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音的交际功能及其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方法论文,英语论文,语音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考生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
高考英语(二)作为选考科目在广东省已经实行十多年了。作为主考教师、督考人员以及评卷教师,笔者在实际观察与分析中发现,考生的听力、口语和临场反应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他们的语音语调却进步不大。虽然不少学生单音发得标准,单词读得准确,但说出的英语却让人感觉别扭,甚至令人费解。考生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音与节奏问题。许多学生不会弱读、连读,而是受汉语影响,把一句话中的每个单词都读得很响亮,听起来非常生硬、不自然。
2.语流问题。一个单词中的重音比较多时往往会影响语速和语流,学生要模仿录音完成朗读任务,就必须赶时间,结果造成朗读时或含糊其辞,或跳读、漏读,影响了表情达意。
3.语调问题。很多学生不会使用正确、自然的语调传递交际信息和表达交际意图。
上述问题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语音语调交际功能的讲解和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重单词重音,轻句子重音
有的教师很重视讲解单词的重读规则,却忽视了单词在句子中的重读和弱读变化。有的教师只教授重读的一般规则,即实词重读、虚词弱读。然而在很多特定的交际情境中,这种重读规则是不适用的。请看以下两组对话:
①A:How many times have you seen the film?
B:Three times.
②A:Jane and John will come tonight.
B:Did you say "Jane"?
A:I said "Jane and John".
在对话①中,答句的两个单词都是实词,通常情况下都应重读,但是由于前面问句中已经出现了 times,而且问话人关心的是how many,所以在答句中只需重读three,而不需重读times。在对话②中, A在第一次说Jane and John时按一般规律重读两名词,并且弱读连词;但当B问“你是说Jane会来吗?”,A想强调不仅Jane来,John也会来,因此要重读and。可见,在某些情况下,说话人为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和效果,会弱读实词,重读虚词。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提醒学生注意这些重读变化,导致学生缺乏通过变化句子中的重读来传递特定信息的能力。
2.重单词清晰度,轻句子连贯性
不少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读准单个单词,却忽视了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读句,造成学生既不懂得要在意群之间稍加停顿,也不懂得如何将意群内的单词自然、顺畅地连接起来,如非重读单词元音的弱读、单词之间的连读、辅音连缀的失去爆破等。学生由于缺乏这些朗读技巧,所以难以提高语速,甚至会破坏英语的节奏,影响意思的表达。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句①有两个意群,意群之间需要停顿,表示说话人是医生,整句话的意思是“医生说病人已经尽力了”。句②因为有一个插入语,一句话分成了三部分,插入语前后都应稍加停顿,表明说话人是病人,前半句话用降升调,暗示意群过渡,话没说完,后半句话补充完整,整句话的意思是“那位病人说医生已经尽力了”。虽然这两句话在字面上很相似,但是由于停顿的位置和语调不一样,意思便大相径庭。可见,说英语时要根据意群来停顿,同一意群内应按照英语的连读规则,将重读与非重读单词自然连接起来,这样不仅能提高话语的流利程度,还能体现句子内部乃至句子之间的语法关系,从而有助于信息的表达。
3.重朗读速度,轻朗读节奏
有些教师只要求学生读得流利、熟练,却忽视了英语的节奏。英语是一种“以重音定时”的语言,也就是说,说话时间不取决于有多少音节,而取决于有多少重音,重音之间的时间间隔大致是相等的。这就意味着句子中重读音节频繁出现的地方,语速会慢一些,字音会清楚一些,而重读音节较少的地方,听起来就轻快而模糊。而中文是“以音节定时”的语言,音节之间的间隔大致相等,因此说话时间取决于有多少音节,即有多少汉字。中国学生说英语时很容易受汉语朗读习惯的影响,把每个单词都说得铿锵有力、响亮饱满,导致听话人很难把握说话人的重点信息,容易引起误解。如果说话节奏掌握得不好,就会让听者错误地认为说话人很不客气,或是不耐烦,甚至生气了,进而影响交际效果。
4.重普通语调,轻交际语调
大多数教师只教授语调的一般规则,如陈述句、特殊疑问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等,而忽视了讲解语调的交际功能。比如,升调可以使话语更为婉转和礼貌,若用于重复对方所说的话,则可以表示不理解或不相信;升调也用于意群之间的过渡,暗示话未说完。反意疑问句用降调时表示说话人较为确定自己所说的内容,希望对方给予确认;而用升调则表示不确定,也希望对方给予确认。此外,降升调的使用可以表达弦外之音,暗示不同意或保留意见。比如:
在上例中,A问:“你喜欢这部电影吗?”B回答:“我喜欢里面的音乐。”答句用了降升调,婉转地表达了言外之意:“除了电影中的音乐,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这部电影。”如果改用降调,就会让人觉得说话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肯定的,特别是里面的音乐;如果用升调,则好像是说话人在反问自己,答非所问,会让对方觉得莫名其妙。可见,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交际中的不同功能。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语调的不同交际功能,学生说的英语不仅会单调无趣,还会出现表达或理解失误,造成交际障碍。
二、问题分析与讨论
英语的语音语调具有非常重要的交际功能,相同的句子用不同的重音或语调表达,其含义和功能可能完全不同。语音语调直接影响交际信息的传递以及交际意图的实现,因而学会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和目的使用恰当的语音语调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语音教学时不能只注重元音和辅音的操练,或者仅教授语调、重音和节奏的一般规律,还要培养学生借助语音语调的交际功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音教学通常采用听说法(Audio-Lingual Approach)。这种教学法基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有效的语言行为是对刺激产生反应的结果。倘若反应得到强化,即可产生条件反射,形成语言行为。可见,听说法侧重模仿和记忆,强调通过反复操练使学生掌握语音。但听说法过于重视机械性训练,往往脱离语言内容和具体场景。由于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只能掌握一般情况下的语音语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1971)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是人与人在交流过程中的外在表现,是在特定的交流环境中促使交流者传递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它不仅包括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和语言的可接受性,还包括语言在特定情境中的恰当性。Canale和Swain(1980)进一步发展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将其归结为四个方面:(1)语法能力 (Grammatical Competence),即句子层面上遣词造句的能力,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即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恰当理解和表达话语的能力;(3)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即超越句子层面组织语段的能力,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4)语言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即为达到交际目的或加强交际效果而操纵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仅仅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而不懂得根据社会环境和交际目的正确理解或恰当使用语音语调,那么他/她就只是具备了第一种能力,即语法能力,而缺乏后三种能力。全面的交际能力必须通过真实的言语交际实践逐步形成,而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 guage Teaching Approach)就提供了这样一种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Finocchario和Brumfit(1983)曾详细探讨了交际法的教学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目的语应在互动交际中通过意义协商来习得;强调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使用;不要孤立地学习语言的语法特征,而应在交际情境中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目的语的形式和结构;综合训练听说读写各种语言技能。
三、培养交际能力的语音教学
针对目前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语音问题,语音教学必须改变现状,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标。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交际环境,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选用适合该语言环境的语音语调,以达到交际的目的。笔者认为,语音教学应当遵循的交际法教学原则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条:
1.渗透原则
渗透原则是指教学内容应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练习材料也应取材于现实生活,而不应脱离实际。不少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经过反复训练后在朗读教材内容时语音语调还不错,但一让他们即兴对话,或者朗读一篇未读过的文章,他们就会恢复原来说英语的习惯。可见,学生只是将教师讲解的语音语调知识运用到了教材内容中,但却没有渗透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应尽量注意语音语调练习材料题材的广泛性,并让学生意识到体裁和交际环境对语音语调的影响。教师应让学生在乎时的朗读或者对话中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促使他们将学过的语音语调知识运用到日常对话或朗读中来。
教学内容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学内容对学习者来说要具有现实意义。比如,教师在训练学生掌握英语音素时,不要让学生单纯地模仿和操练某一个发音,而是要与具体的语义相联系(张春红,2006)。教师应把音素扩展到音节,再把音节扩展到有意义的单词、单句。这种扩展不是盲目的,而是要着眼于语音训练的需要,同时要考虑简单和实用的原则。这些扩展的词句,一方面应能突出所教的音素;另一方面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完成一个简单的交际任务。
比如,在教学音素/i/和/i:/时,教师可以选择 live和leave两个词。这两个单词的辅音完全一样,这样就突出了元音的差异;另外,这两个词通俗易懂,也很常用。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词汇的基础上,教师可将这两个单词进一步扩展成小句。比如, live和leave可以扩展成“Will you live together?”和“Will you leave together?”。这两个句子更加突出了/i/和/i:/的对比,而且意思完整,可以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这样,学生在学习音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言语交际能力。
2.沟通原则
由于英语的重音、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受交际环境和交际目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正确使用语音语调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也只能在真实的沟通情境中进行培养。
沟通原则是指教师应结合教材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沟通与互动中协商意义、交流情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语音语调的交际功能,形成英语语感。学生会话时要善于思考,灵活利用语音语调传情达意。
比如,在学习句子重音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成对子做口语练习。教师先给学生A设置如下情境:
You heard that your friend had just bought a big TV.You said to her/him."I heard that you had bought a big TV."
为学生B提供如下两个假设情境:
情境一:You've just bought a big computer.
情境二:You've just bought a small TV.
要求学生B根据不同的情境分别从以下两组句子中选择说出正确的答句(注意:每组句子字面相同,只是重读的单词不同)。
情境一:
a.No,it is a big computer.
b.No,it is a big computer.
情境二:
a.No,it is a small TV.
b.No,it is a small TV.
这样的练习给学生创造了会话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利用句子重读理解和表达重点信息,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句子重读对表意的影响。
3,任务原则
任务原则是沟通原则的扩展。学生不仅要有语言沟通,还要通过它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这就对语音语调的使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需要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交际情境,然后给学生分配角色和安排任务,训练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自然得体地进行会话。下面这个练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假设在一家电器修理店里,学生A饰演顾客,任务是要求修理某种电器,比如电视机、洗衣机或冰箱等,并按提示提供有关信息。学生B饰演该店雇员,任务是接待顾客,并了解有关信息,填写维修单(王桂珍,2005)。
任务明确以后,如果马上让学生开口做练习,他们可能只会考虑词汇和句型的选择,而不会注意该使用什么样的语音语调。因此,教师不妨先让学生听一个样例,要求学生听录音时看着文字材料,并根据录音标注重读的单词和语调。标完重读的单词和语调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对话双方是如何借助语音语调来传递信息和完成交际意图的。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会注意到一些他们曾经学过但还不能运用的语音规则。
比如,在上例的对话中,需要维修的电器虽然是实词,但只需在第一次提及时重读,其余时候作为已知信息应做弱读处理。而某些虚词(如介词before等)用在修理时间前面时应重读,表示顾客非常急需这个电器的心情,要求务必在某个时间前修理好。
再如,与顾客相比,雇员在整个对话中运用了更多的升调,显示出服务行业人员应有的客气和礼貌。这样,学生在模仿例子做对话练习时就会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运用正确、恰当的语音语调进行交际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对话练习实施监控,及时指出和纠正他们对话中的语音问题,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上台表演,并让其他学生评价,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共同进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语音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总之,语音教学应遵循交际法的教学原则,语言材料的选取、讲解和操练都应密切结合实际交际的需要,材料内容要力图交际化,课堂讲解操练需充分体现其社会交际价值。实践证明,在语音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交际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学生的英语语音问题。
四、结论
语音语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话语交际的成功与否以及交际效果的好坏,因此语音是外语学习的首要内容。中学生在语音上存在的问题会影响他们日后口语水平的提高,妨碍其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语音训练不仅要力求单音准确,还要注意重音、语调、节奏和语流等是否正确。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并采用有意义的语句或语段的模仿和训练,帮助学生奠定语音语调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创设交际情景,引导学生在交际性学习活动中感知和模仿语音语调,以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音教学也不能一味使用交际法。模仿是学好语音的秘诀。多听英美人士讲的英语,多模仿他们的语音语调,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大有裨益。使用听说法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获得良好的语音语调;而交际法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学会使用正确、恰当的语音语调(吴玉玲,2005)。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法,并使它们相辅相成,才能使学生说出标准、地道、自然和得体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