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研究论文_房国成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研究论文_房国成

(泰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 泰兴 225400)

【摘要】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为研究对象,同时根据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瘤型3例,主要为脂肪;肌瘤型2例,主要为平滑肌成分;血管瘤型2例,主要为血管成分;混合型3例。结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类型不同,CT表现会有不同,充分认识和了解其中的关联,可有利于提升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的正确率。

【关键词】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影像学;病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110-02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组成主要包括含量不同的脂肪细胞、畸形厚壁血管以及平滑肌细胞,很大一部分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都不具备典型性[1]。本文将对影像学特点和病理学进行分析,旨在提升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行CT检查后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3.5±0.7)岁。其中,体检时偶然检查发现7例,因上腹疼痛就诊发现3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诊断标准,均无肝硬化表现,且所有患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糖基类抗原125、癌胚抗原以及糖化、糖基类抗原19-9都处于正常。

1.2 方法

本研究中10例患者均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和CT平扫。扫描矩阵都为512×512,层间距为2~5mm,准直宽度为2~5mm。增强扫描10例都采取高压注射器经由肘静脉团注入100mL:35g(I)碘海醇[2]。并将10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进行病理分类,分类时均依据肿瘤所含组织学成分进行。

2.结果

所选取的10例患者中,在肝右叶的有6例,在肝左叶的有2例,位于肝左右叶的有2例。其中,肿瘤直径最小为2.2cm,肿瘤直径最大为11.7cm,平均直径为4.7cm。脂瘤型3例,肌瘤型2例,血管瘤型2例,混合型3例。所有患者在6~12个月随访后,均无复发或转移情况。

本研究中的3例脂瘤型中,脂肪含量较多,CT值-40HU之下,在肿瘤内部能看见少量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脂肪部分没有强化,部分软组织密度有强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例血管瘤型中,主要为畸形血管,CT平扫表现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2例肌瘤型及3例混合型中,主要呈现出软组织肿块影,在混合型的肿瘤内部能够看到片状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

3.讨论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发于肾脏,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般较为少见。该肿瘤为良性肿瘤,发病早期无明显表现,可伴随着瘤体的增大而出现对应的临床症状[3]。本研究中3例患者因上腹疼痛就诊发现肿瘤,这3例患者肿瘤均较大。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通常多发于女性患者,且多发于中年人群,多以单发形式出现,多见于肝右叶。

3.1 CT影像学表现

3.1.1脂瘤型的CT表现:脂瘤型主要组成为分化较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其间能看见少许梭形平滑肌细胞以及畸形血管。因此,CT平扫主要为脂肪密度,CT值一般在-40以内,且能看见少许呈条索状的软组织密度。同时,增强扫描脂肪成分,没有强化,部分软组织有强化;

3.1.2血管瘤型的CT表现:血管瘤型主要以大量的平滑肌细胞和畸形厚壁血管构成,有着较少的脂肪成分。CT平扫表现出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其肿瘤动脉期显著强化,在病灶内部能看见中心血管影,表现出扭曲的点条状高密度影。对肿瘤边缘延迟扫描能发现假包膜样环形强化,这是另一影像学特征的典型;

3.1.3混合型及肌瘤型表现:混合型表现为梭形平滑肌细胞混合脂肪细胞,且有不规则厚壁血管穿插其中。CT平扫表现出不均匀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脂肪成分无强化,且在病灶内部可以看到假包膜样强化及中心血管影。肌瘤型由平滑肌成分构成,有较少的脂肪成分,CT平扫表现出稍低均匀密度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肿瘤表现出均匀强化。

3.2 鉴别诊断

3.2.1肝脂肪瘤及脂瘤型鉴别诊断:脂肪瘤和脂瘤型之间应鉴别。脂肪瘤通常组成部分仅为单一的脂肪,CT平扫表现出均匀的脂肪密度,且增强扫描无强化,可以和动脉期显著强化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鉴别。

3.2.2肝血管瘤及血管瘤型鉴别诊断:肝血管瘤增强扫描一般于肿瘤边缘部位开始呈现出结节样强化,且不断朝肿瘤中心区域强化,呈现出快进慢出的特点,肝血管瘤增强特征应和肝血管瘤互相鉴别。任何病理类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间都会有较为粗大的畸形厚壁血管,因此,在增强扫描时经常可以看到中心血管影。

3.2.3肝细胞癌及肌瘤型鉴别诊断:肝细胞癌应和肌瘤型互相鉴别。肝细胞癌动态扫描表现出快进快出的特征。在造影剂注射40~50s以后,多数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灶强化到达顶峰的时间显著晚于肝细胞肝癌到达顶峰的时间。

综上所述,在一定程度上,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折射出病理学基础,影像表现依据所包含的组织学成分比重不同呈现出多样化,典型的CT征象的认识和了解能显著提升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国胜.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6):666.

[2]胡国祥,唐建华,郑信德等.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11):1686-1690.

[3]王索宇,阎岚,梅海英等.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及病理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7):503-505.

论文作者:房国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研究论文_房国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