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强企业集团发展报告(2010/2011)(一)_增长速度论文

中国500强企业集团发展报告(2010/2011)(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企业集团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51(2012)15-0003-32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发展总体状况

一、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发展特点

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逐渐复苏,我国宏观政策也从危机应对时期的超常规刺激政策中平稳退出,逐渐向正常化回归。综观2007年以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已基本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达到了危机前的水平。

(一)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规模持续扩张,增长速度提高;第二产业优势依然明显,但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

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体规模持续扩张,相比上年,增速明显提高。2010年,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总额达326582.41亿元,是2009年的1.22倍,增幅比上年提高13.82个百分点(见表1),增幅达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水平。从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单体平均规模看,2010年平均营业收入为653.16亿元,比上年增加104.5亿元。

2010年,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中营业收入达到千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共有73家,比上年增加10家,营业收入排名前10位的大企业集团与上年相比,增加的企业集团为东风汽车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减少的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企业集团内部排位也有所变化,10家大企业集团依次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为19690.42亿元,下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7208.85亿元)、国家电网公司(15288.08亿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5190.16亿元)、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4375.23亿元)、东风汽车公司(3688.34亿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685.74亿元)、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3672.77亿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3547.62亿元)、中国中化集团公司(3353.27亿元)。

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分布在47个行业中,行业多元化特征明显。从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集团的行业性质来看,2010年的分布状况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家)、批发业(10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家)、电力、电热的生产和供应业(7家)、煤炭开采及洗选业(5家)、保险业(4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家)、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3家)、电信及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3家)、零售业(3家)、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家)、房地产业(1家)、纺织业(1家)、非金属矿物制造业(1家)、航空运输业(1家)、农业(1家)、其他金融活动(1家)、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家)、水上运输业(1家)、邮政业(1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家),共22个行业73家企业集团;2009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企业分布状况为批发和零售业(8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7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家)、银行业(5家)、建筑业(5家)、邮电通信业(4家)、保险业(4家)、机械设备制造业(3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家)、商务服务业(2家)、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家)、以制造为主的混业经营(1家)、以服务为主的混业经营(1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家)、物流仓储服务业(1家),共20个行业63家企业。

按三次产业分类,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中,第二产业在总体上仍表现出明显优势。第一产业企业集团只有1家进入前500家,营业收入为1016亿元,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的0.31%;第二产业企业集团有367家,营业收入为237066.4亿元,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的72.59%;第三产业企业集团有132家,营业收入为88500.01亿元,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的27.10%。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企业集团在企业数量、营业收入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从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地区分布状况看,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分布在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东部地区仍然是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聚集的主要区域,其中在北京、江苏、山东、浙江、广东、上海6省(直辖市)的集中分布特征明显,6省市的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数达到308家,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数的61.60%,营业收入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总数的75.03%。

(二)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已摆脱金融危机影响,营业收入增速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同时还提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0年,我国大企业集团已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销售收入年均增幅等指标已达到危机发生前水平。

从营业收入总额来看,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总额为326582.41亿元,2007年为180836亿元,前者为后者的1.81倍。增长率方面,结合近几年来营业收入增长速度,2010年中国大企业集团转好趋势明显(见表1),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2004~2007年平均增长率为22.04%,2010年增长率为21.92%,与金融危机发生前基本持平。

从三次产业来看,2010年第一产业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达到1016亿元,是2007年的2.19倍;第二产业企业集团营业收入为237066亿元,是2007年的1.60倍;第三产业企业集团营业收入为88500亿元,是2007年的1.41倍。在增长速度方面,第一产业企业集团和第二产业企业集团恢复较为迅速,第三产业企业集团还略低于金融危机发生年的增长速度(见表2)。

从地区分布来看,2010年东部地区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为266560亿元,是2007年的1.46倍;中部地区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为28436亿元,是2007年的1.72倍;西部地区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为19412亿元,是2007年的1.90倍;东北地区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为12133亿元,是2007年的1.36倍。增长速度方面,除中部地区低于危机发生年外(但也达到了22.6%的高速度),东北地区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危机发生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与危机发生年基本持平(见表3)。

二、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比较

(一)增长速度继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500强企业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0年,中国大企业集团规模进一步扩张,增长速度继续高于世界500强平均水平,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内地共有57家企业集团进入世界前500家企业名单,创历史最好成绩。进入世界百强的企业集团有6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排行第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排行第6;国家电网,排行第7;中国工商银行,排行第77;中国移动通信,排行第87;中国中铁,排行第95)。相比上年,有15家企业集团新增进入榜单,其余42家企业集团中有37家排位上升。

除企业集团个数外,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缩小。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统计数据计算,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总额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18.55%,近年来中国前500家企业相比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此外,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平均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为19.05%,继续高于世界前500家12.62%的增长速度,连续三年高于世界500强平均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见图2)。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与世界500强差距在逐渐缩小。另外,我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与世界前500家差距缩小还表现在其他多个方面,如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应对金融危机而进行的大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等。

图1 2002~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与世界500强营业收入之比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和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图2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与世界前500家平均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和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二)大企业集团利用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近年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竞争力也进一步提升,与世界前500家的差距有所减少,但由于中国企业集团成长时间短、积累少,与世界前500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只相当于2010年世界前500家的18.55%。可见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与世界前500家企业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同时还应当看到,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多集中于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如国有能源企业、国有银行等,巨大的市场份额较多依赖于资源控制,垄断色彩浓,并非真正意义上市场竞争的结果,大企业集团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国大企业集团在体制机制、资源整合、自主创新能力、海外营销网络、自主品牌及国际化经营方面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从长远来看,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大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是我国大企业集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执笔人:葛岳静、曹原)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变化

一、中国前500家企业总体规模结构变化

(一)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总体规模和平均规模持续增长。

2007~2010年,我国大企业集团总体规模得到较大幅度增长(见表4)。比较2007年至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数据可以看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入围门槛值迅速提高,营业收入从2007年的93.05亿元上升为2010年的132.19亿元,相当于中国2007年中国前500家企业中第353名的营业收入。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入围门槛值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仅为5.18%,同比增幅回落7.07个百分点。20lO年世界前500家企业上榜的中国大企业集团为57家,数量比2007年有所增加。

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32.66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653.16亿元,比上年提高19.05%,增速同比增长13.43个百分点(见表5)。

(二)入围企业集团之间的规模差距较大,且分布不均衡。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总体及平均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入围榜单的企业集团之间的规模差距较大。如2010年排名第一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9690.42亿元,排名第500位的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则为132.19亿元,只相当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的0.67%;前10名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总和为79700.48亿元,而后10名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总和为1341.51亿元,前者是后者的59.41倍(见表6);从中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之间在规模上的差距仍然较大。

从营业收入看,有3家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过了10000亿元人民币,分别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营业收入为19690.42亿元,下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7208.85亿元),国家电网公司(15288.08亿元)。绝大多数前50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处于100亿~500亿元之间(见表7)。

(三)三次产业的平均规模均有所上升,但第三产业平均规模的增速放缓。

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营业收入为653.16亿元,较上年增长19.05%。大企业集团平均营业收入较大的10个行业依次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平均营业收入为7259.06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11倍,下同)、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3187.45亿元,4.88倍)、其他金融活动(2638.94亿元,4.04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389.90亿元,3.66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245.95亿元,3.44倍)、保险业(2086.99亿元,3.20倍)、邮政业(1901.71亿元,2.91倍)、农业(1016.00亿元,1.56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89.57亿元,1.52倍)和航空运输业(917.39亿元,1.40倍)。平均营业收入规模较大的行业多是规模经济明显、资本等要素投入规模较大的行业,主要是重化工业和金融服务业。

从三次产业的角度看,2007~2010年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平均规模均有所上升,但是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第二、第三产业的增速放缓,直至2010年,第三产业的增速仍然维持较低的状态(见表8)。入围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第一产业企业集团的平均营业收入为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39.78%,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第二产业企业集团虽在2009年出现短期扩张放缓,但2010年得到快速回升,营业收入所占比重达到23.61%;第三产业企业集团在继2009年0.37%的最低增速后,2010年回升为7.36%,增长速度较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仍处于低落时期,规模扩张速度放缓。

(四)地区间大企业集团规模扩张不平衡,相较而言,金融危机对中部、西部地区影响较小。

2007~2010年间的金融危机时期,东部地区大企业集团平均规模增速明显降低,东北地区回升较快,中部地区扩张较快,而西部地区则波动相对较小。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影响集中在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少数省份以及外贸领域和房地产、能源、钢铁、纺织服装等行业,因此对出口比重大的东部地区的影响较大,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受扩大内需战略和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支持,其增长速度也高于其他地区(见表9)。

总体来看,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中,东部地区进入前500家的大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平均规模始终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东部地区的平均营业收入为755.24亿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6倍,其余依次是中部地区(517.01亿元,0.79倍)、东北地区(433.33亿元,0.66倍)和西部地区(303.32亿元,0.46倍)。从增长速度来看,2010年较上一年,增长最快的是中部地区,增长33.74%,其余依次是东北地区(24.82%)、西部地区(19.24%)和东部地区(18.00%)。从四类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差距来看,2007~2008年,尽管总体规模继续扩张,但区域差距扩大,差异系数由2007年的0.425,扩大到2008年的0.437,但2009年和2010年则呈现差距缩小的趋势,差异系数由2008年的0.437缩小到2009年的0.405和2010年的0.379。

二、中国前5000家大企业集团的行业结构的变化

(一)三次产业结构特点。

静态来看,进入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小,第二产业占据绝对地位(见表10)。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中,第一产业仅有1家,营业收入为1016亿元,占前500家企业营业总收入的0.31%;第二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点,其367家的企业个数和237066.4亿元的营业收入分别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相应总量的73.40%和72.59%,这也反映了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过程之中;第三产业以132家企业个数和88500.01亿元的营业收入,在三次产业中贡献度居中。

从动态角度来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提升,第二产业则有所下降。对比以往,2010年第一产业入围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数量没有变化,仍为1家。第三产业则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相较2007年的123家,2010年已经增长到132家,营业额收入所占比重也增加了1.85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营业额所占比重则较2007年下降1.95个百分点。上述特点反映了中国工业化过程中,服务经济增强的趋势。

(二)行业结构特点。

从行业结构的静态角度看,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在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分布上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部门及其相关的建筑和流通部门(见表11)。受中国仍然处于以投资为主要带动因素的重化工阶段的影响,能源、原材料工业及其相关的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是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中坚力量。2010年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分布在47个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53家企业入选,数目最多,占总数的10.6%,排列在第2~5位的分别是批发业48家,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0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4家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0家,排在前5位的行业企业集团数占总数的41%。

按各行业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比重排序的前10大行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行业最多,其中又以资本密集型的资源采掘业、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规模居企业数量之首、营业收入之第三,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规模居企业数量之第三、营业收入之第八,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居企业数量之第四、营业收入之第一,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规模居企业数量之第五、营业收入之第七。

从营业收入来看,排名前10位的行业分别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3645.49亿元,占10.30%,下同)、批发业(31619.82亿元,占9.6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1602.49亿元,占8.9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9197.34亿元,占8.9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1777.18亿元,占6.6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1509.08亿元,占6.5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7158.87亿元,占5.25%)、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15208.64亿元,占4.66%)、保险业(10434.95亿元,占3.2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9562.34亿元,占2.93%),营业收入总额占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总额的67.89%。

从动态角度看,受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政策的带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迅速,成为前500家企业结构变动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二产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少数行业保持较快增长(见表12)。比较2008~2010年各行业数量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比重的增速可以发现,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建筑业的企业规模连续三年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而批发和零售业一路飙升,在2010年的企业规模达到最高,其营业收入也位居该年度中国前500家企业营业收入额的榜首。

注:2010年的行业分类更为细致,将批发业和零售业进行独立显示,为与往年保持一致,此处将二者合为批发和零售业,统一比较,以下同。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执笔人:刘玉立)

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地区结构变化

一、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有所提升,东北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2010年,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集团进入中国企业集团前500家,只有西藏和宁夏没有企业入围(见表13)。其中东部地区有353家企业,占70.6%;中部地区有55家,占11%;西部地区有64家企业,占12.8%;东北地区有28家,占5.6%。

2010年,东部和东北地区企业集团数量和营业收入贡献度较2007年均有所下降,东部地区企业集团数量减少了4家,东北地区企业集团数量没有变化,两者的营业收入则分别减少了1.89个百分点和3.10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则明显提升,尽管中部地区企业集团数量减少了4家,但其营业收入所占比例却提升了3.99个百分点,而西部地区企业集团数量则增加了8家,营业收入所占比例也增加了0.99个百分点。总体看来,尽管2010年东部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该地区的前500家大企业集团仍然保持其在各项经济指标上的绝对优势,企业数量和平均营业收入分别占全国前500家企业相应总量的70.60%和37.59%,表现出绝对优势,具体情况如表14和图3。

图3 2007~2010年按地区划分的中国前500家企业规模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二、东、中、东北部地区行业结构变化较大,西部地区行业结构略有调整

(一)东部地区行业结构变化。

2010年,东部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的353家企业集团分别来自45个行业,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家具制造业、其他服务业、其他金融活动、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住宿业;减少了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旅游业、轻加工制造业、物流仓储服务业、以服务为主的混业经营、以制造为主的混业经营、银行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净增加3个行业。

按营业收入计算,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占东部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的12.93%,下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0.7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9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8.0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9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7.79%),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71%),保险业(3.91%),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3.59%)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20%)。

与2009年相比,虽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营业收入占东部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总计的比重上升了0.01个百分点,但其地位排名由原来的第1位降至第2位;取而代之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地位上升3位,成为第1名,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上升4.59个百分点(注:2009年批发业和零售业是同属于一个行业,而2010年将两者分开计算,为便于比较,此处仍将批发和零售业放在一起进行统计);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由原来的第2位下降到第7位,所占比重下降了3.9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排名上升1位,分别居第4、第5、第6位,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1.33个、1.22个、1.34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上升了4.20个百分点,由原来的第8位上升到第3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所占比重上升了0.95个百分点,由原来的第14位上升到第10位。

与金融危机前期的2007年相比,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的营业收入在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营业收入总计中所占比重均有较高程度的增加,分别上升了5.18个、5.34个和1.89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其他的行业所占比重则均有所下降,前两者分别下降了2.59个和1.57个百分点。2007年与2008年东部地区行业结构和比重变化不大,2009年出现微小差异,而2010年出现较大变动。2007~2010年东部地区各行业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企业营业集团总收入比重如图4所示。2010年东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如图5所示。

图4 2007~2010年东部地区主要行业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营业总收入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图5 2010年东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二)中部地区行业结构变化。

2010年,中部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的55家企业集团分别来自15个行业,与2009年相比,减少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他金融服务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铁路运输业、烟草制品业;增加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金属制品业。

按营业收入计算,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营业收入占中部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的22.87%,下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4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46%)、批发和零售业(11.5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2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17%)、有色金属矿采选业(4.41%)、机械设备制造业(4.03%)、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2.84%)和农副食品加工业(2.25%)。

与2009年相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仍然保持原来的地位,分别位居第1、第2、第3、第4、第5位,但所占比重发生了变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2.45个、1.86个和0.7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2.13个、4.1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由原来的第12位上升到第6位,所占比重上升了4.83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所占比重虽然上升0.09个百分点,但其地位由原来的第10位下降到第11位。

与金融危机前期的2007年相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贡献度降低,分别下降8.40个和4.25个百分点;其他行业营业收入所占比重虽然出现波折,但回升较快。2007~2010年中部地区各行业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营业总收入比重如图6所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如图7所示。

(三)西部地区行业结构变化。

2010年,西部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的64家企业集团分别来自22个行业,与2009年相比,减少了轻加工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铁路运输业、以服务为主的混业经营、以制造为主的混业经营和银行业;增加了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房地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图6 2007~2010年中部地区各主要行业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营业总收入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图7 2010年中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按营业收入计算,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营业收入占西部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的12.41%,下同)、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8.6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58%)、批发和零售业(8.1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7.3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36%)、烟草制品业(6.0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5.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91%)和农副食品加工业(4.46%)。

相较2009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仍保持第1位,但其营业收入占西部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下降了2.22个百分点;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所占比重上升了0.94个百分点,排名一跃成为第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则居第3,所占比重下降了2.7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所占比重上升了6.45个百分点,上升至第4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均上升了3位,分别为第5位和第6位,其营业收入所占比重分别增长了3.25个和2.97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所占比重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2.58个和0.41个百分点,名次分别由原来的第4位下滑到第7位和由原来的第7位下滑到第8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营业收入所占比重则下降了3.72个百分点,名次也由原来的第5位下滑至第11位。

与国际金融危机前期的2007年相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烟草制品业的营业收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分别下降6.91个和3.80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相对来说所占比重增加较大,分别增加4.68个和2.67个百分点。整体来看,2007~2009年西部地区的行业结构和比重变化较小,2010年变化较大,各行业所占比重趋于均衡,两极分化现象得到缓解。2007~2010年西部地区各行业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比重如图8所示。2010年西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如图9所示。

(四)东北地区行业结构变化。

2010年,东北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28家企业集团分别来自14个行业,与2009年相比,减少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铁路运输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了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与建筑装饰业,净减少1个行业。

按营业收入计算,排名前10位的行业依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东北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的29.83%,下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63%)、批发和零售业(9.42%)、农、林、牧、渔业(8.3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72%)、房地产业(5.4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2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2%)、医药制造业(2.89%)和通用设备制造业(2.54%)。

图8

2007~2010年西部地区各主要行业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相较2009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农业排名保持第1、第2和第4位不变,但其营业收入占东北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则发生变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所占比重下降1.25个百分点;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农业所占比重则上升2.63个和0.6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所占比重上升了8.05个百分点,排名也由原来的第13位上升至第3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排名上升1位,所占比重上升0.8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排名均上升2位,所占比重分别上升了1.44个、1.93个和1.23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排名下滑3位,由原来的第5位下滑到第8位,所占比重下降了3.57个百分点。

相较金融危机前期的2007年,除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下降1.91个百分点之外,其他行业所占比重均有所提升,整体来看,东北地区各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2007~2010年东北地区各行业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比重如图10所示。2010年东北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如图11所示。

图9 2010年西部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图10 2007~2010年东北地区各主要行业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图11 2010年东北地区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按营业收入计算的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调查数据计算。

三、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占比重上升,京津冀地区所占比重下降

2010年,按企业个数、营业收入两项主要指标考量,京津冀地区进入中国前500家的121家企业集团占有全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比重分别为24.20%和52.27%,长江三角洲进入中国前500家的132家企业集团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比重分别为26.40%和16.15%,珠江三角洲进入中国前500家的35家企业集团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比重分别为7.00%和6.37%,东北老工业基地进入中国前500家的28家企业集团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总计的比重分别为5.60%和3.72%。从各地区拥有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总体情况看,京津冀地区仍然居于首位,其次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老工业基地。

从动态看,与2009年相比,京津冀地区的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数量和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相应总数的比重分别下降了3.05个和4.79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数量和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相应总数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6个和2.68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数量和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相应总数的比重分别上升了6.80个和6.29个百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前500家大企业集团数量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相应总量的比重下降了0.34个百分点,而营业收入所占比重则上升了0.2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相较2009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重上升,而京津冀地区所占比重下降。

而与金融危机前期的2007年相比,前500家京津冀地区企业集团的数量和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相应总计指标的比重分别下降了2.29个和1.59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数量和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相应总计指标的比重分别上升了0.53个和0.82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数量和营业收入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相应总计指标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62个和2.25个百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数量占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相应总计指标的比重上升了0.06个百分点,而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下降了0.3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除长江三角洲地区在金融危机受影响程度较低,其他地区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波及影响,且京津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受影响程度较大(见表15)。

从2010年四大区域拥有的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看,京津冀地区最大,东北老工业基地其次,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相对较小。具体情况如表16所示。与2009年相比,四区域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营业收入都有所增加,且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速最快。比较2007~2010年四区域中国前500家大企业集团的平均规模,除京津冀地区外,其他三个区域均出现波折性增长的现象,但整体上一直趋于上升趋势,且2010年四区域平均规模均高于2007年,说明中国前500家企业集团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宏观政策、企业自身的应对措施等诸多因素削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力,使得各个企业和行业回升较快。

(执笔人:胡浩、赖志勇)

标签:;  ;  ;  ;  ;  ;  ;  ;  ;  

中国500强企业集团发展报告(2010/2011)(一)_增长速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