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长征路小学 李妮 264200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作文中“怎么写”和“写什么”两大难题,本文以三年级习作教学为例从两个方面对仿写教学模式的尝试加以论述:仿构段方式,学会言之有序;仿语言表达,学会言之有物。
【关键词】现状思考 读写结合 实践
【正文】
明辨之:山重水复疑无路——现状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反观我们的现状,师生均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在学生层面和教师层面做了大量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是分离的,不能将课文当中所学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而教师方面手边没有有效指导的教材,指导不到位,造成学生习作水平提高只依赖于自悟成长,成长缓慢。
慎思之: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系建构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经之路。挖掘教材资源,精心选择课文中可以仿写的内容和形式,及时进行有效地模仿,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从而降低起步习作的难度,并逐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于是,我们对教材的“读写结合点”进行了精心的梳理,整理出了读写结合体系。
笃行之: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例谈
遵循读写结合点的梳理,我们认为以课文为例,会有序表达、有内容表达至关重要,在有序中做到言之有物,在内容具体中做到言之有序。于是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实践:
一、仿构段方式,学会言之有“序”
三年级作为中年级过渡阶段重点训练“清楚流畅表达,侧重练好构段法”。围绕目标,我们对语文教材进行了认真梳理,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我们梳理出因果、总分等构段法作为“读写结合点”,同时筛选出例段,作为读写结合训练的重要凭借。
1.总分构段。
即由总叙和分叙的句子组成的段。这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课文中常见的段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我引导学生先找总起句,再说说课文其它三句是怎样具体分述的。课后我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分几个方面运用这种段式写一写观察到的风景。学生作品如下:
读写结合点:总分关系构段。
原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仿写:环翠楼的花坛里一年四季繁花似锦,美丽极了!春天,白色的玉兰花开了,像在树上挂了雪花,美丽的玉兰像一张张小脸,笑裂了嘴;夏天,高贵的郁金香取代了玉兰的位置,她摇动着腰肢,跳起了舞;秋天,一盆盆菊花被搬上花坛,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似霞;冬天,含蓄的腊梅傲然开放,点点星星的分红透过雪展露出来,使花坛变得更美好。
2.因果构段。
即由表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组成的段。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二自然段。前两句阐述了结果,海水呈现不同的颜色。最后一句用“因为”进行解说,写出了海水之所以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原因。分析完这段的构段方式后,我引导学生说一说他所知道的一种现象,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然后用因果构段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学生作品如下:
读写结合点:因果关系构段
原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
仿写:天上的月亮皎洁明亮,变化多端,有时像圆圆的玉盘,有时像弯弯的小船。因为月亮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的光,每天月亮、太阳、地球相互的位置都不一样,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有时圆圆的,有时弯弯的。
通过这样的段落仿写训练,学生学习到了基本构段法,从阅读中悟“序”,从模仿中明“序”,从而掌握有序表达的技巧,逐步养成“有序构段”的好习惯。
二、仿语言表达,学会言之有“物”
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语言去表达,写人或写事的文章,往往写不具体,写景状物的文章,往往写得不够生动。如何解决呢?必须在模仿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上下工夫,文章只有写具体、写生动了,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1.仿修辞手法——写生动
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在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作者表达的方式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的同学写“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还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
在仿写的过程中,不仅文中的词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而且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也成功地进行了迁移,一举两得。
2.仿描写手法——写具体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刻画出小男孩的天真可爱以及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喜爱和关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将描写语言、动作及神态的句子画出来,反复品读,并通过删减词句的方法与原文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多种描写手法的运用能够使文章写得更具体、更形象。
课后,我布置了一段仿写,要求学生回家跟妈妈学做一样菜,要把做菜的过程写下来,必须运用语言、动作或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结果,很多学生都写得非常生动。
总之,语文教学中,写离开了读将成为无本之水,读离开了写也将成为没有灵魂的肉体。在读写结合的实践中,只要老师能成功地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以阅读为手段,取法于课文,运用于写作,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模仿,一定能实现从“厚积”到“薄发”。 同时,通过训练,学生还能将自己书面表达获得的言语慢慢向口头表达迁移,会说得更清楚、更有条理,进而真正实现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论文作者:李妮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西沙群岛论文; 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富饶论文; 语言论文; 月亮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