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老人休闲体育参与促进其社会融入的作用及策略论文

随迁老人休闲体育参与促进其社会融入的作用及策略论文

随迁老人休闲体育参与促进其社会融入的作用及策略

李良明1杨爱华2

(1.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2.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7)

摘 要: 本文用质性访谈法从随迁老人自身经历出发,深入了解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情况和社会融入所面临的困境,从休闲体育参与视角来探讨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研究表明,休闲体育的社会参与性、社会互动性、社会学习性,能消除随迁老人城市空间隔离感,能提高随迁老人自我认同感,能促进随迁老人重构新社交网络,进而从文化及心理2个层面促进随迁老人的城市社会融入,并从个体、家庭、社会3个层面提出了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的策略。

关键词: 随迁老人 休闲体育参与 社会融入

1 问题的提出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4亿人,老年流动人口规模从2000年的503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1304万人,年均增长6.6%。老年流动人口主要由4类人群构成,即劳动迁移者、失能迁移者、健康退休迁移者和家庭供养迁移者,而且流动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随迁老人是中国社会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同时具备老龄和流动人口的双重特征,“孤独”是这一特殊群体在融入新的城市的过程中呈现出独有特性[1]。进入新的城镇生活环境,随迁老人就将面对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巨大压力,现有的研究显示绝大部分的随迁老人在经济上需求基本不存在问题[2],但精神需求远远不能满足,社区活动参与度不高、在城市的“边缘感”强[3]

2 随迁老人社会融入所面临的困境

2.1 个体层面

随迁老人的自我存在感是指老年人对自我价值、重要性的主观认知与接纳程度。绝大部分随迁老年人自我价值认识不够,笔者使用半结构式访谈方式,走访了20位随迁老人,有13位随迁老人不是自愿迁移的,只是为了照顾孙子;有15位随迁老人认为自己年龄大了,没有太高的文化,跟不上网络社会的步伐,自己能干的活就是帮忙做做饭,照看一下孙子,其他的事想干也干不了。大部分的随迁老人对生活失去了激情,致使心情郁闷,无用感特别强。

2.2 人际交往层面

随迁老人从农村迁入城市成年子女家中, 与原来生活圈子大部分脱离,新的生活圈子尚未建立, 使得随迁老人在家庭和社区都有强烈的“边缘感”。家庭方面, 成年儿女才是新家庭的决策者, 随迁老人原来的家庭“权威”地位在急剧削弱;社区方面, 新来到城市社区随迁老人几乎没有朋友, 邻居全不认识,串门不方便。再者随迁老人乡音严重,与人交流语言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加上习俗和文化差异随迁老人想早日融入社区困难重重,遇到家庭琐事随迁老人往往难以找到多层次的述说渠道, 极易产生较强的“无助感”与“边缘感”。

2.3 心理层面

先赋性给予的“落叶归根”情结具有较强习惯力量,部分随迁老人离开农村来到都市生活将近6年,城市社区的各个方面肯定会渗透到随迁老人的日常生活中,但在他们心里没有把城市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大部分随迁老人在语言上透露他们的“根”在老家,只是暂时寄居到子女这里。

3 休闲体育参与促进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契合性分析

3.1 休闲体育的社会参与性

社会参与是一种行动过程,参与主体在与社会互动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实现共享资源,达到满足自身需求进而适应社会。休闲体育是增进健康和保持积极的心理、生理状态,维护社会稳定,其体育行为主要是个体性的保健活动,以及各种类型的娱乐性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身、心、合理发展社会文化形态。它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功能明确,门槛低。任何年龄层次的人都可以在休闲体育中找到自己中意的项目,因此,它比任何其他文化形态的社会参与性高,这方便于随迁老人的参与,有利于随迁老人重构自己的人际关系,减轻随迁老人的城市“边缘感”。

3.2 休闲体育的社会互动性

有学者认为“空间”融入是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基础和起点。随迁老人在城市生活的空间主要有2种:一种是居住空间,一种是休闲活动空间。随迁老人与当地城市居民无论在居住空间还是休闲活动空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隔离。空间隔离往往会造成二者在交往和心理上的隔阂,影响了随迁老人对城市的融入。而休闲体育活动它所具有空间的多样性、公共性、包容性等特点为随迁老人与当地居民间搭建交往互动的平台,引导随迁老人有效地适应人际关系和城市环境。

3.3 休闲体育的社会学习性

鼓励积极参与个人喜爱的休闲体育活动,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随迁老人能与当地人面对面的接触、交流,有助于增强其对当地人的信任感及包容心态,减轻随迁老人“无助感”与“边缘感”。为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圈子,随迁老人要转变以下几个观念:(1)身体无病无痛不需要锻炼;(2)自己没有非常熟悉的体育锻炼的项目,重新学害怕年龄大学不会被嘲笑;(3)在家里干点体力活动就和体育锻炼差不多了。这几种错误的观念阻碍了随迁老人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进而阻碍了他们的社会融入。

(1)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逆向选择风险”是指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因存在信息不对称,项目的购买方即政府未能选出最适合的社会组织进行公共服务供给导致服务质量低下。决策是行动的前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决策即所购服务的种类、方式与对象的精准性要求政府所获取的公众需求、社会组织服务供给能力与政府具体财政力等信息真实以保证服务高效与精准。“逆向选择”风险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与政府自利性,在决策中未深入调查,与社会组织、公众和专家团队沟通不畅。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易引发共谋行为,滋生腐败。

4 休闲体育参与促进随迁老人社会融入的作用

4.1 休闲体育参与能消除随迁老人城市空间隔离

体育活动的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在休闲体育中,参与者们之间都是根据个人爱好汇集到一起,活动目的公益性,活动方式的随意性,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提供良好的互动交流的纽带。在休闲体育活动中没有功利性的利害关系,更能以自己本色示人,在休闲体育活动中的互动具有天然的亲和力[4]

其中, r为NI的长度,tp (1 p r)是NI的所有项目中其支持度最大的单项目,Is为NI的所有2_子项集至(r-1)_子项集中其支持度最大的子项集.

4.2 休闲体育参与能提高随迁老人自我认同感

普遍性的认为“乡—城”间由于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沟通、价值观念等不同,容易使随迁老人与当地居民之间产生隔阂, 导致情感上孤立、社会信息不对称,这些都是随迁老人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休闲体育活动参与有能力承担随迁老人与社会联系的需求,以体育活动兴趣为纽带融,以“熟人带熟人”的方式来建立,随迁老人与当地居民间发展成一种亲密关系,这种在共同爱好的体育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亲密感,能有效减轻随迁老人在城市的“边缘感”,同时,还让他们对休闲体育健身群体产生了心理上的归属。

4.3 休闲体育参与促进随迁老人重构新社交网络

自我认同感是随迁老人心理融入的重要指标。体育锻炼能塑造身形,随迁老人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改变自我形象,以健康、年轻、活力、快乐的心态处世,提高自我认同感;再者体育运动能带给随迁老人一些她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进而提升自我认同感。

5 随迁老人休闲体育参与促进其社会融入的策略

5.1 个体层面

任何的体育竞赛都是严格在该项目的规则范围内进行,体现了体育竞赛的公正裁决、公平竞争、竞赛的过程中展现的团队协作精神、拼搏精神等。难能可贵的是体育能将这些重要的价值观,通过多次的比赛活动潜移默化成为按规则行事的思想意识。

对含有预冷变形处理和不含预冷变形处理的Cu-Ni-Si材料开展了机械性能和疲劳性能的相关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5.2 家庭层面

子女与随迁父母沟通交流能有效地起到疏导作用,提供精神慰藉,需要借助家庭成员对随迁老人的精神支持功能,增强他们在城市生活的安全感,提升随迁父母的精神健康[5]。随迁父母最大的需求就是能融入城市生活,摆脱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因此,子女应当要重视随迁父母在精神上的需求,应当为随迁父母的休闲体育参与创造优越的条件,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多与随迁父母沟通交流,避免与随迁父母的正面冲突,形成尊老、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2)利用家庭体育功效,在闲暇的工作之余与随迁父母一道,以全家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方式让父母充分感受到融洽的家庭氛围,从而为随迁父母更好地融入都市生活创设条件;(3)子女要为随迁父母的休闲体育参与提供时间上和物资上的保障。

5.3 社区层面

社区是随迁老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休闲体育参与和社会融入要以社区为依托,具体来说,社区居委会应当为随迁老人做好以下工作:(1)提供便利的锻炼条件,包括功能齐全的场地器械设施,举办科普性的体育锻炼的常识的讲座,提供不同体育锻炼项目的科学指导;(2)社区应多开展跨地域的文体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地区文化习俗同化与融合;(3)社区要提升随迁老人的社区参与程度,增强随迁老人的社区归属感,发现并吸纳社区内有一定文体能力的随迁老人成为社区文体积极分子,培养随迁老人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工作, 使随迁老人在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4)定期举办各种趣味性休闲体育竞赛,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随迁老人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加随迁老人和本地居民相互了解和融合的机会。

当时全国大概有几十万家国有小企业民营化,走的是产权制度改革和身份置换的路子,出现了“改制潮”。改制潮首先从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和纺织行业入手,这些行业基本上变成了民营企业的天下。大量的家电、纺织、日化企业变成了民资和外资,解除政府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同时解除企业对员工承担的无限责任,使企业和员工走向市场恢复活力。

6 结语

随迁老人的社会适应是人与环境之间双边关系,因而随迁老人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在体育的社会融入功能被认可的今天,应当为随迁老人提供体育参与的机会,让随迁老人在休闲体育活动的过程逐渐构建自己新的人际关系网,进而干预他们的再社会化达到融入城市生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理,蒋宏宇.社会融入视角下随迁老人体育参与及其保障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5):118-123.

[2] 李珊.城市化进程中移居老年人的问题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6):71-75.

[3] 李芬.流动老年人社会保障困境及对策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8(3):77-81.

[4] 任海.体育与“乡—城移民”的社会融入[J].体育与科学,2013,34(1):24-25.

[5] 李良明,唐宁潇.家庭生命周期不同家庭休闲体育参与的动机因素和阻碍因素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7,36(1):113-115.

中图分类号: G8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11(b)-0209-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32.209

①基金项目: 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6B102);2015年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5YBA150)。

作者简介: 李良明(1976—),男,湖南新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标签:;  ;  ;  ;  ;  

随迁老人休闲体育参与促进其社会融入的作用及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