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在儿童癫痫患儿护理中的临床作用论文_方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浙江杭州 310009)

【摘要】目的:对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在儿童癫痫患儿护理中的临床作用进行探析。方法:将本院8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应用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各40例,收治时间是2014年9月-2016年9月。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同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应用在儿童癫痫患儿护理中的作用较大,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护理;儿童癫痫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255-02

儿童癫痫容易反复发作,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探讨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在儿童癫痫患儿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本文将8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见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以本院收治的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80例,随机分成两组,40例一组,属于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

对照组——男:女=23:17;年龄范围1~11(6.34±2.25)岁。

观察组——男:女=21:19;年龄范围1~12(6.39±2.31)岁。

两组癫痫患儿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0.05。

1.2 方法

一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参照护理程序将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为患儿建立完善的生命支持系统,主动与患儿交流,缓解其负面情绪,鼓励患儿树立治愈的信心,为其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

一组实施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观察组)。内容如下:

①对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进行培养。定期组织科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学习评判性思维的相关知识(定义、特征、构成等),每周开展讨论会交流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制定奖惩制度。

②评估病情:询问患儿家属患儿癫痫的发作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家族史等信息,评估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应用评判性思维进行床位的安排,将抢救药品和物品准备齐全,做好患儿的防护措施,对治疗过程中的测定指标进行观察。

在患儿行脑电监测前将监测室的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整理好床台周围物品,根据评判性思维在患儿行脑电监测期间合理用药,脑电监测过程中检查所有电极的接触情况,观察脑电图基线是否出行伪差或漂浮等异常情况,患儿若在脑电监测过程中发病,要监测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予吸氧,针对癫痫发作程度较大的患儿,护理人员要时刻陪伴在其身边,勿按压抽搐身体,解开衣领,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尽量满足患儿在脑电监测期间的合理需求,叮嘱家属要及时给予患儿食物,避免食用过烫的食物,以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脑电监测后将电极帽取下,使用温水清洗头皮,观察头皮的损伤情况,若有瘀血或水疱出现,则立即进行局部皮肤处理,有淤血则给予赛润肤外涂,有水疱则在抽水后给予碘伏外涂。

③合理给药:当患儿癫痫发作时,要合理给药,给药后,密切观察患儿的各种反应,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地西泮会使患儿血压降低,若给予患儿地西泮治疗,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冷静处理异常情况。静脉给药是首选的给药途径,由于患儿的血管较细,或由于肥胖的影响导致顺利给药较为困难,因此需根据评判性思维模式,由一名护理人员给予水合氯醛灌肠治疗,一名护理人员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控制患儿的抽搐症状,使脑缺氧的时间缩短。护理人员不但要严格遵医嘱给予治疗,还需做到不断创新、勤于思考,提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观察患儿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F-36生活量表在护理前后对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 18.0版软件处理,生活质量评分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使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所示,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表 对比两组癫痫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儿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3.14±3.14)分,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2.12±3.23)分。

观察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依次为(54.58±2.84)分、(76.15±4.12)分。

两组患儿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比,P<0.05。

3.讨论

儿童癫痫具有发病率高、发病突然以及反复发作的特点,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不仅要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还需得到科学的护理服务。由于癫痫病因复杂,突发性强,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紧密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护理过程中需思维敏捷,保持冷静,常规护理模式无法达到上述要求。

评判性思维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1],是指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做出合理的评价,以此选择最佳实施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2],在八十年代将其引入了临床护理中[3],是护理人员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众多专家认为对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进行培养十分重要,我国目前护理人员应用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还处于发展阶段。

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具有全面性、主动性、反思性以及独立性,临床上将其应用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儿和癌症患儿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院将其应用在癫痫患儿中的效果也颇为理想。首先护理人员应用评判性思维评估患儿的病情,评估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脑电监测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因此在患儿进行脑电监测过程中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监测前合理调节监测室内的温湿度,能够避免温度过高影响脑电图基线的稳定性,或湿度过高导致电极无法粘牢,整理周边物品可避免患儿发作过程中误伤自己。脑电监测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脑电监测后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可避免医疗纠纷。护理人员需主动询问患儿及家属,掌握充分资料,有利于综合评估病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给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到合理给药和密切观察,将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能使患儿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应用该护理模式需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大量的临床知识,将其合理的应用在患儿中,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患儿相比明显更低,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由此可得,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应用在癫痫患儿中可在降低并发症的同时还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夏庆.评判性思维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61-3462.

[2]王淑玲,王峥,马印会.评判性思维护理癫痫患儿的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85-7985.

[3]王伟玲.儿童癫痫35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136-137.

论文作者:方葭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9

标签:;  ;  ;  ;  ;  ;  ;  ;  

评判性思维护理模式在儿童癫痫患儿护理中的临床作用论文_方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