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管理理论前沿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6.06.038 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推动着企业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组织管理以及技术更新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企业变革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不断推动着变革管理理论的探索和发展。变革理论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以Kurt Lewin等[1]为代表的社会学家就开始提出了组织变革理论,包括著名的变革“三部曲”模型:由解冻(Unrfeezing)、变革(Change)和重新冻结(Reerfeznig)3个阶段所构成。该理论运用立场分析的方法解释了组织变革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为组织变革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变革理论的内涵与内容不断地丰富与拓宽,逐渐衍生出了除组织变革之外的技术变革、流程变革、商业模式变革等分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变革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本文对21世纪第一个10年以后国际知名管理类学术期刊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发现当前变革管理学科的学术热点主要集中在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变革这3大领域,研究大多涉及变革的内容、背景、过程、评估标准等方面。本文最后在研究基础上对变革管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趋势进行探讨。 1 组织变革 1.1 组织变革内容 组织变革的内容主要是去研究界定那些导致成功或失败的变革目标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组织之间的关联性,例如:Skirstad[2]利用Pettigrew的语境主义方法来检测在组织变革中性别政策的失衡影响,这项研究证实组织变革中已完成的改变、渐进式的演化或者阶段式的组织变革对体育组织产生影响,并且可以引致一个更平等的性别平衡;Steinke等[3]则通过使用Beer和Nohria的E理论(关注变革的经济价值)和O理论(关注变革中的组织长期能力)框架来对医疗保健机构中组织变革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组织变革者即使有依赖E理论进行变革的倾向,但是却往往表现出对其他变革方法的倾向;Chiang[4]则针对酒店行业应用菲斯克和泰勒提出的模型探讨组织变革的前因与后果,研究中使用了感知组织变革、交流、参与、训练、组织承诺等5个变量;Meyer等[5]探讨在组织变革战略的早期阶段人与组织的配合,在感知和首选的组织文化之间可操作性的一致性,以及涉及员工的情感承诺和对于组织的留职意愿,研究中使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放系统、内部流程、合理的目标4个要素作为测量变量;Thomas等[6]则从组织变革的内部展开探讨,分析了组织变革的阻力问题,提出了一个可以替代的、更关键的方法,用以论述动力和阻力如何共同作用于组织变革,并且解释了阻力和动力的关系如何存在于组织变革的中心。 1.2 组织变革背景 组织在进行变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不同的环境对组织变革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Reddick[7]以政府组织中的电子政府模式为背景,研究美国地方政府组织变革中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对其带来的影响。该研究在两种不同的政府模式下来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组织变革的影响,结果指出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会对电子政府模式和官僚政府模式带来影响,在模型的因子分析中显示:管理层变动、效率变化、领导力与组织变革是3个最大的共因子。Klarner等[8]则是以组织变革中员工的情绪为研究背景,该研究充实了在重复变革过程中员工情绪所扮演的角色的作用,认为跨组织的变革以及组织变革期间情绪的过程都是展开的,并具体解释了同步变革和按顺序变革的过程中员工情绪所扮演的角色。Weiner[9]以组织变革的准备工作为背景进行研究,虽然组织变革的前期准备工作有许多的方法,但其所包含的科学依据却是有限的,基于此作者开发出一种新的理论来帮助组织变革前期工作的实施。 1.3 组织变革中的情感和行为 组织变革过程中势必会涉及人员的行为与情绪,人员的情绪、情感、行为也影响着组织的变革。Peachey等[10]通过对美国足球锦标赛的案例研究发现矛盾情绪是对变革的一个显著的响应。Battilana等[11]通过探讨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与管理者强调在组织变革行为实施中不同行为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收集了英国国家卫生服务机构中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分析,结果证实了管理者在组织变革中对人际沟通、调动他人支持变革、评价变革的实施的重要性;组织变革计划以一般化的现象进行处理有可能会掩盖重要的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连接着实施变革过程的不同活动以及特殊功能,领导能力将在这些个体差异中得到体现。Lofquist等[12]以欧洲国家空中导航服务提供商为研究对象研究领导承诺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这项研究描述了组织变革过程中的领导承诺、安全氛围与态度的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高风险环境下的组织变革中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员工的感知,构建以领导承诺、安全氛围、态度改变、安全感知为构念的模型进行研究,表明领导对安全和安全氛围的承诺影响着员工对待变革的态度。 笔者认为目前组织变革的研究中多趋向于变革内容和情感行为的研究,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或理论在组织变革当中的使用,理论层面的突破依然不多,大多都是对前人的组织变革模型的进一步应用以及延伸,特别是与不用理论间的互相补充。 2 技术变革 2.1 技术变革内容与评估方法 技术变革是变革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技术变革的实施方式及其所面对的变革环境影响着技术变革的成功与否。Sushandoyo等[13]将多层次的技术变革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1)不同类型的技术变革需要不同种类的研发组织与供应商的关系;(2)现有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研发理念将会影响实施技术变革的决定。新技术与已存在的技术结合所能带来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应该先在组织内部进行验证并在该过程中进行修改。该研究很好地论证了组织特征和多层次的技术变革之间的双向关系。技术变革的评估是变革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是考察技术变革结果的必要过程。技术变革的过程通常被相关责任人管理着,该责任人需要对技术变革的全部过程负责。Harison[14]研究认为信息技术和非信息技术的能力对于在组织间管理技术变革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并为技术变革提供了一个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能根据项目管理者的能力和技能评估并分配适合他们的信息技术类的技术变革项目。该模型能够作为一个提高技术变革管理能力的工具。 2.2 技术变革方法与理论 在关于技术变革的理论范式,以及在企业和组织当中所采用的技术变革的方法的研究方面,Ho等[15]通过建立一种类型学的分析框架——涵盖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变化——来进行技术变革的分析,这种类型学的分析框架将摄影产业的技术变革分为7种不同的技术变革类型,该案例研究表明现有技术的更新归因于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变化的相互影响;Dercole等[16]等则将经济学中的自适应动态理论应用到技术变革当中,目的是模拟技术变革中各种特性与特征,自适应动态通过普通常微分方程的方式从形式上来描述产品的共同演化进程。作者认为市场上现有产品与创新产品的不断竞争推动了成功产品的核心技术缓慢并且连续的演化,当技术演化达到一个平衡点,则可以是一个进化稳定策略(ESS),即稍微创新的产品无法渗透进入市场或者新产品和现有产品共存;Hulthén[17]讨论了前人在技术变革中采用焦点网法(A Focal Net Approach)所带来的一些后果,该方法的重点在于中心企业以及边界的考虑;Chou等[18]对动态网络进行解码分析,阐述由技术变革引起的网络动态、技术变革驱动着焦点网法的进化,在该研究中作者使用了技术捆绑商业网络的方式进行分析。 2.3 技术变革背景 大多数关于技术变革的文献多以大企业为背景进行研究。Sandulli等[19]以中小企业为背景来研究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年龄、教育水平对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变革和组织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结构在效率方面的影响与技术变革相关。Chou等[20]认为AMI能力的发展(即:获得、调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是成功管理技术变革的关键机制,他们以网络环境的资源管理为背景来研究技术变革,认为在网络环境中应通过管理资源互动来应对技术变革。Lahiri等[21]以全球化为背景来研究技术变革,结果表明快速技术变革以及超优势竞争作为新的渠道导致了组织衰败或者组织成长,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或组织的技术变革负责人应该具有4种心态:(1)全球化的心态,或使用广泛的视角看世界的能力,想法上超越地理位置将全球化的威胁转化为成长机会,重视跨越边境的整合,欣赏地域和文化多样性;(2)创新的心态,能够促进新思路的发展和实施,将快速技术变革的威胁转化成功的机会通过重视不断产生的新想法和商业模式成为实现新思路的来源,并且强调未来的实践而非最佳实践(下一步做法而非最佳做法);(3)实事求是的心态,技术变革负责人对外部供应商移交公司活动的能力,通过促进灵活性和响应能力将超优势竞争转化为成长前景;(4)合作的心态,参与到商业伙伴关系的意愿,通过公司形成成功的伙伴关系,将挑战转化为机会,通过构建业务互补来达成协同合作。这4种心态能使企业或组织的技术变革负责人在技术变革过程中顺利解决因外部环境引起的问题。 由上可见,目前学者的研究多聚焦于对技术变革中的内部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更适合的技术变革框架或引用不同学科中的方法、模型来进行研究,同时面对不同产业与组织,技术变革所适用的方法也得到了丰富;对于技术变革的执行者所应具有的能力也吸引了学者的研究。然而,对于技术变革实施成果的评估标准,目前仍没一个较为健全的评估机制与模型。 3 商业模式变革 3.1 商业模式创新动力研究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在一定驱动力下的创新。在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方面的研究中,目前学者主要集中于市场化的推动力、市场机会的拉动力以及市场的环境压力和组织内部的压力等方面的研究。Demil等[22]的研究认为商业模式的演化是一个缓慢调整的过程,涉及到自愿改变和突发性改变以及核心组件之间的永久性链接。Sosna等[23]以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与前因变量为研究视角对商业模式进了研究,以受经济衰退影响和由于开放市场下高度竞争的西班牙餐饮产业为研究对象,结果认为公司新的零售市场业务模式分为2个不同的阶段进行演化,首先是一个5年的试验与探索阶段,随后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开发阶段;当公司取得更大的边际利润以及在企业国际化方面取得成功时,他们将战胜自己的竞争者,即使他们的产品与最终的客户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该研究结果认为在组织学习中应采用动态的视角,并且强调了反复试验中学习创新商业模式的重要性。Chesbrough[24]则从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中所遇到的内部阻力与机遇的角度来研究商业模式,结果认为阻碍与机遇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esyllas等[25]以从商业模式创新中受益为驱动力来研究商业模式的创新。虽然商业模式不能保证正式的知识产权,但是其组成部分可以被保护(例如商业方法和品牌),利用创新获得利润这一框架,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在形式上和战略上发挥互补的作用。为了从商业模式创新中获取价值,企业需要保持长期的竞争力,然而,长期的竞争力取决于创新者是否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专门的互补性资产和根据不同市场环境下重新配置资产的能力。 3.2 商业模式创新途径与实施研究 商业模式的创新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取决于创新者所选取的视角。目前的研究当中,主要从战略视角、系统视角以及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视角来对商业模式创新途径进行研究分析,而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是指对新的商业模式的实施过程和途径方法的研究。Mason等[26]通过对大量的商业模式文献的总结,构建了一个商业模式产生的框架,并将该框架应用于音乐唱片市场案例的分析,认为技术、市场供应和网络架构是商业模式的3个核心要素,每个要素的理论路线分别为:技术和创新研究、工业营销、运营战略和演化经济学,然后确定了每个要素的多个维度。该研究使我们对商业模式的创建、发展和实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提供了建议,即业务网络和市场构成嵌入式系统,系统内部多个重叠的商业模式可以被视为它的组成部分。Sabatier等[27]以技术密集型的医药行业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高技术领域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在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发展的间断性不足以扰乱整个行业的主导逻辑(一个行业的主导逻辑是一个关于价值创造的总体计划和由其参与者共同享有的一种战利品),但是通过打乱逻辑的创新过程,识别可能触发逻辑的改变因素,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使他们捕获更大的价值的发展策略。在成熟的行业中,由于前期经历了行业发展过程中强烈的技术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使新的行业进入者的商业模式会适应这个行业已经建立的主导逻辑,其价值链保持不变;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不确定性减小,具有破坏性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将会不断地挑战产业的主导逻辑和重塑产业的价值链。作者通过基于分析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给药物行业带来的变化,认为3个变化能触发行业主导逻辑的改变:新的医疗护理哲学(New Healthcare Philosophies)、新的合作模式(New Patterns of Collaboration)和编配或集成(Orchestration or Integration),依据此改变可以创建具有破坏性的商业模式。 3.3 商业模式创新的背景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背景研究是指商业模式的变革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生,通过不同的背景、内外部环境来分析商业模式的创新。环境变化对不同的商业模式类型有着不同的影响,Wirtz等[28]从“4C”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类型阐述了最近一波互联网上的变化——新兴的Web2.0现象,Web2.0的趋势和特征正在改变创造和捕捉价值的游戏规则,因而大大扰乱了已经建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有效性,他们构建了一个Web2.0的发展框架,从而帮助缓解互联网产业中由于Web2.0带来的对原有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冲击,并能在商业模式中接受与web 2.0相关的变化。Sanchez等[29]以低收入市场为背景来探讨商业模式的不同类型以及特点,基于大量的案例研究数据以及被广泛认可的低收入市场战略和商业模式理论,发现了一系列的权变因素可以将商业模式区分孤立型的和交互型:孤立型的商业模式更有利于新的行业进入者,新的进入者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和能力来取得生存机会;在交互式的商业模式中,需要企业利用自身的生态体系能力来整合自身的资源,并与其它企业联合来创造新的商机。Bucherer等[30]以产品创新为研究背景来分析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将产品创新中的重要发现整合成一个框架来分析11个商业模式创新案例。该研究能更好地理解现有的商业模式创新。 笔者认为,目前商业模式变革研究中驱动力研究依然是研究热点,包括内外部环境的驱动力、内部阻力与机遇的驱动力等。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许多学者试图构建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分析框架或新的视角来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帮助。 4 结语 当企业或组织出现成长迟缓和内部不良问题,或无法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时,企业必须采取变革的策略。变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了适应外部与内部环境变化所做的调整,变革的过程可涉及到组织内部的变革、企业技术的变革甚至是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虽然本文将变革管理分裂为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变革3个部分,但是技术的变革往往带动着商业模式的变革,组织的变革往往与技术的变革存在双向的关系[13],因此三者是互为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组织变革方面,通过对近10年组织变革文献的梳理发现,变革的背景、内容以及情感行为的研究依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不同的组织背景所适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模型是不同的,其方法或模型的不同势必会对组织变革内容的产生影响,如Chiang[4]等在不同的企业背景下使用了前人不同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在组织变革的实施过程中所涉及人员的情感和行为也将会对组织变革的内容产生重要的影响。技术变革方面,本文从变革内容与评估方法、变革方法与理论、变革背景3个方面来进行综述,试图全面地分析近10年来技术变革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任何组织或企业进行技术变革都将对该组织或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使用的方法和理论便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是渐进式[22],亦可以是破坏式的[27],都需要认真进行考量。检测技术变革的成功与否则需要相应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分析,评估方法不能一味地从结果或产出来衡量,变革中人关键人物的能力与技能的评估也同样重要[14]。商业模式的变革是建立在创新动力、概念本质、变革实施、构成体系等研究之上的“集大成者”,企业在实施商业模式的变革中要充分考量变革的动力、变革的途径、实施的方法等问题,首先要确定变革的驱动因素[23],明确了变革的驱动因素才能更好地确定变革的途径与实施方法。 基于上述对最近几年变革管理理论研究的述评不难看出,变革管理领域还有一些理论的空白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企业或组织战略决策的变革管理的研究。企业或组织的变革影响着他们的竞争力,因而,要从战略层面去考量变革问题,不能只是一味地聚焦于技术的改造、企业结构的改变、营销模式的更新,这要求企业或组织对变革战略的制定、执行、控制以及反馈进行系统的研究。(2)不同背景环境下变革管理的研究。不同的企业或组织所面对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是各异的,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变革与区域背景下企业变革的方法与方式必将是有差别的,不同发展目标的企业或组织所考虑的发展视角也是不同的,对具体背景环境下的变革管理模型、框架研究将对变革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3)基于变革后评估方法与标准的研究。目前对变革后或变革中效果的评估研究较为丰富[31],但依然缺乏较为适用性的评估模型或框架去引导变革评估的研究工作;目前的评估方法多从侧面的角度(例如员工情绪、行为)或变革后的结果这些单一的方面去进行,进行系统性、适用性的评估研究是较为缺少的。标签:组织变革论文; 变革管理论文; 商业模式创新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内部环境论文; 流程管理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过程能力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创新驱动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行业背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