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
摘要:所谓舒适护理(comfort care)指通过采取或强化一定护理措施使患者缩短和降低不愉快程度,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达到最愉快状态,这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手术最易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和心理反应,任何不愉快和消极反应都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手术室护理推行舒适护理意义重大,但如何正确、恰当地实施舒适护理,需要手术室护理工作者不断探索。本文件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
手术室舒适护理围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进行干预,通过采取或强化一定护理措施,使患者缩短和降低不愉快程度,使患者获得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愉快状态,从而降低手术产生的应激和心理反应,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机率,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80 例。其中男103 例,女77 例;年龄18 ~ 76 岁,平均年龄37.3 岁。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46 例,椎管麻醉91 例,局部浸润麻醉43 例;其中普通外科手术41 例,妇科手术45 例,产科手术52 例,泌尿外科手术29 例,骨科手术10 例,眼科3 例。将18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1)术前舒适护理。手术前1d,手术室巡回护士前往病房对病人进行访视,说明访视的目的,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环境介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个人背景、心理活动、家族史、对手术的认识程度等,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手术的必要性、术前的注意事项、手术过程、麻醉及术后恢复等。告诉病人术中特殊体位,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了解患者的心理,关心、安慰、鼓励患者,消除病人术前恐惧、焦虑的心理。对于儿童,手术室护士应向患儿及其父母提供必要的信息,讲述术前禁食的重要性,根据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访视过程中护理人员交谈时应和蔼可亲,回答询问时认真耐心,满足他们的心理舒适需求,访视时间不宜过长,以10min为宜,避免引起患者的紧张和疲劳。
(2)术中舒适护理。手术当日,巡回护士将口罩、帽子摘掉,等候在手术室门口,并以笑脸和亲切的问候迎接病人,这样有助于病人缓解紧张和无助感,并产生信任和依赖。把室温控制在22 ℃~ 25 ℃,湿度50%左右。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交谈沟通的基础上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一切操作要稳、准、轻,尽量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声响过大,给病人带来不良刺激。实施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时,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身边,及时做好心理护理,使其焦虑和恐惧降至最低程度。正确安置手术体位,在摆放体位前,准备好维持手术体位所需要的臂架、头架、布类、衬垫等,安放位置、着力点、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和肌肉扭伤,安置体位动作轻柔缓慢协调一致,切忌将患者安置在超过其忍受程度的强迫体位上。医护人员的言行应严谨有礼,手术过程中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尤其是对矫形、烧伤、妇科及乳房手术者,更要注意言词勿伤患者自尊心,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人性化管理。对发出异常声响耐心解释,尤其是骨科手术时骨锤的敲击声和电钻声,要及时给予患者解释及安慰,给他们创造一种安全感,使之与医生更好地配合。病人常对暴露身体感到羞怯,术中患者常会感到自己丧失了尊严,因此在麻醉后和术中注意遮盖身体,做到最小范围的暴露,维护病人的自尊心。总之,在术中每步操作和采取一些措施时都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要镇静,独立、快速解决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护理问题,以免引起患者猜疑,增加心理负担。
(3)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增加患者的满意度,用温盐水擦净病人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病人穿好衣裤,盖好被单。向病房护士及病人家属讲述手术的全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给予一定的术后指导。于手术后第2 d 进行术后随访,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因体位摆放不当而引起的神经、肢体损伤,有无术后并发症,告知患者伤口的疼痛是必然的、暂时的及留管道的意义。通过术后随访,可使患者产生舒适愉快的心情,这种愉快的心情促使其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术后随访也可评价术中的护理质量,让护理人员通过反馈不断调整护理计划。
(4)社会因素方面的舒适护理。当部分患者不知道所患疾病的性质时,手术室医务人员应注意保护性医疗措施,告知手术效果很好,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并通过与家属及时沟通,告知采用最佳、最节省的方法为患者治疗,取得他们最大程度的配合。
3.评价指标。两组患者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分析,根据两组患者的主诉评估舒适程度及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术中心理状态比较。观察组术中心理状态处于正常状态的比率明显提高,而处于焦虑、恐惧、悲观状态的比率则明显降低,观察组正常状态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20.0,P <0.05),见表1。
三、讨论
舒适护理于本世纪引入我国,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改善了传统护理机械的、程序化式的服务,应用于手术室工作中能够减弱患者心理、情绪因素对手术的不利作用,将服务时间延伸到整个围手术期,从知识层面进行健康教育,从心理层面作疏导护理,从生理层面追求降低不适感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手术效果,获得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真正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一项改革。按照现代应激学原理,手术过程中的任何事件都会成为一种应激原,导致手术患者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过于强烈就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实施,是与整体护理的一致性,能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灵魂和谐统一的健康状态,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医院的自身发展。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都明显好转,其疗效确切,同时为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捷玲,马雨慧.手术室术前准备工作应用护理程序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5,6:108-109.
[2]崔恩.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及纠纷[J].中国当代医药,2014,17(33):77.
[3]樊立秀.关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几点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3(16):205-206.
论文作者:杨旭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手术室论文; 舒适论文; 心理论文; 病人论文; 术后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