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省郴州市 423000
【摘 要】目的:探究在危重创伤患者的整体性急诊救治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创伤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救治,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整体性急诊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接诊的相关指标以及死亡率。结果:对察组患者的疾病确诊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早期的救治时间指标均显著少于观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观察组危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结论:在危重创伤患者的治疗中结合整体性急诊救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急诊接受诊治的相关指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危重创伤;整体性急诊救治;效果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城市化进展和密集度有很显著的提高,其常见的意外事故发生率也有很明显的增加,很多意外事故导致临床接诊的危重创伤病例数不断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难度较大,患者在治疗中要进行整体的急诊救治,并且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1]。有临床研究显示在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进行整体性的科学、系统救治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预后[2]。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创伤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救治应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创伤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1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48例,其年龄在13~72岁,平均年龄为42.8岁,其中58例患者是由车祸所致的损伤,23例患者为坠落所致的损伤,15例患者为刀伤,9例患者为钝器打击所致的损伤,其他损伤患者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47例,其年龄在12~74岁,平均年龄为43.2岁,其中56例患者是由车祸所致的损伤,22例患者为坠落所致的损伤,16例患者为刀伤,10例患者为钝器打击所致的损伤,其他损伤患者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损伤原因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救治:在患者的普通急救车到达事故现场前对患者进行包扎、固定以及止血治疗,并且做好转运工作,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吸氧和补液治疗,在患者入院后由急诊科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和会诊,并对患者进行呼吸支持以及心电监护,在患者病情确诊后进入相应的专科病房,对患者进行手术安排和治疗[3]。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整体性急诊救治:医护人员达到事故现场后快速的进行相应的包扎、固定以及止血处理,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复苏和电击等救治,用监护型救护车转运,转运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和血氧监测,进行抗休克以及补液等治疗,结合通讯设备并且利用相应的信息平台及时把患者的数量、病情等情况通知给急诊医师,并且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入院后及时做好相关检查进行医师会诊对确诊好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完成后及时转入归属的专科进行后续治疗[4];对比两组患者接诊的相关指标以及死亡率,接诊相关指标包含患者的确诊时间、早期救治时间以及急诊手术的时间。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的危重创伤患者的基础资料和观察指标均结合SPSS22.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确诊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早期的救治时间指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1,观察组危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由于我国的危重创伤患者人数逐年增加,有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其在城市的死亡中占有很大比率,尤其是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逐年增加,并且损伤多较为复杂,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很容易伴随有休克病症,在急诊救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具备:反应迅速、准确判断能力、具有熟练紧急救治技能及拥有先进科学的设备的医疗队伍从而提升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死亡率[5]。传统的急诊救治模式中是在急诊科进行相关检查后转入专科病房,这种方式不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全面的诊断,易导致患者的病情受到延误出现病情恶化增加死亡率[6]。因此在患者的急诊救治治疗中要加强相关的急诊教育培训,掌握各专科的救治技术提高急诊救治的水平,是医院对危重创伤患者进行急诊救治患者的关键措施。
本研究中,对察组患者的确诊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早期的救治时间指标均显著少于观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观察组危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因此,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说明对危重创伤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整体性急诊救治,可有效的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谢德东. 对危重创伤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救治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5):179-180.
[2]汤雪贵. 探讨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临床应用[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1(02):57-58.
[3]胡涛,罗志勤,熊甲赛.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创伤患者的应用价值[J]. 海南医学,2014,42(11):1584-1586.
[4]刘波,欧阳一辛,史忠,周坤,程绩. 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救治及相关因素分析[A].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2011:2.
[5]杜佩红,魏薇萍,王飞燕,朱晓燕. 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实用性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8):32-34.
[6]周建仪,黄少娟,曾奕云,李容. 运用精益管理学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就诊流程再造的临床观察[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20(04):346-347.
[7]张漫漫,薛胜男,陶洁茹,王莹莹,张秀霞,朱烈烈,陈大庆. 改良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J]. 浙江创伤外科,2015,22(06):1061-1063.
论文作者:黄时雨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创伤论文; 危重论文; 整体性论文; 损伤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