid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oral infections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inidazole and metronid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oral infections. Methods:to our hospital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xacerbation of type of or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98 cases,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patients were 49 cases,the implementation of tinid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study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tronidazole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the tot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95.9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tudy group in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16.33%,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s disappeared time and wound healing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tinidazole and metronidazole have good clinical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oral infections,but the efficacy of tinidazole is faster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and the curative effect is higher than metronidazole.
[Keywords]oral infection;tinidazole;metronidazole;
人体口腔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包括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等等,容易引发人体口腔的炎症反应等感染,致使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红肿、疼痛等症状并给患者的咀嚼等功能造成障碍,一般来说这些症状可由人体自身系统进行修复治愈。但是加重型口腔感染不仅会造成患者的口腔颌面部红肿、疼痛,还会给患者的呼吸系统以及消化道等系统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患者全身感染,给日常生活造成影响[1]- [2]。本次研究就对替硝唑以及甲硝唑对于加重型口腔感染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具体报道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加重型口腔感染患者98例,排除了精神以及沟通障碍的患者,对本次用药过敏以及其他疾病的患者。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为20-59岁,平均年龄为(36.4±3.1)岁;把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9例)和对照组(n=59例)。本次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通过,并且全部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治疗(国药准字H20073093,生产单位:宁波长富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50ml),静脉滴注,每次250ml,每天一次;症状明显好转之后采取甲硝唑(国药准字H41020834,生产单位:安阳市华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0.2g一片)口服用药治疗,每次0.4g,每天3次。研究组患者以及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治疗(国药准字H52020860,生产单位: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每次200ml;待患者症状明显好转之后采取替硝唑(国药准字H20066408,生产单位:南京厚生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g一片)口服用药治疗,每天3次,每次0.5g。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均配合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根据临床对于口腔感染的愈合时间等诊断标准进行疗效评判[3],主要包括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l8.O分析,t和x2比较。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总疗效为95.92%,对照组的总疗效为85.71%,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率对比(n%)
2.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65%,差异明显(p<0.05),如表2所示。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分别为(4.79±0.32)、(4.21±0.31),都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69±0.26)、(5.72±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体的口腔系统中,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的起始端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使得细菌等滋生、繁衍,因此,在人体抵抗力有所下降时,容易出现炎症等感染现象;加之人体口腔部位特殊,缺乏抑制等因素,所以发生口腔溃疡等症状时容易通过血液或者淋巴传播,引发全身感染。经研究表明,加重型口腔感染的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绿脓杆菌等;致使患者出现腹泻等急性感染症状,并使免疫功能下降,造成其他系统感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4]。
甲硝唑以及替硝唑都能用于厌氧菌引发的感染治疗,都属于硝基咪唑类药物。其中甲硝唑是临床常用的厌氧菌感染药物,它可通过还原成细胞毒而直接作用用细菌等的DNA代谢中,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消除感染细菌;对于腹腔、消化道以及皮肤组织和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等都较好有效[5]。但是甲硝唑使用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等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的身体不适感。替硝唑的作用原理也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等的DNA合成,使得感染症状逐步缓解;但是替硝唑对于原虫和厌氧菌的活性更高,并且能快速进入细胞,因此疗效更快,加上替硝唑的不良反应现象较甲硝唑更低,所以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的总疗效为95.92%,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表明,替硝唑的疗效高于甲硝唑,主要是由于替硝唑的生物利用度更高,半衰期更长,所以服用后血药达到峰值更快,能更好的发挥作用[6]。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这和替硝唑对于厌氧菌的活性更高有关,并且替硝唑的抗菌谱更广阔,进入细胞更快,所以治疗效果更快[7]。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现象发生率为16.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65%(p<0.05);这表明,替硝唑对于加重型口腔感染的不良反应现象更少,疗效更加安全,和上述理论依据一致。
综上所述,甲硝唑和替硝唑对于加重型口腔感染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替硝唑的治疗更加快速,并且安全性更高,总疗效优于甲硝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红,丁彦芝,朱静利等.护士主导护理模式用于替硝唑治疗加重型口腔感染40例[J].中国药业,2015,(11):108-109.
[2]余道信,向玲玲,万争艳等.替硝唑和甲硝唑治疗加重型精神患者口腔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5):107-108,125.
[3]庄硕,杨辛欣,赵娜等.复方甲硝唑人工牛黄口腔贴片的研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47(9):1171-1176.
[4]李吉海,李春晖,曹正国等.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4):276-279.
[5]张洪涛,叶涛.局部应用替硝唑含片治疗牙周炎和冠周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8):519-520.
[6]刘宇,隋强,姚万俊等.甲硝唑和替硝唑缓释药膜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27(2):161-163.
[7]徐晓霞,李立峰.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88-90,94.
论文作者:孙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甲硝唑论文; 替硝唑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口腔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