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华峰初级中学 730726
摘 要:本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问题 健康发展 重要作用
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它对学生的要求较低,这就导致初中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心理健康问题是初中学生所面临的比较重要的问题,它对中学生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国家对初中教育的力度不断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如何帮助中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已经成为教育者在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及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心理健康对初中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1.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良好的心理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于现如今的初中生来说,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然而只有从小培养初中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理念,具有坚定不移的学习态度,在对待事物的时候,应该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
2.是促进素质教育稳定实施的重要因素。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仅仅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
3.对学生的综合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初中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会运用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去看待事物。对于现如今的初中生来说,应该具备正确的心理态度,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现如今的社会错综复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这都会对初中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初中生对于外界事物缺乏抵抗能力,很多时候一个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都会对初中生的心理造成影响。可见社会因素对于初中生的心理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正视这一问题,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才会更好地完善现代化的初中教学目标。
2.学校因素。学校是初中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而现如今在初中学校中,攀比之风非常盛行,很多初中学校的学生都喜欢攀比穿戴、家庭背景等,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心理阴影。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关教师和校领导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问题,通过完善初中学校中的一些管理制度,来遏制住学生的这种攀比之风,让初中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心理,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好基础。
3.生活环境及个人因素。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是不同的,所以学生之间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才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的心理问题。有一些孩子从小就生长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中,这种孩子对于外界总是会有着一种防卫心理,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有一些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就备受家长的宠爱,这部分学生往往娇纵,不受他人管教。可见不同的生活环境将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如何应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1.为中学生设置有效的心理辅导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必要的时候应该接受心理疏导,有效的心理辅导课程可以为学生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让初中生能够有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作为初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运用具有特色的教学和辅导方式来完善现如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保驾护航。
2.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建立有效的心理咨询体系是促进初中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因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关教师就应该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提供平台,通过帮助学生解决现有的心理问题,来更好地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谈 对心理教育与德育关系的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3),102-103。
[2]蒋波 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理念和机制[J].教育科学研究,2014,(04),24-25。
[3]陆琴 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13,(08),112-113。
论文作者:董乐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学生论文; 初中生论文; 心理论文; 初中论文; 因素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7期论文;