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景晓江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景晓江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通过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抗震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整体性与抗震性能,降低建筑工程结构失稳现象的发生概率,而且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建筑工程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工程钢筋混凝土墙柱的布置情况,做好相应的结构计算工作,并根据建筑工程布局特点,加强工程抗震技术。

1抗震设计在结构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地震这一自然灾害有着强大的破坏力,一旦发生地震可能会严重损坏大量建筑物,威胁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如果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够为居民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这对于人们幸福感和归属感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其次,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会随着抗震性能的提升而大幅度提高,从而其耐久性更高;再次,不断探索、发展抗震设计有助于我国设计师、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水平缩短,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加强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最后,提高抗震设计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速度。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明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念的问题

在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秉承的原则就是大震不倒(指连续倒塌)、中震可修、小震不裂。发生地震的自然灾害所产生的破坏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及时在设计时使用了非常厚的钢筋混凝土墙,也会使得墙体吸收大量的地震产生的能量,使得整个结构更加容易受到损伤,这种形式走不通,就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大面积的位移变形从而抵消相对的能量,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人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实际的对建筑结构进行严格的分析,从而对建筑的关键部分进行人工的干预抗震的设计,将地震薄弱的位置进行不断的加强,从而使得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加强。

2.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问题

目前,能够检验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否合理主要采用三种检验的手段对建筑结构进行检验,对建筑地震危害进行研究,对建筑地震的反映进行检查,对建筑抗震进行模拟实验,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使得建筑结构能够在模拟中得到有效的反映。但是,由于建筑结构比较复杂,不可能对其进行一比一的模拟实验,这就需要制作相关的模型进行试验。但是,目前我们采用的不同的软件模型的实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善,从而使得数据能够更加的准确。

2.3不够重视建筑抗震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同的地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这些地震不断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这些损失大多数都是由于现存的建筑的抗震性不高所造成的。目前,很多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能够对抗震设计进行高度的重视,也没有在设计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抗震设计,这就从本质上导致了施工中没有对抗震施工进行重视,尤其是在改建的建筑中,更加忽略了抗震设计,为建筑结构安全性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这就要求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设计时,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抗震规定,对抗震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抗震措施,能够使得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常用抗震技术

3.1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基础隔震抗震技术

基础隔震抗震技术包括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支撑摆动隔离抗震技术、橡胶隔离抗震技术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在建筑的地基础部分进行控制,实现隔震目的,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比如在很多的现代建筑中做建筑框架通常都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在这种结构框架中运用控制钢筋的勾践面积和最小配筋率完成抗震的最终目的。施工时,必须在墙上安装必要的特殊的减震材料,还必须跟圈梁合理连接,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能,增加建筑的抗震承载能力。

3.2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耗能、减震和抗震技术

建筑物内适当位置必须安装耗能、减震和抗震技术装置,以增加建筑物地震时的阻尼值,地震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建筑中使用的构件具有弹性特征,当发生较小规模的地震灾害的时候,横向刚度会在动力作用下发生变化,从而控制建筑物的变形。当建筑工地发生严重地震的时候,构件处于非弹性状态。此时,建筑物本身的阻尼值高,能量吸收性大,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个建筑物的振动效果。因此,该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的能耗组件是该技术应用的重点。

3.3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半主动和主动控制抗震技术

一是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它主要是运用控制部件对外部建筑物结构参数进行调节,确保从本质上实现抗震,控制部件是调节载体,只需要很少的外部能量,可以通过微弱的电流形式提供能量。当前,在应用减震技术时,采用电键作为控制部件,整个控制系统由自动电键装置控制,因此建筑结构的动态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半主动控制装置主要有可控液体阻尼和可变装置。二是主动控制减震技术。应用这一技术时,根据地震等级边界对建筑结构参数的需求非常大。抗震力是反向力,抗震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力和地震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施工单位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传感系统。

3.4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建设部门必须从以前建造的建筑和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建筑中分析提炼抗震技术运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发现抗震作用较好的建筑框架结构,即钢筋混凝土加固框架。混凝土加固方法是指施工人员必须使用钢支撑组件和耗能支撑组件来将它们部署在地震力可以消散的位置。并且需要在建筑物整体框架的柱子间隔处安装钢支撑,从而科学有效地增强结构框架的稳固和抗震强度。在发生严重地震灾害时,逐层布置的框架和钢支撑框架能确保建筑物不会发生太大变形,放置在结构框架中的耗能支撑组件能够在地震袭击的时候吸收和处理大量的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地震力对建筑物自身结构的不利影响。

3.5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加固抗震技术

除了以上抗震技术,整栋建筑还可以用砖石和混凝土钢筋框架加固综合建造,这也有很好的抗震效果。砌体加固处理是指施工单位用钢筋混凝土砂浆加固建筑物,施工人员必须先铺设钢丝网水泥砂浆,钢筋网可以用来为建筑建造保护层,避免墙体裂缝。然而,这种抗震方法在施工期间没有进行地基综合抗震,仅适用于震级较小的地方。抗震墙也可以设计在建筑物的相应位置,在施工完成之后抵抗地震作用。如果一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上述砌体加固方法都不可取,必须用聚合物砂浆来提升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结束语:我国近年来不断的发生地震灾害,对国家和人民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不断的提高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总之,从建筑结构上就设计好抗震性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也能够从根本上消除一定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要不定期的进行抗震技术的提高,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包玮.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J].智能城市,2018,4(17):91-92.

[2]柴晨舟.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51):51.

[3]丁士哲.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01):44-45.

[4]信忠宝.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J].四川建材,2016,42(01):62-63.

[5]许贇晟.建筑工程抗震性能技术提高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291.

论文作者:景晓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论文_景晓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