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的一点思索论文_任银平

对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的一点思索论文_任银平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高台中学,陕西 汉中 723113)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考辅导要把握新课标,研究新考纲,吃透考试说明;突出主干知识,关注社会现实。夯实基础,深化知识,以时空观念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复习效率。有效培养学科能力,切实提高考生素质。本文对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辅导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思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要求,不超越各学科课程标准,不超越考试大纲。力求符合中学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既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同时,试题设计力求突出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既注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解答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对2018年高考的分析

(一)试卷结构总体分析评价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试题可以看出,今年高考既有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后的未来指向性,又有全国卷特有的传统性。选择题24-35为历史选择题,共12个题,48分;材料题必做题为40题、41题。选做题为44题、45题、46题三选一,满分为100分。今年的高考,继续深化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载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考查,例如以村民自治建设为背景,考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尤其是依宪治国这一时代话题,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重要建设方略。本次试题历史部分选择题较2017年风格相近,主要是材料更加新颖,考查更加灵活,这和之前的全国一卷文综历史部分风格是一致的,既关注学生基础,又有良好的区分度。

(二)考点分布分析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7分左右,世界史占28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1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34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也较高,这样的考查非常具有创新性,但是只要冷静回忆这一部分所学知识,注重答题分点、格式明确,该题迎刃而解。

以上种种都提示我们,高考历史甚至可以说文综“背多分”时代已经过去,高分不可能一蹴而就了,要通过踏实的积累、勤奋的练习,不断地反思来提升能力。

3.试卷关注家国情怀和时事热点

近年来,家国情怀和历史核心素养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倡导的,教育、民生、科技等时代话题都在高考卷中有所体现,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去关心民族民生,关注这个时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2019年复习建议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重点关注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干知识,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尤其是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要重点关注,为此形成学生对历史的总体印象和直观感觉,为新一年的复习备考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另外需要注意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把握,做到准确而迅速的反映出来才可以。

2.关注时事热点,当年高考五月份的热点话题也要紧扣。建议在新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寻求其与教材所学知识的契合点,并以此为思路进行大胆设计,提升时事热点的归纳和考点链接能力。

3.继续渗透核心素养,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特色鲜明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以及历史解释,要较多关注和涉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的渗透要做到润物无声、不死记硬背、不直接灌输。借助于有直接冲突的一些史料,运用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进行分析和比较。

三.备考启示

(一)把握新课标,研究新考纲,吃透考试说明

对于新课标的把握主要从理念和内容标准两方面把握。对新考纲的研究只要是与新课标的比较。在考试说明中,尤其需要反复研读的是“考核目标与要求”部分,需要关注的是考试内容和题型实例,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夯实基础,深化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对知识的深化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挖掘知识的内涵,二是拓展知识的外延,三是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四是进行知识的迁移。

(三)突出主干知识,关注社会现实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高考题高度关注社会热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的精神,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非常好的导向作用。平时要多关注有导向意义,与社会热点、学术焦点相关的主干知识,在强化复习历史主干知识的同时,要把长效热点和周年热点相结合,以凸显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四)以时空观念构建知识结构

按历史发展阶段梳理古今中外历史知识,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框架知识结构,夯实基础知识。考生要自学教材,对教材中的考点内容既要理解更要准确记忆;通过训练,围绕着考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训练。

(五)要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重视习题的讲解,善于反思总结,练习设置应集中体现新材料、新情景,信息量适中,把握试题的题眼。由于课程资源观的变化,新情境、新材料在试题中的大量应用以及考点的不确定性,使得题海战术已失去意义,我们完全可以抛弃题海战术,精选习题练习然后精讲,解剖麻雀。在讲解中重点向学生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通过思维过程的展示教会学生把握该题的立意(如该题考察了哪个重大问题或主干知识,考察了哪些能力),如何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如何把问题和已学知识建立起联系等,从而把能力训练落到实处,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能力提高了也就省去了猜题、押题环节,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

(六)有效培养学科能力,切实提高考生素质

加强对能力的训练。一是考试说明上明确要求考察的四个层次的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二是应试能力,包括审题能力和科学组织答案和规范化答题的能力,例如答案的行文要层次化、条理化、序号化。三是重点训练语文上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实也就是四个能力层次的第一层次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读懂材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一切能力的基础。许多同学往往就是因读不懂材料或者错误理解材料导致离题万里,乱答一气。如果说3+2考试是以知识立意,3+X考试是以能力立意,那么新课标高考就是以素质立意。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和能力是学科素养的重要方面。怎样有效培养学科能力,切实提高考生的素质,这才是我们今后备考中需要不断深入研讨的主题。

作者简介:任银平(1968.10-),女,大专学历,陕西汉中人,陕西汉中南郑区高台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育教学。

论文作者:任银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对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的一点思索论文_任银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